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计 靓村容
“修”出来的幸福感
2016年3月,陈国伟作为第一书记,第一次来到了东坦村。刚进村,他走的是土路,目光所及都是破破烂烂的土坯房,连路灯都没有,更别提健身设施或是绿化了,甚至村“两委”都没有办公室,而是租了村民的小院作为临时办公点。坐在租来的小院里,听着村里的情况,陈国伟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东坦村大变样。
要让村民有幸福感,第一条就是改变村容村貌。
“我想办法争取资金,先是对村里的路面进行了硬化,又接上了自来水、装上了路灯,那些还住着土坯房的老人也搬进了我们新修好的公寓。”陈国伟说的公寓,是村里集体建设的8个套间,享受贫困政策的老人搬进来后,再也不怕土坯房会塌了。
马秀英和张玉臣老两口都已经年过八旬,住在宽敞明亮的套间里,两人整天笑得合不拢嘴。“以前我们住的房子经常有老鼠,晚上睡觉的时候手里都要攥着一根棍子撵老鼠,桌子上椅子上到处都是老鼠屎,一到下雨天总担心房子会被淋塌。”马秀英一边说着,一边带大家来到了一处还没拆除的土坯房旁。新屋和老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正如同老两口曾经的困苦和现在的幸福,“现在我们可知足了,村里也有产业了,每年会给我们这些享受贫困政策的村民分红,靠着这些照顾就能安安稳稳地养老。”
公寓门前就是崭新的健身设施,沿路的房子上也绘满了装饰。“以前哪能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儿啊!”老人说。
第二计 谋产业
一口井“浇”出苗木园
村里的产业,是从一口井开始的。
东坦村是个山村,困扰了世世代代几辈人的难题,就是没有水浇地,种庄稼靠天吃饭,收成不好还离不开人。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陈国伟和村党支部书记郑元军专门找来了专业技术人员,经过摸索,终于找到了适合打井的地方,这口井解决了附近两三百亩地的浇水难题。
有水了,是继续种庄稼还是发展特色产业?他们决定借着扶贫政策的东风“拼”一把。大伙流转了土地,选中了种植苗木项目,在山坡上用45亩地种上了樱桃、五角枫和白皮松。虽然苗木生长周期长、回报见效慢,但效益非常可观,“我们四五块钱进的小苗,两年以后能卖到100多元一株,整个苗木基地
每年能给村集体带来十几万元收入。”
苗木基地也带动了享受贫困政策村民的就业难题。今年73岁的郑元水是一名独居老人,他的左腿在打工时落下了残疾,干不了重活累活,曾经就靠几亩地过着
紧巴巴的生活。“现在我没事儿就去苗木基地打打工,除草、打药,能干
点什么就干点什么,一天能赚五六十块钱呢!”郑元水说,在苗木基地打工不仅有工资,到年底还能拿分红,再加上光伏的分红、土地流转费、贫困政策补助,一年下来有接近万元的收入。
第三计 再开发
近在眼前的“网红”村
苗木基地搞起来以后,外面的人也逐渐知道,东坦村不再是曾经的那片“穷山恶水”,带动了很多种植大户来承包土地。现在村里有至少600亩土地流转了出去,每亩1000元的价格也给村里带来一部分收益。
享受贫困政策的村民李庆水就在种植大户承包的桃园里打工。现在正是桃子上市的季节,50亩桃园挂满硕果,李庆水带着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一边工作一边照看。
“以前这山上只能种点儿玉米或者花生,再早些时候,交‘公粮’都不够,哪能想到还能种出果子来?”李庆水常常想,这么好的果园,如果能像别的地方一样发展采摘,肯定能火起来。
李庆水的想法,陈国伟和郑元军也特别赞同。“我们现在跟一家旅游企业合作,在村里打造旅游项目,桃子、樱桃采摘都在计划内。而且我们村还有一个‘秘密武器’!”陈国伟说的,是村里的一处水塘,这里多年来由于没有活水更像是一片洼地。今年,村里争取了资金,把洼地变成了水域,取名“龙池”,闲置资源得到开发。
“将来,我们打算把这儿打造成一个旅游项目,也许会有高空漂流、玻璃栈道,跟山上的采摘连成一片,说不准我们村也能成‘网红’!”郑元军指着水面,仿佛未来的场景已在眼前。(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曹雅欣 邵明红 张一)
“零距离看攻坚”新闻竞赛
长清区双泉镇有个东坦村,干净整洁的白墙、平坦宽阔的路面、随处可见的花草,让人完全想象不到它曾经被称为“穷山恶水”的样子。改变,是从2016年3月第一书记陈国伟来到东坦村开始的。
苗木、光伏、土地流转、大棚……从村集体收入为零,到如今能达到40万元,仅仅用了4年,东坦村使了什么“计”?济南发布济南日报官微舜网爱济南
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观看。
新闻推荐
10月15日上午,由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主办的2020年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年会在湖北宜昌隆重举行。在这次全国农产品批...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