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培训机构、健身房等“跑路”案件屡见不鲜,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认真贯彻最高法院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着眼大局,能动司法,探索建立了涉民生案件“速执新机制”,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11月18日上午,济南下起了小雨,天气寒凉了不少。2名诉讼群众和律师来到市中区法院执行服务中心,为执行法官送来了一面锦旗。
这两名群众是58 位诉讼当事人的代表。今年8月份,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他们为孩子报的培训班倒闭,为要回培训费被迫走上了诉讼之路。案经审理最终调解结案,但被告并未按照调解书约定的期限主动履行。原告经多次联系被告,见被告仍在拖延,生怕“煮熟的鸭子飞了”,非常焦急,于是立即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
作为最高法院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法院,市中区法院成立了速执团队。基于该系列案申请人人数多、案均标的额不大、为涉疫情案件等特点,法院对该批案件启动速执机制。58件案件当日立案、当日送达、当日完成卷宗审阅,并迅速进行了网络查控。
卢栋法官和被执行人联系时看其还有侥幸心理,便从法理和情理两方面劝其尽快履行:一方面,如不积极履行被执行人的信誉会受到很大影响;另一方面,58个案件就是58个家庭,被执行人也是有情怀的人,不履行也就背上了沉重的感情债,对以后干事创业是个沉重的包袱。11月14日上午9点,原告代理人给卢栋法官打来电话,高兴地说被执行人已经把钱转给原告,直呼:“卢法官,从立案到执行到位就用了5天,咱们执行真是神速啊!”
在卢栋法官与速执团队全体干警的不懈努力下,该批案件一周内全部执结,用实力与效率充分诠释了快执快结的旋风速度,再一次用行动让人民群众们感受到了法律的温情及法律的强制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市中法院将继续充分发挥执行职能作用,运用速执机制,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创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及时实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李冬华
新闻推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孙远明发布会现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与济南市各公共服务部门举行“泉城文明链”合作签约...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