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是什么?
在很多人的眼里,社工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是义工?”“是社区工作者?”
不,都不是。社工是一种职业,就像医生、教师、警察一样,是具有专业素质的社会工作人员,通过专业的手法为社会困境人群提供差异化的专业服务;社工也是一个专业,全称叫做“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吸收了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形成的独立专业。不同于以往“授人以鱼”的助困模式,社工更注重的是“授人以渔”的形式。随着我国社会管理的创新和改革发展,如今,社工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和特殊群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与行政部门“刚性”作用不同,但越来越重要的“弹性”作用。
日前,济南市政府首次将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列入2021年为民办实事内容,社工这一新兴职业进入人们的视野。今天,我们走近身边的社会工作者,聆听他们的故事和心声——
舜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冯欣欣从校园到社区,她的梦想在坚守中实现
每一个人都有梦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人的梦想,丢在了成长的道路上,有的人的梦想,实现在自己的努力下。冯欣欣就是将梦想变为现实并为之奋斗的一个人。
2010年,当冯欣欣还是一名高中生,学校组织了一次到养老院的慰问活动,正是这次探访,让她猛然发现,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有一些边缘的、弱势的群体,正在人生的困境中迷惘彷徨,而社工,像一缕阳光照亮了他们人生灰暗的角落。也正是这一次,一颗叫“社工”的种子被播种在冯欣欣的心间。2012年高考,冯欣欣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社会工作专业,在冯欣欣看来,社工是一个能够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踏踏实实为人民服务的专业。
大学毕业后,冯欣欣通过招聘顺利成为一名专业社工。翻看这四年的工作记录,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次进入社区实地探访的那段日子。那时候,大家对社工和社工所做的事情都知之甚少,“你们是干什么的?谁让你们进社区的?”“你们是不是骗子!”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晋”社工来说,这样的质问是让人备受打击的,但对社工工作充满热爱的她并没有被吓退,她默默擦干眼泪,调整好心态,继续前行……
随着活动的开展,冯欣欣每一次都会向居民们介绍自己,介绍一下社会工作和活动目的,大家对社会工作有了了解,也把冯欣欣牢牢地记了下来。最初那些“冷漠”的叔叔阿姨们现在都已经成为她们项目组的热情粉丝,慢慢地,她的服务对象越来越多,服务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转眼,冯欣欣已经从一名社工小菜鸟变成“社工学姐”。迷茫期又接踵而来。机构的扁平化设置似乎已经让自己置身于发展的“天花板”,年复一年的服务让冯欣欣的成就感呈边际递减效应,跟朋友间不断拉大的薪酬距离也添了几多烦恼,她萌生过退缩的念头……可每当这时她都会想起和“他们的约定”,那种被需要的感受又给了她继续坚持的力量。“这周六空巢的张奶奶还等着我这个‘孙女’去看她。周末下午小彤彤他们还约了手工课……想到这些,我又怎么能离开?”
