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双创”中心校企合作数字工厂充满科技感的校园
学校简介
济南信息工程学校始建于1985年,是首批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首批山东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部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山东省首批人工智能试点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近年来,学校以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己任,确立独具特色的“三信”育人目标,以9大骨干专业积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走出双元制本土化创新之路。学校连续13年承办济南市信息技术大赛,第5次承办省赛,并于2020年首次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近几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5金4银6铜,省赛斩获14金6银11铜,多项行业比赛获历史突破;2020年2个“1+X”项目考证通过率居全国第一。
1985年建校,系首批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相继获首批山东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山东省首批人工智能试点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济南信息工程学校始终秉承“德行天下,技赢未来”的育人思想,以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己任,积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学校以‘信步’德育为学生成长蓄力,不断在双元制本土化的道路上进行探索与实践,致力以技能培养助力学生实现美好未来。”学校校长刘光泉表示,如今,学校正以灵活的办学机制,夯实基础,做大规模,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努力建设一所“环境优雅、师资一流、特色鲜明、品牌响亮”的全省职业教育名校。
确立独具特色“三信”育人目标让“信步”德育为学生成长蓄力
今年4月17日,全国“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优秀案例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萧山校区)召开。济南信息工程学校报送的案例《济南信息工程学校“信步德育三全育人”体系与机制建设》入选了此次研讨会优秀案例。
“近年来,我们始终秉‘信’立校,坚持‘立德树人,深耕内涵,彰显特色,服务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匠精神为底蕴,确立‘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学生观和成才观,创新形成‘信步’德育品牌。”作为学校代表参加此次会议的副校长闫少华向记者介绍,“信步”是指人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自信满满的行为状态,学校致力让学生迈出自如而安稳自然的步伐,积极而矫健有力的步伐,自信而悠闲惬意的步伐。目前,全校师生在“信念、信心、信步”——“三信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一大批学生成长为深受企业和社会欢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9年中,学校便携手厦门优芽科技有限公司,引入“学生成长平台”,构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大数据平台。通过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记录学生成长并进行量化考评,将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有机连接,通过大数据分析科学建模,进行行为预警、科学预判,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
“为凸显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特点,我们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各自领域的资源优势,深化立德树人工作成效,与相关单位签订‘三全育人’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三全育人产教融合德育基地。”学校政教处主任项继禹告诉记者,学校借力校企合作,擦亮德育品牌,真正推进了家、校、社、企一体化育人,让“三全育人”理念落地见实效。
与此同时,学校还注重让学生习承传统文化,在充分挖掘校内古建筑回龙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校史馆和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的基础上,大力引入传统武术进校园,将武术操、太极拳列入学生体育课程,并开展经典诵读和红色歌曲班班唱等活动,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和洗礼。
而融汇技能、文化、艺术、体育等项目的25个学生社团,更是引领学生培养了“一动一静”的兴趣爱好。截至目前,学校已有3000余人次参与文明风采大赛,465人次获国家级奖项,800余人次获省级奖项。学校学生获全市中小学运动会高中乙组六连冠,中小学国防知识竞赛职业学校第一名,中小学健美操、跳绳比赛连续四年获特等奖、一等奖,千人武术大展演更是被多家媒体直播报道。
去年4月16日,学校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感谢信,写信人是一位82岁的老人。直到收到感谢信,2018级连读网络一班学生路兴路社区救火、守护了一栋楼的居民安全的事迹才被学校知晓。“现在想想还有点后怕,自己也是第一次遇到,但是救人要紧,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对于老人的感谢,路兴路如是说。
路兴路的事迹正是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的缩影。将德育内容贯穿于爱国与民族精神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职业理想与职业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纪安全教育等六个主题模块中,从而形成“信步德育”的心理成长课程、生涯规划课程、劳动课程、志愿活动课程、班本活动课程。在这些切实有效的教育理念下,学校一个个年轻身影,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9大骨干专业助力提质培优技能培养实现学生美好未来
连续13年承办济南市信息技术大赛,第5次承办省赛,并于2020年首次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近几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5金4银6铜,省赛斩获14金6银11铜,多项行业比赛获历史突破;2020年2个1+X项目考证通过率居全国第一……多年来,济南信息工程学校一直走在提质培优的教育大道上。
