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的父亲是一位老教师,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对王芳影响很大。在家庭的熏陶下,王芳也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立志要像父亲一样“桃李满园”。王芳已经从教21年,她要把这个爱的教育圆圈画得更大。
别出心裁课堂上加游戏
“当一名教师,只有用心灵育人,才会有幸福的体验。”对待每一个孩子,王芳都倾尽全力。
刚参加工作不久,王芳的班里转来一个调皮的学生,大家对这个学生都束手无策。王芳老师也是心有余悸,担心自己会搞不定。第一节课,王芳就见识到了他的调皮,桌洞里藏着四五种玩具,一节课只能听课十几分钟。但王芳并没有没收他的玩具。
怎样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上来呢?王芳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在课堂上加了游戏。在玩游戏时,还有师生互动加竞争比赛。王芳把班里的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叫“喜洋洋队”,另一组叫“灰太狼队”,有意让这名学生当了喜洋洋队的队长。
老师的安排让这名同学兴趣倍增,上课回答问题他怕丢分数,积极带头回答问题,背古诗也第一个完成,桌洞的玩具也没有在班上出现过。
“三话”课程让孩子爱上阅读与写作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王芳很注重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近几年,她重点在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上进行了一些尝试。方下中心小学近几年参与新教育市级课题四项课题并顺利结题,自从接触了新教育实验以来,王芳把所在班级的班本课制定为三话(画)课程,即画画、说话、写话。
画画是打开说话大门的钥匙,带一年级的孩子时,就让孩子们接触很多绘本故事,孩子们不仅看得津津有味,而且还拿起笔在本子上涂鸦。看着让孩子涂得五颜六色的本子不知隐藏什么有趣的故事,于是就让他们站起来为大家讲故事。
还要鼓励学生站在台上“说话”。到了三年级,她又调整课程安排,开设以“小故事大道理”“小新闻大社会”为主题的“拉呱”活动。让孩子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感兴趣的新闻,大胆亮出他们的观点,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还选学生当评委进行一分钟点评。
有了前面口语表达和语言积累的雄厚基础,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她又安排学生自主选择略读课文“当老师”,让孩子进行角色互换,增强孩子谈吐说话能力。可以说,说话是打开写话大门的钥匙。
在培养学生画画、说话的同时,她鼓励学生“写话”,在王芳的指导下,学生相继编写了自己的童话——《大拇指童话集》,自编自导自演了《拔苗助长》、《丑小鸭》等课本剧。与此同时,鼓励爱好写作的学生勤写文章,积极投稿,把少年刊物作为同学们的展示平台,同学们的作文屡被刊登。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王芳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耕耘,用执着的深情在三尺讲台上续写自己的教育篇章。 (本报记者 吕娜)
新闻推荐
喜获“金号奖”后,孩子们开心地将潘喆围在中间。她从“零”做起,5年间带领学校鼓号队连获省市5个金号奖;她担任大队...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