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论证学校文化是如何形成的,那济南市景山小学绝对有发言权。走在这里的校园,处处都可以是课堂,这里不但有“会说话”的传统文化墙和民俗文化大厅,有别开生面的特色拓展课程,师生举手投足、一言一行中也折射出该校特有文化底蕴的浸润。景山文化的力量在于凝聚人心,是润物无声中师生发自肺腑的文化认同感,无论在景山时间长短,有一天走出去,他们的内心也永远烙有“景山烙印”。文化浸润 唤醒师生文化认同感
走进景山小学的校园,你可能首先会惊讶于它的干净整洁和井然有序,随之而来的则是被传统文化氛围“包裹”的感觉。在校内东侧墙壁上,古铜质地的书法文化墙格外醒目,这里将汉字演变过程形象地展现出来,已成为学生课余时间围聚研究讨论的学习时空。学校培养了一批批小讲解员,为校内师生和校外客人讲解汉字演变史,让校园成为书法大课堂,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地。
在教学楼内,几乎“一步一景”。装饰有中国传统笔墨纸砚、诗书画印的文化墙,摆放着林林总总民俗作品的文化大厅,以及专门开辟出来为师生展示作品的文化长廊,走在教学楼中,仿佛置身传统文化艺术馆。
作为山东省王羲之书法特色学校,景山已将传统文化蕴含于课程之中,形成高雅、深厚的以美术教材为基础的四大传统文化课程群——“民间艺术”“京韵童趣”“炫彩扎染”“跃然纸上”,囊括了数十种传
统文化主题的艺术创作,将传统文化根植于心,内化于行。
优秀传统文化在景山起着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引导师生积蓄对祖国的热爱、对家园的流连,培养阳光向上的人生观,不断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和力量,从而实现生活、学习的人生目标,让师生在景山心有所属、心有所依!
文化落地
催生师生文化行动力
打造富有深厚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景山文化,景山人以自己独特的思考与实践给出了有力的回答,景山文化最终促进师生快速地发展与提升。
全面提升的教师文化体系——学校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精心构划了旨在促进其全面提升的文化体系:《景山·向美而生》引领教师在回顾与反思中提升;《景山·美丽印记》实现了班主任以责任与担当助力学生成长;《景山·青春漫溯》为青年教师找到读书即成长的路径。景山教师文化引领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将其人生价值实现最大化。
综合发展的学生文化体系——学校为景小美的六年精心规划了成长地图:《景小美上学记》从学校简介到习惯培养,从学习目标到艺术素养,为一年级新生融入小学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景小美成长记》为一至六年级学生设计了品德与行为、学习能力与效果、交流与合作能力、劳动文化与技能、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6个板块,引导学生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促进其健康成长;《景小美放飞季》
通过校长心语、教师抒怀、美丽童声满溢师生美好的回忆和憧憬。景山学生文化指引其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让“成长”
成为景小美童年时光最亮丽的底色。
“景山文化的力量凝聚人心,是大家发自内心的认同。”校长韩广玲说,就拿学校吉祥物形象设计和校歌创作来说,学校便是从师生和家长中广泛征集,通过集体的力量原创作品而产生的。
“立德树人、美丽德育·做文明景小美、文雅景小美、自律景小美、自信景小美这一德育品牌将美丽教育推向一个新高度,不是老师要求学生该怎么做,而是从学生中征集意见,让他们说出心目中的‘景小美’应该是怎样的。有了思想的认同,行动上的落实就会变成自觉行为。”每每谈到美丽教育,校长韩广玲总是充满深情。他们像经营自己的家一样经营学校,希望独具特色的景山文化能浸润学生,活泼而不事张扬,内敛却充满生机。
景山文化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景山人沉浸其中——他们热爱生活、勤奋学习,有追求、有奋进、有奉献、有担当,无论是阳光下,还是风雨中,都镌刻着人生的历程,体现着人生的价值。景山的一人、一事,一举手、一投足间都留有深刻的“景山烙印”。 (新时报记者曹莫)
新闻推荐
从1998年开始算起,今年是李瑾在济南市七里山幼儿园从教的第22个年头。在孩子们眼中,她是一个喜欢玩的人,她带着孩子...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