记者采访了解到,如此成绩的取得,源于学校一直坚持“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存、育人与育才同步、内涵与外延并重、普通中专与三二连读大专贯通”的办学定位,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和培养目标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副校长赵素霞介绍,学校现有三二连读大专、普通中专两种办学模式,开设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网站建设与管理、会计事务、电子商务、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网络信息安全9大骨干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为山东省和济南市品牌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山东省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山东省及济南市品牌专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网站建设与管理、电子商务、会计事务专业为国家1+X”试点专业;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网站建设与管理、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为山东省首批人工智能试点专业。
此外,网络信息安全专业为济南市首家招收此专业的中职学校,填补了济南市该专业空白。在市级专业评估工作中,学校8个专业参评,其中7个专业获第一名,1个专业获第二名。
“为了持续深化‘三教’改革,我们不断完善、改进、实践各专业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模式改革理论认知,提升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能力。学校进行了专业、学科特色教学模式改革,要求各专业与学科构建适合实际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教务处主任宋丽娜表示,如今,学校各教研组通过“九研”校本教研工程,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破“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在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上,以“开放、共享、智慧”为目标,实施“内容思政、双元开发”的专业群课程建设,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有机融入1+X传感网应用开发、网店运营推广、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等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促进专业链和产业链的有效衔接,满足专业群教学、认证、社会化服务的多元需求。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精品资源共享课”“立体化课程”“碎片化学习微课”建设,不断加大课程建设投入和教学改革力度。并专门组织教师分专业分批系统录制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微课视频,着力打造一批高质量的课程资源。老师们精选微案列,创新微设计、用心编脚本、精心微录制,学校在系列作品中遴选出优秀微课作品上报至省市参与优秀微课评选,均获得优异成绩。
如今,学校已建成一支拥有省市级教学能手、省市级优秀教师、齐鲁名师、省青年名师、济南名师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仅去年,便有2位省技能名师通过鉴定,2位教师入选“济南市立德树人双领军团队”,20余位教师制作的系列微课荣登“学习强国”。
走出双元制本土化创新之路全力打通学生就业“最后一公里”
作为职业院校,如何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生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实现学生毕业与上岗的“零过渡”,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此,济南信息工程学校给出的答案是:着力走出一条双元制本土化创新之路。
学校校长刘光泉告诉记者,“校企双主体、动态灵活、立足本土”是学校双元制本土化落地实施的基本特点。目前,学校已建成校企紧密合作的六大专班、三种模式,构建了校企双主体的本土化办学模式。
2015年,学校与联想教育与培训事业部共建“联想”专班,主要从事电脑与手机维修售后等工作,并在此后创新合作成立了“联想服务器”人才培养专班,技能证书含金量、就业岗位、薪资待遇方面都成倍提升。2016年,与智赢动画公司共建“数字工厂”,根据计算机应用专业、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特点,引入企业工作任务,课堂上以真实案例驱动进行教学,每学期的作品展评。
2017年,学校与大慧飞疆科技公司共建“大疆无人机”专班,校企联合共同开展招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课程开发,建设教学团队,推进学生实习就业。两年后,学校又与神州顺利办公司合作共建“智能财税工场”专班,有效解决会计人才培养实操难、实习难的瓶颈问题。
“2020年,我们与东方信达公司共建‘创新创业’专班,与用友新道公司共建‘VBSE全岗体验’专班,把企业搬进校园,让学生体验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增强学生的职场实践经验,为学生进入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需求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这种培养模式下,近三年专班学生全部高薪就业,部分大赛获奖者进入高校深造。学生平均综合就业率达99.2%以上,对口就业率98.4%,用人单位满意率99.5%。学校也先后获“职教创新榜样”和首批“济南市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创新试点单位”称号。
“秉承‘德行天下,技赢未来’的育人思想,我们根据专业建设规划和校企合作的程度,设计了6个教学工场、6个综合实训室、7个技能创新工作室、30个实训机房,真正实现了实训基地的功能化和学生实训的常态化。”刘光泉表示,如今,济南信息工程学校正行走在全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路上,学校将继续推动“双元制本土化”向纵深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培养国家栋梁之才提供不竭动力。(文/本报记者 张展铭 图/本报记者 梁大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烨)2021年音乐节文化崛起的齐鲁大地,从四月开始已进入音乐节大战,五月更是进入白热化。山东是硬摇滚的落地...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