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伟说,一遇到和学生有关的事,自己的心情就变化得特别快。看到“后进生”没有学习主动性,她心急如焚,面对学生的不理解,暗自心酸流泪。但最牵动她内心的,还是一手创建起来的“稼轩泉涌生物社”,因为这个小小的社团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生物大世界的门,让他们从中汲取知识养分,点亮了他们的校园生活。
打造校级名社团学生争当“农夫”
稼轩泉涌生物社成立于2012年,缘于王宏伟主持的区十二五课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生物老师,王宏伟深知这个道理。
说干就干,王宏伟带领着学生马上当起了“农夫”。他们利用校园内的空地开辟了“植物种植园地”,从选种、犁地,到播种、施肥,学生们亲手种植了玉米、黄瓜、绿豆、棉花、冬瓜、辣椒、茄子等典型植物。
不少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从没有接触过种地这件事情,从一开始的兴奋到中间的劳累再到最后丰收时的喜悦,她们的收获已远远超出了学习本身这件事。当完“农夫”,王宏伟又带领学生们走出校园,来到附近的草莓种植基地、热带水果园等地方参观。每次出行,她都先给学生们布置好“作业”,学生们要通过实地观察,采访种植员收集资料,最终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得出问题的答案。“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王宏伟想让学生们懂得的学习真谛。
36级学生张卓在种植园的收获与感悟中写道:“日复一日坐在教室里,看着黑板上的知识,机械的重复着拗口的定理定义,却不一定真的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当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我突然欣喜地发现,一切定理定义不怎么拗口,那么难以记忆,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单生花和花序。当亲眼看见了,黄瓜花、柳花的形态,便很容易区分开了什么是单生花什么是花序。书上文字就这样活了起来,是那样亲切。”
在王宏伟眼里,这个生物社团的功能可远不止体验劳动这么简单。她期望通过参观调查、趣味探究和应用实践等活动为载体,改变学生传统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提高自学、创新等综合能力。
为你欢喜为你忧收获学生“告白”
生物学科作为等级考试科目,要达到百分之百过关实非易事,只有“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为此,王宏伟的喜怒哀乐几乎都被学生牵引着。看到“后进生”没有学习主动性,她心急如焚,面对学生的不理解,暗自心酸流泪,为感化一个学生而绞尽脑汁,小心呵护着他们的自尊心,拿捏着与他们交流时用语的分寸。
“同事们都说我一遇到学生的问题就特别较真,我自我理解为这是一种责任心。只有对学生爱的真诚、爱的透彻,才能触动学生的心弦。”王宏伟对工作的“较真”赢得了学生们的信任与尊重,学生张夜彤在中考前一天专门给她写了一封“告白信”。
“无论怎样,总是忘不了你的好,老师我不是在夸你,而是在说实话。首先,你是一位严谨负责的好老师,对于大家的成绩你会找人单独分析,找大家谈心,帮我们进步;在订正答案的时候,让我们一字不差的写在卷子上;你总是给我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每次你见了我总是带着微笑,让我感觉咱俩就像姐妹一般亲切……”
王宏伟说,济南稼轩学校就好比是一块田地,学生就好比是一颗颗种子,而自己最乐意当一名合格的“农夫”,用自己的知识、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让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让土地更滋润,更肥沃。 (本报记者 朱晓燕)
新闻推荐
老师与孩子们在一起。近年来,在“生态式教育家园”理念的引领下,天桥区滨河幼儿园全体教职工以“滨河人”不忘初心...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