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故事。在闹市的街角,坐落着这处静谧的校园,历山双语学校就是这样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作为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直属校区、九年一贯制民办非营利学校,这里有着它独特的资源优势,一所国际化、现代化、精品化的创新型学校,围绕着“一群人,一件事,一起拼,一定赢”的团队文化乘风破浪而来。这里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恰巧这里的老师都有一双发现故事的眼睛和一颗读懂童真的心,校园文化也凭借故事的传播而历久弥新。
与你的“十三秋”:关于爱的动人故事在这儿上演
历山双语学校校长莫珑说,适合成长的校园,需要离“人”近一些,和学生近了,故事也就多了。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上,开设了一个名为“敏行楼的故事”的专栏,敏行楼是这里教学楼的名字,一个个动人的小故事就在这里开始。
“敏行楼的故事中”,《与你的十三秋》令人印象深刻,教师杨红阳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教师与学生在2019年秋天发生的13个故事。“三年级的哥哥和一年级的妹妹玩捉迷藏,哥哥藏在了他认为最隐秘的地方;妹妹则一眼看穿,对吓他一跳很有信心。两个人都要我保守秘密,我只好强忍着笑,我太难了。”这样温馨又有趣的瞬间,在杨红阳的眼中经常出现。“3个姑娘一直在数树上的蚂蚁,蚂蚁到处乱爬,她们也数了一遍又一遍。如果我做出走过去的样子,她们就留下一串‘哈哈哈’的笑声跑远。”13个故事,13个瞬间,每个都像过了一整个秋天。
寄宿生辅导员这个岗位,教师王晓旭也是去年秋天第一次接触,提前给自己做了很多“心理建设”后,问题还是接踵而来。吃饭挑食、户外活动乱跑、晚间寄宿课“开小差”,当她有些手忙脚乱时,一个孩子发烧后对她说的话让她第一次深切感受到自己工作的责任。“晓旭老师,我在学校想妈妈,回家后却想你了。”孩子郑重其事地说。当王晓旭习惯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能与他们聊天笑得前仰后合,她发现,自己深深地爱上了他们。
故事的主人公不只有老师和学生,有时还有家长来“客串”。每个周五,家长代表都会来班里为教室消毒,家长们弯腰擦桌子的身影在教师庞楠楠脑海中印象深刻。“庞老师,你就管好孩子,带好班级,剩下的事情,我们能做的,都交给我们。”家长说。话剧表演缝制服装、建图书角测量采购,只要对孩子有益,家长们总是乐此不疲。“他们就像敏行楼里的‘隐形翅膀’,带给孩子们前行的力量,将这份爱传递下去。”庞楠楠说。
课程体系:
学科融合不再是高等学府的“专利”
学生的成长,不能光靠老师的一片爱心,适合生命成长的课程体系是核心助推器。历山双语学校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构建了多样化的个性成长渠道,他们对内挖掘教师潜力,对外引进课程资源,力求实现立德修身并重、核心素养提升。
2019年秋季,学校增加了机器人编程、STEM、轮滑、网球、足球、防身术、国际象棋、外教绘本、法语、葫芦丝、演讲与口才等近20门优质基础类和素质拓展类课程,让每个孩子得到不同课程的滋养。
同时,老师们也将课程整合,打破学科边界,研发Drama、生命教育等校本整合课程,学科交叉融合不再是高等学校“专利”。例如,生命教育课程从个体生命成长出发,通过语文、数学、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体验、感悟生命。除此之外,学校还推行了德育一体化建设,将入学、节日、安全、环保、仪式、研学等课程内容科学布局。
他们打破年级、班级壁垒,推行“学院制”管理模式,形成学院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学校向学生征集了心中的伟人,用牛顿、达芬奇和爱迪生的名字为3个学院命名。每个学院有各自的徽章、代表色,根据学院特质有学生自主设计“学院日”,通过“导师制”“学友制”“成长储蓄”等方式倡导全员育人,激发学生潜能,久而久之,不同学院也会形成自己专属的气质。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所以“双语”为特色的学校,历山双语学校依托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的优质国际教育资源,不断与世界接轨。2019年,学校先后接待了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的友好学校来访10余次;3名教师参加教师海外培训,1名教师赴加拿大指导开展课程式国际研学。此外,学校还新开辟了国际教育微信专栏,首次实现了低学段“中澳双师空中课堂”。种子教师训练营:
一场不期而遇不药而愈的邂逅
2019年9月20日,历山双语学校面向2018-2019年入职的青年教师,召开了一场“种子教师训练营招募大会”。老师们经常说,要教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种子教师训练营的举办则是学校为老师系好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通过自愿报名,7名青年教师怀揣自己的教育梦想,加入了首期训练营。
第一次团队课程中,他们一起前往佛慧山拉练,就像“团综”一样还要领取任务卡。“认识3名新朋友,加为微信好友,拍比心合照”“寻找3名本命年‘福星’,寻找狮子座的小伙伴”……充满了“套路”却很走心的任务,让学员们很快熟络起来。
2020年7月,首期种子训练营休业,每个学员都收获满满。杨红阳说,提到“种子”这个词语,就感受到满满的力量,“我庆幸自己是种子家族里的一员,扎根于土壤之下,根基越牢固,蜕变的力量也越强大。”学员张田琪则感受到了一名教师肩上的责任之大,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个抚摸、一句赞赏,都应该充满着对孩子真挚的爱。
回首一年的训练营生涯,在团队的支持下,新教师展示课和新苗评优课彰显着年轻人的活力与激情;在疫情的考验下,他们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起读书学习提升自我修养。作为训练营营长,莫珑用“不期而遇、不言而喻、不药而愈”来形容这场奇妙的邂逅。
在历山双语学校,教师幸福指数的提升和团队精神气质的塑造是师资打造的重点,通过“教练式”的管理和“小步快跑”的方式,运用绩效考核表、5W分析法等工具,提高干部的决策力和执行力;通过分层培养、个性成长,借助种子教师训练营、名师教研团队等组织,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让“一群人、一件事、一起拼、一定赢”的历山精神有了载体和意义。
成长公式:
成长=经验+反思+可改变的行为
看见人、发现人、培养人、成就人,历山双语学校推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通过成就教师来成就学校。莫珑说,在教师的发展上,要抓住成长的关键时间,创设关键事件,推荐关键书籍,找寻关键人物。他将师生成长总结为一条公式,即“成长=经验+反思+产生可以改变的行为”。
今年暑假放假前,学校开启了一场干部培训,用一个个好问题点燃头脑风暴,还用紧张的答辩代替了传统的述职式工作总结。
“本学期你做了哪些工作?是如何克服困难和障碍的?在哪些方面实现了成长?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每名干部根据“成长公式”思考与总结,认真剖析自身工作。校长莫珑会间会
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与建议,通过追问和讨论促进反思。
从学生立场出发,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建设校长负责和民主参与的治校机制,分工负责和协作推进的实施机制,评价反馈和激励完善的发展机制,以及常规保证和研究创新的动力机制,使学校管理更加规范;所有部门都要打造一个体现职能特点的“秘密项目”好好研究,在成事中成人……这所学校正朝着这些方向努力前行。
今年秋天,历山双语学校迎来了建校第三个学年,初中阶段也有了首批新生,这所如朝阳般的新学校开启了一个新纪元。这里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每名师生都是故事的创造者,更是故事的主角,故事的内容还有很多悬念和留白,但相信都会是幸福甜蜜的结尾。(新时报记者曹莫)
新闻推荐
为引导孩子们养成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暑假,近日,历下区图书馆举办“阅读益同行”活动,“开心益...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