对于冯欣欣来说,一线社工这个身份充满了责任感和神圣感,在未来的时光里,她还会在一线从事社工服务。“我将继续为处于困境中的群体服务,让他们更快地走出阴霾,拥抱阳光和温暖。我想,这就是我作为一名社工的初心和使命。”
山泉社会工作服务社马庆文从社工到助理总干事,他七年锤炼一朝破茧
八年,他坚守着一名社工的专业初心和梦想。
八年,他见证了济南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壮大。
2013年,马庆文怀揣着对社会工作的热爱与憧憬,加入山泉社会工作服务社,成为一名专职社工。他用八年的坚持,实现了从一线社工到助理总干事的蜕变。
刚入职的马庆文,面对社工岗位专业能力无法施展的困境,没有选择妥协。他尝试从知识普及入手,向服务单位普及社工知识,让领导、同事了解社工、认同社工。慢慢地,他凭借自己的专业坚持和踏实作风,成为团队的“领头羊”和“主心骨”。收获信任和信心的他,开始带领小伙伴们撰写项目策划书、开展服务活动。服务对象逐渐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马庆文专业的服务得到服务单位的认可,他的职业成长之路从此开启。
几年下来,一线服务的积累和沉淀,使他逐渐成为机构的中坚力量。他服务的重点慢慢转向项目管理和团队发展,他主动承担起片区主任一职,搭建民主型管理平台,实施个别化、责任制的管理模式,先后组织了9个项目团队的协调与管理工作,片区工作得到显著提升。针对各项目组社工面临的工作压力,他通过同辈督导不断给予其情感支持和指导,促进小伙伴们的职业成长。在他的带领下,“家”一般温馨的工作氛围在机构内部形成。
七年锤炼,一朝破茧。因表现突出,马庆文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再一次机遇和挑战。2019年,马庆文正式成为机构的助理总干事。职业晋升令他感到兴奋,更感责任重大。
虽然马庆文的情况现在尚属个例,但他坚信:“随着社会发展,公民将慢慢形成社工意识,而政府也将随之出台配套政策。社会工作这个新兴的职业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相信到那时,社工队伍的晋升通道终将畅通,会有更多像我一样热爱社会工作的社工‘破茧成蝶’。”
基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鲁亚丽从抵触到配合,她为特殊群体撑起一片天
如果要问社工是干什么的?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科学助人。助人还要讲求科学吗?是的,社工就是一个科学助人的职业,他们有十大社工理论、三大工作方法,更好地服务弱势群体。
“鲁老师,你们在寒冬的到来,给我带来了春天般的希望。”“《是你鼓舞了我》这首歌送给鲁老师,谢谢你为认知症老人做的一切,让我知道衰老并不可怕。”
鲁老师就是鲁亚丽,一名有着十年健康领域的工作经验、两年社工工作经验的项目主任。谈起从事这项工作的原因,鲁亚丽有些眼眶泛红,“我的姥姥和婆婆都是认知症患者,我深知对认知症患者家属来说,照护过程犹如一场漫长的战役,不仅需要全身心投入,更对生理和心理造成极大的负担。我的目标是通过我的专业力量让认知症患者及家属的生活更加适意、轻松。”
为了这一目标,两年来,鲁亚丽帮助百余人提升了对认知症的关注度,掌握基础知识,帮助50个家庭学习照护技巧,调整长期照护心态,改善照顾者的情绪,缓解照顾者的压力。
为了建立和家属的信任关系,鲁亚丽和同事风雨无阻入户指导认知症患者家属,耐心聆听家属在照顾认知症老人过程中遇到的不认同、不理解的事情;通过专业个案服务,传授照护认知症老人的知识,赠送家属《认知症照护攻略》科普书籍,介绍家属加入全国和省内的认知症家属互助微信群,缓解了家属的焦虑情绪。疫情期间不能家访,鲁亚丽便通过微信与服务对象家属交流。
周女士就是鲁亚丽服务的家属之一,初次见到周女士时,她眼眶深陷,一脸疲惫,这都源于她的父亲。她的父亲是一名认知症患者,不仅记忆力衰退,还伴有妄想症,一直以来拒绝配合治疗。作为女儿,看着父亲逐渐退化到孩童的状态,看着一个人的生命力,逐渐枯萎,她几近崩溃。鲁亚丽了解到情况后,为周女士制定了详细的家庭方案,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及护理知识指导。
最终在鲁亚丽的指导下,周女士的父亲从起初的抵触、抗拒,到后来的积极配合,周女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微笑。“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了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他们不是穿着红马甲的‘免费义工’,而是一群用专业服务为他人生活带来色彩的人。”
山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王玉莹从抗拒到认可,她与居民并肩前行
“从事社工专业服务四年,最大的感触是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说话的人叫王玉莹。两年前,她和她的小伙伴负责在建新街道和平新村社区开始做组织培育工作,在王玉莹和小伙伴的共同努力下,与社区居民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服务对象徐阿姨成为他们努力的最好见证。
