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段婷婷
本报通讯员 胡艺萌
近日,一只来自厄瓜多尔的白虾,追寻着年味抵达济南城,它跃跃欲试急于“跳进”菜篮子。却被告知,第一站需要先抵达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入市。
《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货物清单》《口岸进口冷链食品消毒记录证明》,它的三份“身份信息”在“山东冷链”平台被如实提交。春节期间,进口冷链食品的需求量增加,它原本做好了长期等待的准备,没想到当日就接到入仓通知。
经过外观消杀的冷链车辆缓缓驶入专仓区域,身穿防护服的装卸人员一边按照标准采取核酸检测样本,一边将它和“小伙伴”们送上“安检”传输带。360度无死角喷洒的消毒液,给它们“接风洗尘”。在另一侧的监控室,市场监管人员“紧盯”仓内各个环节的实时画面。
“全面消毒过关、核酸检测过关,出仓。”这句话让它们如释重负。经过48小时的旅程,它们顺利贴上了“验讫”标签,取得了“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出仓证明”。这将是它们安全上桌的“绿码通行证”。它们的“主人”,将出仓证明信息录入“山东冷链”平台后,生成二维码。消费者购买时便可扫码查询。
2020年12月1日,济南在全省率先建成启用济南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对进口冷链食品进行集中消杀、核酸检测,实现了“彻检彻控”。冷库面积2200平方米,消杀平台面积约1200平方米,消杀线3条,日处置能力300吨左右。2021年1月18日,济南市第二处专仓在历城区建成并投入使用,日处理量由单仓运行初期的100吨提升至800吨,出仓速度压缩至48小时内。
“监管专仓建成启用后不断优化,仓储面积、消杀检测线路都有所增加,目前机器消杀可以达到1000件/小时,货物处理效率进一步提升,不仅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也充分保证了节日期间的市场供应。”济南市冷链食品防疫防控工作专班的工作人员介绍。本着应入尽入的原则,济南市对所有符合入仓条件的冷链食品严格实行入仓监管,确保“柜柜检测、件件消杀、全程追溯”。同时,坚决杜绝进口冷链食品“线下经营”“舱外循环”“地下经营”等行为。
除此以外,做好工作人员防护。自2020年8月2日济南开展冷链核酸检测以来,累计检测从业人员830197人次,检测结果全部阴性。在专仓发现阳性样本之后,所有接触相关物品的工作人员核酸检测也均为阴性。
春节本应团圆,但是监管专仓依旧忙碌着。在凛冽寒风中,消杀人员身背数十斤的消毒液喷洒车辆;在风险关口,装卸工人一天弯腰搬运上千件冻品;在不计其数的数据前,预约登记人员还在一点点仔细录入……
新闻推荐
李干杰调研春节期间应急值守工作 确保人民群众过一个平安祥和欢乐的新春佳节
□记者袁涛报道本报济南2月12日讯大年初一上午,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干杰到省政府总值班室、省公安厅、城管保洁工作现...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