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想不到,一个50多岁、之前没有工作经验的农村妇女,在自己村子里过上了月入6000元、工作时间“997”的生活。“忙的时候全月无休,连见孩子的时间都没有,但工作时间是弹性的,不忙的时候也能顾上家,而且家门口就能挣这么多,很满足了。”南部山区西营街道大南营村村民范大姐说。
范大姐的工作,是位于大南营村的“柒舍”民宿保洁员,虽然离家不到1公里,但旅游旺季却忙得回不了家,6000元的月收入也是她此前人生中从未有过的。
而随着民宿产业的发展,做一名“打工人”只是南部山区村民的一种选择——成为民宿老板、围绕民宿开发旅游项目、为民宿提供餐饮等周边服务……民宿产业给南山人带来的不仅是一个打工的机会,更是创业创新的理念、外来资本的流入、一二三产的融合,以及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等一系列“红利”。
民宿产业,正不动声色地推动着南部山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成为“两山论”变为现实的一把“钥匙”。期待“同伴”
今年年初,大南营村新开了两家民宿,一个叫“朴居”,39岁的老板霍佳伟在济南从事了10年网络工程工作;一个叫“超然”,48岁的老板刘培合在外做了几十年装修工。两个年龄和工作都截然不同的人,最终都返乡利用闲置宅基地开起了民宿。
“自己的房子和院子,闲着就放坏了,虽然在城市生活这么多年,但依旧向往乡村田园生活。看着同村的‘柒舍’做得很好,在向他们‘取经’后,2019年动念回来开民宿,准备了一年半,今年4月开业。目前,有6间客房、8个床位,招聘了同村的4名村民负责打扫卫生。开业不到一年,生意非常好,节假日都要提前一周预订,全国各地的住客都有,还有外国人,年利润能达到10万元左右。”霍佳伟说。
“很高兴也期待有更多同伴加入,民宿行业不怕竞争,因为各具特色,游客又各有所需,形成集群生意才能更好。所以周边有村民要开民宿,我们都很乐意提供装修设计和走审批手续的建议和经验,避免他们走弯路。”“柒舍”民宿负责人张建军说。
两家新开的民宿在发展上都借鉴了“柒舍”的模式,不直接提供餐饮,而是为住客备好做饭的工具和食材,如果不愿自己做,还可以点外卖。“感觉今年游客明显多了,订餐都忙不过来。”为几家民宿提供餐饮外卖服务的一家饭店负责人称。
目前,西营街道仅大南营村就有多家民宿,在“小集群”的影响下,该村今年“五一”、中秋、“十一”等节假日来的游客翻了好几倍,也促进了农产品销售、采摘以及餐饮等消费,村民增收带动作用显而易见。
一床难求
记者通过数据分析发现,2020年以后南部山区新开民宿就达到了30家,目前民宿数量已经达到107家,共有1424个房间、2241个床位。虽然民宿数量像雨后春笋般成倍增长,但到了旅游旺季却还是“一床难求”。
九如山景区民宿算是南部山区的高档民宿,价格在2000-7000元不等,2014年至今已打造出不二木居、红颜木桶、阅木山居等6大类房型、上百个客房。虽然价格高、房间多,但即使是11月份旅游淡季,其周末房间仍需要提前一周预订,旅游旺季的节假日期间则需要提前半个月到1个月预订,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到济南旅游的著名“打卡地”。
很多民宿也搭上了景区的“顺风车”。在网络预订平台上搜索“九如山民宿”,很多景区外的民宿被弹出来,其中不乏“山寨”民宿。
葫芦峪村距离九如山景区仅“一步之遥”,村民模仿景区民宿装修风格,以位置和价格优势,在节假日分流了大量景区住宿客源。“平时人少,但是节假日去九如山和七星台景区,或者到南部山区其他地方玩的游客,在我们这儿住的很多,客源是不愁,有些直接加了微信,只要一来就会住在我们这儿。”葫芦峪村一位民宿老板说。
但景区影响力只是表面,南部山区民宿能够“开一个火一个”的最根本原因,是其背靠独一无二的山水资源这棵“大树”,而民宿从业者,正源源不断将这些资源变为资产。
柳埠街道泥淤泉西村的“又见炊烟”民宿不同于大多数民宿“短宿”的模式,该村成立公司,将村中闲置民居集中流转、打造民宿,以“康养”为主要服务定位,对外开展“长宿”服务,使整个村发展成全市有名的“居村养老”型民宿村,目前30余处民居小院已全部住满,并且租期都在2年以上,带动全村脱贫振兴。“我们来主要是看上了这里的生态环境,租了10年,现在全年一半以上时间都住在这里,只有冬天回去,已经成为这里的半个村民了。”家住市区的费女士说。
