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瑞景小学正式投入使用。开学当天,全体教师合影留念。
建校两年来,瑞景小学已成为涵养教师发展的一片沃土。
全校24名教师来自11个学校,且一半是新教师,这样的队伍怎么带?3个年级512名学生,来自3个学校,这样的生源如何统一?这是2018年9月建校时,摆在瑞景小学校长周慧面前的难题。
“教师发展‘慢不得’,因为学生成长‘等不得’。”为破解难题,周慧紧紧抓住“教师队伍成长”这一关键,以“博观约取,睿教雅行”为目标,打造了助力教师成长的“睿师课程”,为全校教师营造了积极正向的成长生态。如今,全校82名教师成己达人的风貌已成为校园内最美的风景线。
展示、评比评选活动“百花齐放”
成就争优创先、成己达人“教育生态”“
博约向瑞,雅趣致景”是瑞景小学的校训,也是周慧心目中的学校发展蓝图。在她的构想中,教师要“博”观“约”取、“睿”教“雅”行,成为校园的一道风景,这是她工作30余年、历经多所学校构思而成的画卷。所以,成为瑞景小学的当家人后,周慧从开展好教师评选、抓好青蓝工程、教师宣讲、课程引领等几方面入手,助力教师队伍成长,也用实际行动将心目中的蓝图一点一点变为现实。
在瑞景小学,每周一下午都有一场全体教师会,大家齐聚一堂谈谈最近的工作安排、计划等。渐渐地,“谈谈本周最满意的事”成为大家都很期待的保留节目。有的老师满意于“教学环节”的进步,有的满意于“家长工作”的推进,有的满意于“学生面貌”的变化……这正是周慧设计这一环节的初衷。“我希望老师们能发现自己的优点,也学习别人的优点。”周慧说。
与“发现”同步发生的是“看见”。走进瑞景小学,“瑞景好老师”展示墙是一处“不可不看”的景观。六位教师的照片与事迹被制作成大幅展板挂在墙上。这是一项校内的常规评选,自2018年启动以来,每月评选一次。老师们的上榜理由各不相同,但实力却货真价实。“评选不是‘走过场’,更不是‘轮流坐庄’,而是实打实地评优,有的老师会连续上榜。”周慧说。
类似的评选还有很多。从日常的粉笔字比赛到每学期的青年教师评比课。从班级艺术节、班级文化评比到校级新蕾课评比……老师们的工作被“看见”、被“展示”,争优创先、成人达己的氛围成为学校的主旋律,“博约向瑞,雅趣致景”的理念也慢慢在学校撒下并落地生根。这正如各类榜单上的“常客”、青年教师王宁所说,“每当自己懈怠时,想想大家都在奔跑,就一步也不想落下。”
老带新“倾囊相授”
青蓝工程跑出“加速度”
如果说各类“评比”营造了积极的“教育生态”,那么青蓝工程则为“教师成长”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抓手。建校初,周慧便为教师制定了一对一帮扶制度,并规定“徒弟听师傅的课,听一节才能上一节。师傅也要听徒弟的课,听课本纳入检查范围”。
之所以有如此细致的规定,与建校之初的严峻形势有关。“24名教师带12个班级,每一名教师都肩负重担,所以我们必须把‘老带新’抓实、抓牢。”周慧说。
作为入校时年龄最小的新教师,王宁对师傅王晔的帮扶经历充满感激。每当王晔上课时,王宁就拿着记录本、搬着小板凳去听课,听听师傅怎么导入问题、怎么点评学生、怎么设计板书、怎么处理教学难点。最多时,她一周能听课七八节。相应的,王晔对王宁也倾囊相授,平日里不管工作多忙都要抽空去听王宁的课。课后,师徒俩经常就很多细节反复切磋。遇到大型的比赛,王晔就陪着王宁逐字逐句、逐个动作打磨课件。在“一招一式”的指导中,王宁迅速成长。从教第一年,她便被评为天桥区教学质量先进个人。今年疫情期间,她和同事录制的网络助学课程还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对此,王晔说:“看到她成长,我感觉比我得奖还开心。”
这对师徒的结对经历是瑞景小学新教师成长速度的生动写照。每位教师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有了不可替代性,学校的教学任务也在短期内走上正轨。
在助力老带新的过程中,学校的技术支持功不可没。在学校交付之初,周慧便对施工人员说:“宁愿校长室、会议室简陋,也要把录播室配好。”她之所以如此重视录播室,是有两方面考虑:有了录播室,可以大量引进名家、名师的教学视频;老师们尤其新教师多了一个学习的平台。每学期的讲课大赛是周慧规定的“必录课”,平日里的课程由教师自己选录。通过录课,老师们能反复观摩、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让教学多了一面“镜子”。一位新教师说:“观看录课资料,能发现很多平日里意识不到的问题。可能录一次就能起到实质性的帮助作用。”课题引领下的“精神丰富”
丰富课程体系全面涵养学生发展
身边有宣讲,前面有榜样,后面有师傅,新教师们的成长渠道立体而畅通。同样,学校没有忘记在老教师的成长上“加一把劲”,让他们也体验了一把“挑战不可能”的成就感:
53岁的体育教师李明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带好每一节课,对每个孩子的指导都具体而细致。他除了每周带好16节体育课、课间操和体育社团活动外,还主动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承担起副班主任的工作;
老教师姜桂霞不仅带领11位教师搞教研、积极提升班内学生成绩,还给了“特殊孩子”特别的关爱。当班里有个特殊孩子无法自主进食时,她就主动承担起喂饭、带孩子上厕所的重任。无论是在入校时还是课间,她总是把孩子带在身边照顾。走廊里,她牵着孩子的手前行的背影让所有瑞景人感受到了“教育的温度”。
如今担任教导处主任的王晔在瑞景完成了“教学岗”向“管理岗”的转变。任职之初,听到校长的那句“你去排一下课表吧”后,她花了足足一下午的时间去找人请教。从零开始的她,靠着认真负责的劲头独立揽下了教导处、党建等多项工作。“可以说,瑞景小学充分挖掘了我的潜力。换成两年前,我无法想象自己能胜任这些工作。”
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推出的读书工程和“民族文化教育与学校品牌建设的研究”课题,让全体教师开启了“在课题引领下的精神丰富”之旅。
读书计划既有“指定书目”,又有“选读书目”,学校引领教师既根植于民族又放眼世界,每个班级选取一个民族为研究对象。一年来,课题从最初的粗略了解进展到深入探究,并以集结成册的方式推出了成果:低年级的师生推出“童声童韵诵唐诗”,中年级师生推出“寓教于乐话寓言”,高年级的师生推出了“童声童趣故事汇”。
一系列成果的产生,生动践行了“博”观“约”取的指导精神,也让瑞景的教师团队真正成为学校、天桥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年疫情期间,全校16个语文教师共录制了14个网上助学资源,其中区级资源12个、市级资源2个,1个资源还登上学习强国。对于一所刚建校两年的学校来说,这一成绩让很多人表示“难以想象”“不可思议”。
带领学校驶入优质发展的“快车道”后,周慧觉得这些还远远不够。下一步,在继续提升师资力量的同时,她还将打造学生课程、家长课程,为全面涵养学生发展提供“博约向瑞、雅趣致景”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幸福人生铺好人生底色。 (本报记者 范开云)
新闻推荐
日前,济南市中医药项目专利申请培训会召开中医药项目专利申请培训会。会议强调要加强济南市经方、验方、秘方的梳理挖...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