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到长清区特殊教育学校工作至今,田素贞从事特教工作已达22年之久。为“全天候”守护这群“折翼天使”,她把办公桌搬进教室一呆就是9年,4年里每个周末都将学生带回自己家中陪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田素贞更是带着一双儿女住校坚守101天……对她来说,“让每位特殊孩子都有生命的尊严,让每个天使都能快乐成长”就是自己最大的心愿。
培养11名“天使”
步入工作岗位
“记得1998年在聋哑学校实习时,孩子们那种依赖与无助就让我难以释怀。于是我便说服了父母,放弃了在县城工作的机会,成为了一名特教老师。”2003年,学校招收第一个智障班时,面对异样的目光和“弱智老师”的称号,田素贞没有任何犹豫便成为了13名智障儿童的班主任。
学生寄宿在学校一住就是20天,为及时照顾每位学生,田素贞主动把办公桌搬到了教室,在里面一呆就是9年。每天清晨,田素贞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到校园各处寻找清理孩子们的“杰作”——衣服、粪便、垃圾等。渐渐地,她带孩子们走出了懵懂无知,手把手教他们学会了生活自理、认数、写字、读书交流……
2019年,她携手学生兰光月以“全阅读”朗读《与你牵手,是一种幸福》登上市、区展演舞台,带领“天使”们走上第六届济南国际合唱节舞台,收获特别奖,陪同孩子们参加全国排舞联赛,斩获全国冠军,实现了全国、全省特教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2019年11名毕业生走出校门直接走进车间,智障儿童也能自食其力了。
坚守101天勇做校园守护者
同事、家长深知,正是有田素贞的坚持和努力,这群“不平凡”的孩子才有可能过上“平凡”的生活。
智力上有缺陷的男孩小龙(化名)从小与身体残疾的爷爷相依为命。2011年初,因学校休班时间的调整,让每次往返家校的几十元路费成了小龙家的负担。想着爷孙俩互相搀扶走在来往学校的道路上,田素贞决定周末把小龙带回济南的家。整整4年,她帮小龙复习功课,给他做可口的饭菜,带他走遍大街小巷,教会了他怎样在超市购物、乘坐公交车等。就这样,她用面积并不大的家为孩子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小龙的智力水平,最终小龙顺利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在同事和家人眼中,田素贞就像一个“铁娘子”一般,扑下身子,用心、用爱经营这份事业;在学生和家长眼中,她是这群孩子的“田妈妈”,时刻带给他们温暖和感动。
而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田素贞又主动请缨,每天密切关注着137名学生以及教职工的身体状况。两个年幼的孩子无人照看,她就带着儿女,拎着大包小包一起来到学校,睡的是地铺,吃的是方便面,一“熬”就是101天。
问起她最大的梦想是什么,田素贞说,最希望孩子们能够自理,掌握一点技能,独立生活,同时社会上能有更多的人理解、关心和关爱这些特殊的孩子。22年来,她把这样一份特别的爱奉献给这群特别的孩子,也先后收获市优秀班主任、区优秀教师、区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区教学能手、区骨干教师、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武文佳)
新闻推荐
济南市长清区马山关王小学教师 李文卿当好乡村小学的“螺丝钉”
“教学无小事,育人需精心。”在长清区马山镇关王村这所乡村小学里,有这样一位老师,她是学生的大家长,是师生的知心人...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