王玉莹与徐阿姨的初次相遇是在2017年,徐阿姨是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日常的活动中总能见到她的身影,不仅如此,每次活动她都主动服务。随着活动的增多,王玉莹对她的关注越来越多,“这不就是我们努力寻找的社区骨干吗”,一个社区骨干的“造星”计划在王玉莹的脑子里渐渐成型。
说干就干,王玉莹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徐阿姨在社区老年人中树立威信,指定徐阿姨协助组织、管理社区活动。一开始,社区的老年人不理解、不认可,大家出来活动就是为了开心,为什么要让别人来约束自己,居民们怨声载道。王玉莹的“造星”计划一时间变得举步维艰,但是王玉莹没有放弃、继续尝试。有一次因为天气原因,原定的户外活动无法进行,王玉莹第一时间找到徐阿姨。徐阿姨闻令而动,很快就为大家找到了可以开展活动的场所,问题迎刃而解。几次下来,大家渐渐地看到了徐阿姨付出的点滴和努力,对徐阿姨的看法逐渐从质疑转变为信服,从抵触转变为协助,一个社区社会组织的雏形就这样培育成型。
社区治理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充分发挥居民主动性,点燃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这个道理在和平新村社区也不例外。2019年,徐阿姨遇到的一个新问题恰好暴露了“短板”。原来,社区某组织负责人开展活动时经常过分依赖徐阿姨,不管是策划,还是执行,都完全依仗着徐阿姨。一开始,徐阿姨还能竭尽所能地应承着,但日子一久便有些力不从心,徐阿姨随即找到王玉莹。早在意料之中的王玉莹通过专业的讲解引导徐阿姨转变认识,让她明白管理工作讲究的是团队协作,而组建出一支高效的团队,就必须先做好分工,各取所长,责任到人。经过王玉莹的一番指点迷津,徐阿姨茅塞顿开,赞不绝口。
在参与社区治理的路上,像王玉莹一样的社工有千千万万,他们与居民一直在并肩前行,居民认可度与信任度的不断提升,成为了他们工作中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
众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孙浩从一千到六千,社工的待遇奔小康
天刚蒙蒙亮,孙浩就起床了。安顿好年幼的儿子,他就要从城市的另一端出发穿过市区,来到位于经十路的济南市社会福利院工作。
孙浩是一名众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设在福利院的社工。他和另外四名同事一起负责社会福利院里老人精神、心理、情绪方面的疏导、抚慰、调节等工作,用孙浩的一句话就是:“我的工作就是让老人更快乐、更轻松、更自信地在福利院安度晚年。”
说起这个职业,还得从2011年说开去,那年夏天,当别人还沉浸在毕业的喜悦中时,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孙浩早已迫不及待地进驻到福利院从事助老工作,开始每天面对着生活经历、性格各不相同的老人。
这个充满责任感和热情开朗的小帅哥没有初来乍到的生疏,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绞尽脑汁和同事、前辈一起想方设法为各类服务对象开展专业服务,他只有一个心思,那就是让困难群体重拾幸福。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面对仅仅1400余元的微薄薪水,生计成为他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尤其是看着周围朋友,有稳定的工作和高薪收入时,他彷徨了,但服务困难群众的社工初心却未曾动摇。他坚信,随着济南社会工作事业不断发展,各项制度体系必将日益完善,他的社工梦不会是泡影。2018年,他迎来了工资平均普涨800元的好消息,孙浩的坚持终于让他看到了前方的曙光。紧接着,市民政局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全面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文件,随着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社工认知度的提高和认同,作为最早一批进入社工队伍的孙浩,他的薪水已涨到了近6000元,与10年前相比,足足翻了好几倍。
不知不觉中,孙浩在社工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十个春秋。“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已成为他扎根社工事业的动力源泉。
“我知道这条道路上充满了荆棘,会有太多的困难、太多的不易,然而幸运的是,这一路有组织的指导与鼓励,有家人朋友和同工的支持与帮助,使我明白,社工前行的路上有很多同行者。所以,我愿意在社工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用初心与行动践行社工的价值。” 本版文图/兰萃
新闻推荐
“高品质建筑”支持政策实施细则出炉申报成功可享容积率奖励等多重扶持
本报3月18日讯(记者谷青)为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加强《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