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情况,济南在80个参评城市中位居第9位,是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其中,济南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政府采购”指标全国第七,“招标投标”指标全国第九,这份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的评价指标“含金量极高”,充分彰显了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为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不断释放制度红利,给市场主体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增强资源要素集聚和分配能力,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机构重组为契机,不断深化交易体制机制改革,以标准化、智慧化、简易化为抓手,重磅推出了22条升级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持续破解交易服务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进一步擦亮了“全办成·更简‘易’”服务品牌。
“我们提出了全办成·更简‘易’的服务品牌,落脚点在一个‘易’上,这个‘易’是交易的易,也是简易的易,更是容易的易,目的是希望通过交易流程再造让交易更便捷,通过升级智慧平台让交易更容易,体现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公信,让各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更自由、更便捷、更高效,打造济南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的‘泉城样板’和‘泉城特色’。”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董怀敏如是说。
今年以来,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完成交易项目2889个,交易额1482.88亿元,节约纸质标书成本4000多万元,全面开启了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事业发展的新阶段、新篇章。
聚焦“流程再造”交易主体减负再升级
现场提交材料、送纸质标书、来回跑腿、工作量巨大……对于山东中关创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经理张宁来说,以往每一次招投标,都要经历繁琐复杂的流程和各项准备。而现在,“招标不见面,投标不进厅,评标无纸化,中标自主打,这才是真正的数据多跑路,我们零跑腿。”
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大力推行采购全流程电子化,企业资金和时间成本大幅度降低,实现了投标“低成本、零跑路”。今年6月份以来,中心聚焦“流程再造”,抓痛点、破堵点,落实为交易主体减负降本措施,通过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流程,精简交易环节;实现交易保证金“线上收退”“即办即退”;及时公示“容缺受理”事项;开设“绿色通道”窗口等一系列举措,切实为交易主体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为企业减负。
为了让交易更顺畅,中心还在打通关键环节领域持续发力,通过取消政府采购合同登记备案时加盖合同审核章环节,以电子合同网上备案代替线下送审、探索“评定分离”创新优化招投标流程等举措,推进服务提质增效。8月,济南国际金融城南区一期工程项目全面封顶,山东招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元深有感触地说:“一期建设如此之快,得益于中心推出的‘材料容缺受理’服务,为项目开工建设抢得时间。”
优化“智慧平台”交易服务机制再创新
9月8日,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牵手西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一场跨越千里的“远程异地评标”,标志着济南公共资源交易“远程异地评标”迈入常态化新阶段。
为构建高效、便捷、公开、透明的服务平台,中心还制定了《首席服务员管理办法》,实行“首席服务员”制度,挑选专业能力强的工作人员担任“首席服务员”,对重大物资采购、民生服务项目、重点工程项目等,提供精准化政策咨询、程序引导和业务指导等专业服务。在今年举办的第三十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首席服务员”全流程、全周期与采购单位无缝对接,加班加点对招标文件进行审验核对,做到了当天受理当天发布公示,保证了“国字号”会议的顺利举办,进一步印证了济南优化营商环境的“加速度”。完善诚信管理体系社会监督网络再拓宽
“改革成效好不好,服务质量高不高,归根到底是群众说了算。”董怀敏表示,群众的体验感、幸福感、获得感是评判交易中心工作成效的“金标准”和“硬杠杠”。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构建社会监督网络,完善诚信管理体系,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完善企业、群众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社会监督机制。自机制实施以来,中心精准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把营商环境优化落实落细,助力项目建设增速提效。
下一步,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以“交易全程电子化、交易服务便捷化、交易行为规范化、交易流程标准化、远程评标常态化”为目标,持续擦亮“全办成·更简‘易’”服务品牌,打造全国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标杆,全力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环境向清向好向优发展,为加快推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郭歌)
新闻推荐
为了将藏于大明湖芦苇丛中的水鸟赶出,被告人刘某某点火引燃芦苇,引发火灾,在济南市民中造成恶劣影响。日前,济南市历下区人民...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