“来住宿的90%都是济南市区的游客,省内的聊城、淄博,省外的河北等平原地区的游客较多,对他们来说,住在大山里是一种向往的生活。”张建军说。 南部山区民宿“一房难求”的局面,不仅彰显了生态资源在“留客”方面的绝对优势,也显现出民宿产业在南部山区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记者统计发现,全市森林覆盖率最高的西营街道,民宿数量已达到30余家,占据南山民宿总数的三分之一多。“在目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状态下,‘微度假’成为旅游趋势,南部山区拥有绝对的生态资源优势,同时背靠近千万人口的省会城市,目前来看客源也是不愁的,民宿产业发展还有更广阔的前景。”相关专家表示。
不止住宿
在民宿能够走得更远、更长久的路上,深挖客户需求,积极进行“供给侧”改革是关键的一环。
“要让民宿产业有更多元的发展,就不能停留在‘只卖一张床’的理念上,还要拓展更多客户需要的东西,赋予民宿更丰富的内涵和体验感。”张建军说。为此,他租下葫芦峪村10间门头房,打造“市集”,依托景区流量,发展以体验为主的商铺;
九如山景区推出了“打卡”项目,住宿的游客可参与烘焙、制作鲜花香囊、手磨咖啡等体验活动;
“朴居”在民宿后山开设了“小农场”,饲养了小山羊和土鸡,供来研学的孩子体验乡村生活,开展观察和投喂动物活动;
“沉归”民宿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鉴赏、茶道、插花、陶艺制作等课程。
优质的生态和丰富的体验,让南部山区成为单位团建、学校研学等活动的不二之选。
“我们全年的客源中,有一半以上是开展团建、研学等活动,围绕他们需求,下一步还想承接学校夏令营等活动,也将开展识别植物、认识农作物等更多适合孩子的科普活动。”霍佳伟说。
这些由民宿产业衍生出来的活动、店铺、项目,不仅让住客有了更丰富的游玩体验,也同时让游客能与大自然有更多、更充分的互动,激发更多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同时,民宿产业的“衍生”发展,也是南部山区服务业的一次升级——由原来被动满足旅游群体餐饮、娱乐等高度同质化、单一化的低端服务,向主动推动旅游群体与大自然融入、互动的差异化、创新型高端服务转变,使生态资源不再只是一产的“底牌”,更成为三产发展的重要资本。
“零税收”的高回报
“月收入低于三万是不用交税的,但是地方政府对我们支持的力度还是很大,包括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上的前期保障,民宿建设过程中的全程指导和服务,以及政策上的一些支持。”南部山区“沉归”民宿老板高丽娟说。
像“沉归”一样,大多数民宿产业并不会给当地政府带来税收,但却会带来更好的绿化、更多的客流、更多的村民收入,以及更高的生态保护意识,这对于以绿色发展为主线的南部山区来说正中下怀。
“柒舍”民宿2014年入驻大南营村时,从客房的露台向外看还是一片荒地,民宿带来了可观的客源,村民便在荒地上种了花果树,之前的荒地如今已是一片树林,到了春天窗外则将是一片花海;
“沉归”民宿将门前的荒山进行绿化,种植欧月、红枫、樱花等十几个品种的花、树,错落有致、四季皆景,并聘请当地村民每月对园景进行打理;
九如山景区打造山景、瀑布小品,并在日常装饰上取用大量原生态的花材、木材以及南瓜等农作物,不仅推动了山体保护,还催生了附近村民种植南瓜的热情。
“整个宅基地1700平方米,房子只占200平方米,剩下的都是绿化。”霍佳伟说。
民宿产业更直接的回报是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和增收。
泥淤泉西村的“又见炊烟”生态有限公司组建了一支由20名村民组成的运营团队。这样一来,一部分村民有了“工资”,一部分村民则从房屋流转中获取流转费,平均每个参与村里旅游产业发展的村民每年有两万多元收入;
九如山景区民宿聘用当地50多名村民,安排在民宿管家、卫生维护,以及观光车司机等岗位,每名村民月收入能稳定在4000元以上;
