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残疾人小菊(化名)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过去几年,她放弃外出工作,专心在家带孩子。如今,随着孩子们入学,小菊有了更多时间,萌生出就业的愿望。“我想让孩子们看到妈妈工作的样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在日前一个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上,小菊与一家公司签订了就业意向书,公司提出来的居家办公,既解决了她的出行成本问题,轻松实现就业,还兼顾照料孩子,对于这一“量身定制”的职位,小菊很是满意。
“受身体限制,残疾人出来就业挺不容易,若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更难。我在接受培训的时候,就基本确定了就业方向。培训合格后根据我的需求,工作人员再联系相应的企业,这是我能够顺利就业的原因。”小菊开心地与记者分享自己的就业经历,而她的话,也代表了不少就业残疾人的心声。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济南市残疾人劳服中心扎实做好“我为残疾人办实事”实践活动,创新服务模式,启动实施了百企助残千人就业“追梦桥”行动,以对残疾人及用人单位开展“需求-培训-就业”闭环式就业培训机制为依托,努力实现全市不少于100家企业帮助不少于1000名残疾人就业的目标任务。得益于“追梦桥”行动,眼下济南市已有近千名和小菊一样的残疾人找到了工作——
助力就业为残疾人托起满满的幸福
今年36岁的小伟(化名)家住槐荫区,是一名肢体四级残疾人,此前因为身体原因一直未找到合适的工作。“槐荫区残联的工作人员经常给我打电话,我参加了很多招聘会,但都没找到。”今年6月,小伟就业的事情终于有了转机。经多方协调,残联工作人员推荐小伟到天桥区连心家园居家养老服中心工作,负责辖区居民的居家养老登记服务等工作。“工作不算累,工作环境、待遇也好。更重要的是,我能帮助到别人。”小伟说,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不容易,以后在工作中一定会好好努力,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和小伟相比,听力一级残疾人玲玲(化名)找工作几乎没走什么“弯路”。家住天桥区官扎营街道的玲玲今年24岁,对她而言今年是个重要的转折年,告别学校,她要走向工作岗位。这是玲玲及其家人盼了很久的一件事。“家里条件不好,我一直盼着就业,为家里减轻负担”,玲玲在纸上写下了自己找工作的初衷。在学校里学习的是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玲玲希望第一份工作能与自己的所学专业“沾边”,毕业前她就向街道残联工作人员透露了自己的打算。7月份拿到毕业证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她联系,并推荐她参加了济南市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和残疾人大中专学生职业指导讲座。正是在指导讲座期间,玲玲对自己的职业有了进一步规划,就业方向更加明确。此后,通过招聘会,玲玲成功应聘到一家服务外包公司,从事设计类工作。“感谢残联工作人员,本来对就业还挺迷茫,没想到第一份工作这么顺利。”玲玲向记者表达了她的喜悦。
就业是民生之本,残疾人就业直接影响残疾人及家庭的幸福感、获得感。截至11月,全市各类用人单位596家,提供就业岗位1199个,新增残疾人就业1064名。
精准送岗助力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
统计工作最大的要求就是“仔细认真”。在同事们眼中,就业时间不长的残疾女孩西西(化名)值得信赖。西西是听力障碍3级残疾人,今年27岁,毕业于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环境检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今年4月,通过长清区残联推荐,应聘到济南佳宝乳业有限公司,在销售结算部从事统计工作,主要负责清点责任区域内的配送商,审核查验验收单数量,检查标注日期,做好登记后录入ERP系统。尽管工作比较复杂,但在西西却十分喜欢。每天录入完成后,她都认真审核检查,核对无误后记账盖章。她严谨的工作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获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残疾人就业难,智力残疾人就业更难。49岁的智力残疾人王亮近日通过长清区残联推荐,来到某电子设备企业从事组装岗位工作,并与单位签订了一年的劳动合同,缴纳“五险”。入职以来,王亮在本岗位上积极好学,很快熟识了材料,并掌握了各个产品组装工序,他和家人感到特别高兴。
随着社会发展,残疾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发展。为保证残疾人就业“精准施策、有的放矢”,在“追梦桥”行动中,各级残联对残疾人及用人单位同时开展了双向需求摸底,解决了以往存在的就业需求调研信息化水平低、就业需求供给对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努力让每一位残疾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本报记者沙文婧)
新闻推荐
本报11月28日讯(记者高明)民生改善有力度,幸福生活有温度。身边的一件件暖心实事不断让泉城百姓感受着党委政府的关...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