一座城市,有了水便有了灵气。素以泉水闻名的济南,做足“水文章”,答好“生态卷”,从未停下脚步。
今年前11个月,全市水质改善实现“四个百分百”和“三个提升”:所有国控考核断面水质100%达标,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省控断面水质100%达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全市所有国控断面水质类别改善提升50%,好三类水体比例提升20%,以年均值为判定标准,小清河辛丰庄出境断面年均水质首次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创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
提标治水汇清流,断面达标惠民生。从“十三五”到“十四五”,济南不断创新优化体制机制,深化治水思路,用好“河长制”抓手,扎实推进流域污染联保共治,全省第一个实现跨县界流域横向补偿全覆盖,实现了从工业源、城镇生活源、农业面源等污染源的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向流域、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转变,从以质量改善为核心的污染治理向强调水域生态的系统保护转变。
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实现水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今年以来,全市水环境质量指数位居山东前列,两次在全省形势分析会上作水生态环境典型发言。
严防、严查、严管守好水安全底线
饮用水安全是关系广大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问题,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为确保全市饮用水水质达标,济南严防、严查、严管,确保全市水质安全。
严守红线底线,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持续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科学调整优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初步完成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划分调整。组织开展了全市农村分散式水源保护区划定,组织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综合治理,定期调度整改情况,确保水源保护区环境清理整治取得实效。
实施长效机制,打出环保监管组合拳。济南市生态环境局构建了“人防+技防”联动的环境监管新模式,实现天地一体化的环境监管体系全覆盖。打造“国标站+微站”的全域监控系统,利用81个水质监测“哨兵”,实时监控济南市水环境质量状况。在全省率先采用水质指纹溯源分析技术,结合无人机、无人船、管道机器人等天地一体监控系统,建立集监测、管控、执法、治理为一体的智慧环保体系。
坚守防疫成果,打造疫情防控“济南经验”。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集中隔离场所的污水监管,加强重点敏感区域废水监管,济南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编制了《疫情防控集中隔离场所污水消毒技术规范》,邀请50余位行业专家组成技术讨论群,历经7次修订,重新完善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集中隔离场所污水消毒技术标准》。该标准的实施对规范集中隔离场所污水消毒、切断隔离场所新冠病毒通过污水传播风险、推动全市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在全省乃至全国防疫工作中推行“济南经验”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控源、截污、治理答好水环境考卷
为保障碧水清流,济南市生态环境局下大决心,攻坚克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紧抓关键污染环节,增设监测断面,增测黑臭特征指标,会同相关部门截直排口、延伸管网、建污水站、严格污染源管控,坚持沿河巡查常态化,与各区县有关部门共同加强污染源环境监管,摸排潜在风险源,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突出排污口治理,加大入河湖排污(水)口整治力度。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全面启动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对上百个间歇排口进行跟踪,摸清了它们的排放规律。在此基础上,实行清单化管理,在全省率先完成148个劣五类排污口溯源整治,为全市水生态环境实施精准化、“点穴式”治污提供了基础保障。
突出防治重点,加强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济南市充分发挥战略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强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科学编制《黄河流域暨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黄河流域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实施方案》《济南市黄河总氮污染控制工作方案》,从全局部署水生态环境治理。
狠抓问题整治,夯实“一线工作法”。今年1-12月,全市先后10次组织开展水污染防治大排查,累计出动3000人次进行拉网式检查,通过找问题、补短板,有效消除了水环境污染隐患。在2021年的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济南市涉水信访件占比明显下降,比上次督察下降10%以上,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联防、联控、联动画好水生态图景
水污染环境问题的查处解决涉及环保、水务、城管、住建、属地镇街等多个单位,“九龙治水”往往治不了水。济南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各相关部门,建立长效沟通会商机制,全力推动水污染问题解决。
强化部门联动,攥指成拳合力治污。打通部门职责壁垒,市、县两级生态环境、水务部门定期联合召开水污染形势分析会,深入研判问题,寻求治污对策;联合市检察院开展小清河济南段环境保护及清违整治专项行动,对部分环境污染问题提起公益诉讼,着力解决影响河流水质的沉疴痼疾;邀请市县两级纪检、检察部门参与河流断面超标问题处置和超标排污企业现场督导,加快推进污水溢流等突出问题解决;联合市城乡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不定期开展水污染隐患排查行动,落实责任、紧盯后续、抓好整改,消除影响水环境质量的重大隐患。
落实横向补偿机制,全省率先实现跨县界流域横向补偿全覆盖。先后5次组织市内各区县召开专题会议,详细测算24个跨县(市)界断面在不同条件下的百余种模拟补偿结果,有效加快了工作进程。为加快跨市生态补偿协议签订,济南市带着起草好的协议逐家拜访,直面矛盾、共同商讨,最多时2天跑6个区县,在全省首个完成跨县(市)界流域断面横向补偿协议签订。
周边地市联动,推动流域污染联保共治。打造以联合预警、联动执法、联合会商、协同解决为主体内容的上下游、左右岸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目前,已形成了济南-滨州-淄博-泰安四地市水污染治理联防联控大格局,正在推进与聊城、德州水污染治理联防联控协议签订,致力于打造以济南为中心、辐射周边五地市的省会流域生态保护圈,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济南力量。
高校院所联合,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会同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高校、科研院所,依托“1+N”支部共建,形成强大治理合力。通过借势发展、借智作为、借力推进,形成“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边反馈、边完善”的工作模式,为济南市提出科学性、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整体解决方案。
2022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济南将拿出更严更实举措,深入实施水生态系统治理,着力加强黄河流域水质总氮控制,以“水”为笔绘就美丽生态画卷,不断释放绿水青山的生态红利,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报记者冯瑜)
新闻推荐
产业规模今年预计达88亿元济南集成电路设计业增速排名全国第一
本报12月28日讯(记者刘彪)济南正持续发力“芯片”产业。继“山东第一芯”在济南诞生之后,今天,济南市半导体行业协会成立...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