“柒舍”民宿范大姐打扫一间房绩效奖金为15元,是快捷酒店一间房打扫费用的3倍。她常常在打扫房间的时候,望着远处的大山出神:这片在过去50多年中一直屹立在她生活中的群山,如今看来是那么美。“要不是生态好,民宿也不会开在这,我们本来在家闲着的妇女,也不可能挣这么多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一点没错。”范大姐感叹。
外来资本注入,基础设施提升、荒地荒山绿化、特色农业发展……在民宿产业不断壮大的南部山区,三产在不断升级,并反哺一产、带动二产,形成了“三产”融合发展的局面。更重要的还是用实践提高了村民对绿水青山重要性的认知,以及对“两山论”的认同感。
少干涉多支持
宽猛相济的环境是民宿产业发展的温床,政策和服务的支持是民宿产业壮大、长远、打响品牌的催化剂。
“作为政府方面,一方面是在不违反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少干涉,让民宿个性化发展,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吸引不同游客群体;一方面是多政策支持和主动服务,让民宿可以宽心、放心、舒心发展。”相关专家表示。
记者采访了解到,南部山区目前已经形成了民宿“建设前指导、建成后联审、运营中监管”的完备体系,是全省首个建立起比较成熟、完善、易操作的民宿联审机制的区县,全力护航民宿产业发展。
南部山区成立由生态保护局牵头,公安分局、规划发展局、市场监管局、社会事务局等部门组成的南部山区民宿联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人员和部门职责,提供联审服务,开展相关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南山联审工作办公室设在区生态保护局,凸显了其生态保护优先的发展主旨。
在多部门联合服务的基础上,南部山区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简化联审流程,仅需三步,民宿业主就可以开门营业:提出申请,村和街镇核实有关情况并同意后,加盖公章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采取“统一组织、上门服务”的方式,组织成员单位进行现场审查,提出整改意见;民宿业主整改完成后,报各成员单位验收,验收合格报市文化和旅游局,统一制作并授牌。
针对民宿业主最担心的土地政策、村风民风问题,南部山区建立了指导和监管并举的“提前介入、全程指导”的服务模式。
在民宿申请开办前期,为了避免出现违法建设、无序建设等问题,南山生态保护局积极主动与民宿投资建设主体对接,协调各职能部门,提前介入、全程指导,确保投资主体合法建设、少走弯路;
民宿选址后,领导小组积极与所在村、街办进行沟通,核实土地性质及是否符合当地规划,并取得合法土地手续,形成书面民宿项目策划方案,报所在街办同意后,向南部山区管委会民宿联审工作办公室报备;
民宿建设过程中,南山公安、消防、环保、食品卫生等各职能部门,按照行业建设标准提前进行指导,避免出现投资浪费;
民宿联审通过后,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依据职责分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重点加强对从业人员和服务质量的监管,确保民宿经营安全、规范、有序,同时对于证照齐全、经营规范、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作用明显的民宿,视情予以奖励扶持。
今年,济南市“泉城人家”评定的15家民宿中,五星级民宿有8个院落,7个在南山,占全市的87.5%;四星级民宿有28个院落,其中南山就有13个,占全市的46.4%。南部山区的民宿产业发展已经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本报记者李小梦)
新闻推荐
近日,由济南中华文化促进会、洪家楼街道办事处主办的济南文促会首家社区书法学院揭牌成立,该书法学院落户历城区洪家楼...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