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创新(中)耐心为群众解答疑问。(资料照片)
“新冠肺炎疫情最紧张的时候,他对疫情问题的研判,总是专业而又干脆,只要有王主任‘坐镇指挥’,我们就会觉得很安心。”
“自疫情发生以来,每当遇到突发应急事件,王主任总是一忙就到半夜,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他办公室的灯一亮到天明,就如黑暗中的灯塔,照耀着我们前行。”
“每天下班,不管多晚,王主任都会来到传染病防治科,询问防疫情况;每当遇到群众有防疫方面的疑问,王主任都会凭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给群众确切而肯定的回答,打消群众顾虑,让他们安心放心。”
……
这位“王主任”,就是历城区疾控中心主任王创新。在同事们口中,他是全区防疫工作的重要技术专家,更是历城疾控人的主心骨和定心丸。但如今,这名疫情防控一线的“老战士”却离我们而去了。
3月3日,悲痛的消息传来:王创新突发疾病,抢救无效逝世,生命定格在55岁。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王创新始终以高超的水平、丰富的经验和无私的奉献,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线,充分彰显了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勇于担当的“拓荒牛”精神,以及不知疲倦的“老黄牛”精神,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他的离去,使疾控事业失去了一位专家型的好干部、优秀的共产党员、身经百战的“老战士”。他用生命诠释的“三牛”精神,将永驻人们心中,激励着更多奋战在疫情防控道路上的“战士”们不断前行。
为民服务“孺子牛”大战大考敢担当
王创新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守在疾控预防控制岗位,面对的是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常人听上去望而却步的疾病。
从抗击“非典”到抗击人感染H7N9禽流感;从抗击甲型H1N1流感,到此次对抗新冠肺炎疫情,在每次大战大考面前,他总是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地冲在防控阵地最前沿,捍卫人民群众的安全,彰显着“孺子牛”的精神和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
2004年7月,历城区疾控中心确诊了一位艾滋病患者。王创新得知后,二话不说就充当起实地调查的前锋。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他特意轻车简从,快到病人家时,他突然说:“人多,给人压力大,我自己去吧。”同行人不放心,但他只扔下一句:“不用担心,我可以的”,便拐进一座低矮的平房。十分钟、半小时、一小时,他还没有出来,大家大气不敢出,唯恐出现意外。直至下午五点半,消失了两个小时的王创新才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只见他鞋子上沾满了泥土,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还依稀有被撕扯过的痕迹。大家满是疑惑和担心,但王创新只是淡淡地说:“大家久等了,调查清楚了!”,一边掰扯着变了形的眼镜框,一边轻轻地挥手示意可以走了。
时隔数年,历城区疾控中心开展后续患者追踪工作时再去这位患者家里,这个谜才被解开。原来那天患者家人喝了酒,不愿面对患者的疾病,就借着酒劲和王创新吵起来,甚至动了手。“人家为了俺好,俺还打人家,真是对不住呀。末了,还给俺留下了200块钱,好人呀!同志,等你见到他,一定帮俺说声谢谢!”患者家属说。
只要心怀人民群众,一切问题都能找出解决的方法。
疫情防控期间,一位从国外回来的女子需要集中隔离,但是由于她自己带着3个孩子,孩子太小在酒店隔离实在不便;还有一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因为严重的腰病,无法集中隔离。王创新得知后,便在安全防疫的基础上,让两人进行居家隔离。此举招致这两人所在小区居民的质疑和投诉。
“你能保证不出现安全隐患吗?你负得了责任吗?”居民们咄咄逼问。 “我负责!我们保证加强防控,避免发生安全隐患。”王创新亲自到小区给居民解释,回答质疑斩钉截铁。
事后证明,这两个小区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要与时间赛跑。有一次王主任只身一人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连续爬了十层楼对75人进行采样。几个小时后,他拖着疲惫的身体从楼梯走下来,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很久才缓过来,眼镜起了雾,脸上挂满汗水,头发也被汗水浸湿。”一名隔离点医护人员告诉记者,“为了辖区老百姓的生命健康,王主任带头冲在最前线,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提前预判“拓荒牛”非常时期显身手
王创新既是历城区疾控中心领导、专家,又是区防疫指挥部防控专家组、医疗组、流调组的成员,更是指挥部的决策参谋官。
曾经,幼儿接种是一项让很多医务人员“头大”的工作,面对的是繁杂的手写人员信息、孩子的哭声和不容出错的高压。这一点,王创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是他刻苦钻研,结合实践经验,开发出“儿童计划免疫信息管理系统”。这个简便、快捷的系统,让历城区所有接种门诊实现了疫苗接种证基本信息、接种记录即时打印,彻底告别了手工填证填卡时代;同时,把负责疫苗接种的医务工作者从繁重无序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可以心平气和地开展工作,“拓”出了幼儿疫苗接种数字化的一片“新天地”。
“拓荒”不仅要有不畏困难的坚毅,更要有心怀大局的担当。
