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明君
4月21日召开的全市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大会,印发《济南市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明确了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提出要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
营商环境,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随着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渐趋成熟,“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成为新时期释放治理效能的一个有力论断。从目前各地实践现状来看,此言不虚——哪里营商环境搞得好、哪里政府服务做得优,哪里的发展就有活力,这几乎成了一个铁律,这也是目前各大城市陆续推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诉求的新一轮城市改革更新的认识论基础。
应该说,近几年来济南的营商服务环境改善成效卓著,有目共睹。营商环境,更是作为城市文明重要指标之一,在济南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助推作用。去年,在第二届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峰论坛暨《2020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投资评估报告》发布会上,济南又以全省最优成绩荣获2020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奖项,这是济南市获得的又一“国字号”殊荣。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济南一直在路上,从未止步。根据此次出台的实施方案,下一步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将推出很多具有创新气质的政策亮点。比如,实现个人代开出租房屋发票电子化、打造“24小时不打烊”在线政务服务、新建商品房项目“交房即发证”……可以想见,按照该方案“规划图”,全市营商环境必将再迈上一个新台阶、步入一个新境界。当然,打造营商环境不是纸上功夫,规划设计再完美、举措再详实、方案再对症,如果没有在实施环节被扎实推动和真正落实,那就不会产生任何效能。对此,当日召开的会议提出,深刻认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现实紧迫性、异常艰巨性,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担当作为,大力要求“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提升政务效率、优化市场监管,让企业花最少时间、跑最少路、找最少部门,办成最想办的事”,通过完善营商环境改革顶层设计,着力拆壁垒、破坚冰。
营商环境改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不讲逻辑,一哄而上。这就需要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梳理短板弱项,找准症结、拿出对策。以方案中提出的建立“自然人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模型”为例,该模型就囊括了推动出生“一件事”集成服务、就医“一件事”集成服务、身故“一件事”集成服务,这些无一不是出现堵点、难点最集中的民生领域问题,无一不是城市营商环境中曾经难以愈合的“硬伤”,当这些改革过程中“难啃的硬骨头”遇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门办理”,相信整个城市的运行效率将会得到极大提升。其中提出的实现职称评审环节“全程网办”,推行电子职称证书,实现职称证书网上查询,而且在省会经济圈实现职称评审结果异地互认,更是有利于实现人才流动,加快城市“招才引智”的步伐。
由此也可以总结出,营商环境的改善,不是服务窗口“和颜悦色”一点那么简单,这是一场触及灵魂的系统性改革。因此,尤其要关注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本质性核心问题,注重为企业和人才真正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和深度支持。同时,良好的政策离不开有效的督导评价,而营商环境好不好究竟谁说了算,这也是一个大问题,只有如方案所提到的“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科学合理制定考核实施细则,才能真正让营商环境成为城市的金招牌,让济南成为能引来“金凤凰”的参天梧桐。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烨)4月15日,由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济南市旅游饭店行业协会承办的“出彩酒店人”工匠才艺大赛决赛在济...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