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七十二变,大家会首先想到孙悟空,他神通广大、本领高强,好像一切困难都难不倒他。在济南市白马山小学,有这样一位教师,他也有“七十二变”的本领。作为数学教师的他有时变身为“音乐教师”,有时变身为“记者”,还有时变身为“农民伯伯”……在学生和同事面前,他总是展现着自己“神奇”的变化。他就是济南市白马山小学的数学老师张庆贺。
数学教师变身“音乐教师”
张庆贺是一名数学教师,同时也是学校的大队辅导员。为了健全学校少先队活动阵地,刚开始做大队辅导员时,他就下定决心,要成立一支出色的少先队鼓号队。可真正做起来,远比想象中的复杂……
“我没学过音乐,鼓号队的每一样乐器都不熟悉。”张庆贺说,自己不会,更何谈要教会孩子们?鼓号队的人员配置、训练方法他更是一无所知。于是,他开始潜心学习吹号,把1、2、3、4、5的数学思想逐渐转化为音符。下班后的教学楼、周末的公园都成了他练习的场地,一开始掌握不到要领,吹号时经常把嘴唇弄破。
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张庆贺能吹出简单的音符,虽离着专业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但是他觉得可以把自己掌握的方法教给孩子们,孩子们加以练习,是可以吹出乐曲的。或许从零基础开始学习吹号让他更能够切身领悟吹号的秘诀,鼓号队的小号手在他的指导下,竟能吹出简单的乐曲。在小号的学习上,让他慢慢找到学习乐器的信心,他又开始自学小鼓、大鼓、大镲的演奏方法,为了把更规范的演奏方法教给孩子们,他总是自己先把鼓谱练习得十分熟练,找到窍门,然后再带领孩子们一起练习。
现如今,白马山小学鼓号队成为学校一支光荣的队伍,进入鼓号队是每一位少先队员的荣耀。鼓号队连年获得区鼓号操大赛一等奖、最佳编排奖,有幸代表市中区参加济南市少先队鼓号操展示活动,菏泽市少先队骨干辅导员曾专门来到白马山小学,观摩鼓号队的训练方法。
8年的时间里,他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队员。虽然有一些孩子他从来没有在课堂上教过他们,但是在鼓号队里他却成为学生心中难以忘怀的恩师。因为在孩子们的眼中,他教的不仅是本领,更是一种坚持不懈、刻苦钻研的品质,而这些才使他从一名数学教师变为音乐教师。
老济南变身湘西“小哥”
2018年,根据东西协作扶贫工作的部署要求,济南市市中区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结成帮扶对子,两地间开展全面的帮扶工作,教育扶贫是东西协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济南土生土长的张庆贺,成为第一批东西协作跨省支教教师。“我挂职的学校是龙山县思源实验学校,负责协助学校少先队和教学管理工作。”张庆贺说,他所在的龙山县思源实验学校是一所大规模的学校,有教学班80个,学生总人数5037名,教师253人,其中一年级就有24个班。这样的规模,是他所在的济南市白马山小学的5倍之多。
刚到扶贫学校,张庆贺就遇到了第一件棘手的事情——放学。原来,思源实验学校把5000多名学生分为6个批次轮番放学,放学时间从3:20一直持续到接近5点。“不仅时间长,场面也是十分混乱。”张庆贺马上想到白马山小学放学的时候,每一个口令都是通过校园里播放的音乐来区分,班主任和学生只要听到音乐的切换,就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这样既能提醒班主任老师下楼的时间,又能使年级和年级的放学时间做到无缝衔接。果然,自从有了放学音乐,思源实验学校放学的节奏明显加快了,下楼慢的班级也少了很多,年级和年级放学的节奏变得更紧凑了。现如今,龙山思源学校的放学速度已经大大提高,仅仅40至50分钟就可以完成全校的放学,比原来的放学时间节省了接近一半。放学这件“小事儿”俨然变成一件“大事儿”。
“教育扶贫是一种未来的扶贫,绝不是立竿见影的,它是细水长流、是滴水穿石。”张庆贺说,支教就是要通过这一件件“小事儿”,去实现点滴转变。在教师的工作岗位上,有时候需要转变的不仅是角色,还要根据需要转化地域思维习惯,这样才能融入受援学校。在湘西教育扶贫的半年里,龙山县周边的很多乡村学校都留下了他魁梧的身影,他用耐心和柔情温暖了那里每个孩子的心。 (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冷亚茹)
新闻推荐
济南市长清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田素贞“折翼天使”心中最美的“田妈妈”
1998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到长清区特殊教育学校工作至今,田素贞从事特教工作已达22年之久。为“全天候”守护这群“折...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