2019年12月底,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大面积暴发,网络上出现了“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此时,王创新凭借着老疾控人的经验,作出了专业分析,与疾控中心有关专家进行了研判,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同时做好相关应对工作,提前作出谋划部署,加强了人员训练和物资储备。
2020年1月,官方通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激增,并出现人传人的案例。曾经参加过非典战斗、有着多年传染病控制经验的王创新,敏锐地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他没有等待和犹豫,立即紧急组织历城区疾控人员开展了一系列的专业培训,分别针对疫情防控方案、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密切接触者排查方案、诊疗方案进行了培训。第二天,他又召集工作人员开展了一次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对穿脱防护服、流调内容和技巧、消杀等工作逐一进行了现场指导。
凭借着严谨的态度、丰富的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和勇于担当的精神,王创新为疫情防控“拓”出了先机和时间,发挥了“拓荒牛”精神。
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王创新清醒地认识到“决定性胜利”并不等于“全面胜利”,疫情防控还远没有到“歇脚松气”的时候。于是,他始终紧绷防疫这根弦,健全常态化防控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防控措施,筑起了一道道护卫生命的坚实屏障,成为历城区夺取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的一颗关键“螺丝钉”。不知疲惫“老黄牛”疫情一线作表率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王创新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为兼顾多方工作,他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每天不停地穿梭在急需的地方,同事们都称他是抗疫一线“老黄牛”。
作为身经百战的老疾控人,他深知疫情防控中的各种不确定性、突发性。自接到疫情防控任务后,王创新便带着被褥住进了办公室,带领大家坚守在第一线,坚守着“疫情不退,绝不收兵”的诺言,每天从早晨6点工作到次日凌晨,成为历城疾控人的主心骨、风向标。
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还没得到有效控制的时期,他的两部手机都成了办公热线,各部门、各专班、隔离点、服务点工作人员甚至被隔离人员都给他打电话咨询,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最忙的时候,晚上只有一两个小时时间歇一歇;
2020年2月5日,历城区出现第一例阳性患者,收到报告后,王创新立即做出反应:调度120救护车转移病患、带领同事们追踪排查密接者和进行病患流调、现场指导隔离点布局安排……彻夜作战到次日早上7点,没有停歇,又投入到新的战斗中;
2020年4月3日,我国第一批国外包机学生回国,在济南落地并到历城区一家酒店进行隔离,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王创新身兼数职,现场调度、防护培训、物资配送、标本采样……整个酒店到处是他的身影;
2020年11月13日17时许,市疾控中心反馈盖世物流一工人核酸检测阳性,王创新放下刚泡好的方便面,立即组织疫情防控流调和采样队伍到达现场,并亲自上阵采样,在寒冬彻夜奋战19个多小时,采样结束后一刻也没有休息,立即将样品送到了检验科,并嘱咐检验人员在不耽误样品检测的前提下,尽量轮流休息……
“去年年初那两个来月,单位离家这么近,老王几乎就没怎么回过家,我一度劝他不要这么没日没夜地干,都50多岁的人了,还有高血压。去年下半年,他说心脏不舒服,我催他去大医院看看,可他总是说等忙完这阵子就去。几个月前他们单位组织查体,他也因为工作忙没去,结果……”王创新的妻子悲痛万分。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锤炼自身人格修养,发挥好表率和带头作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最重要的事业;党员干部要热爱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要忠于职守、敢于担当、履行使命。”这是王创新在2020年9月24日给历城区疾控中心全体党员讲党课的时候说的一番话。
他正是这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着历城疾控人兑现了“疫情不退,绝不收兵”的铮铮誓言,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诠释了“三牛”精神。
春天来了,天气暖了,疫情也缓和了,新冠疫苗正在陆续接种……他,却走了!非常时期,王创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毅然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他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用宝贵的生命深刻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用满腔的热血深情谱写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防疫“老战士”的忠诚与担当。
(本报记者李小梦通讯员郭丽娜)
新闻推荐
刘全林在观看张善清烈士画像。“第一位烈士的名字就是您父亲,张善清!”76岁的刘全林使劲揉了揉双眼,仔细看着父亲的...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