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学校为高三考生举行加油活动。
前不久,高考成绩出炉,济南协和双语实验学校的很多毕业生都拿到了比较满意的分数,他们中还有不少人在3年的学习中取得了显著进步。除了个人的努力,学校老师在学业和生活上给予的关怀和帮助,也是他们取得好成绩的“神助攻”。
班主任随堂听课学生成绩进步显著
高一刚入学时,卜家龙的成绩在年级四五十名,在日后的学习中,他的成绩稳步提高,到了高三就基本稳定在年级前10名左右了。今年高考,他的成绩超过普通类一段线40多分,他认为,这与学校老师的严管厚爱和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是分不开的。
卜家龙高三时的班主任李旭在其他任课老师上课时,时常会坐在教室后面,谁有小动作或犯困,他都会提醒。“最长的时候连续一个星期都坐在教室后面,尤其是下午前两节课容易犯困时,李老师在更能让同学们打起精神。”卜家龙说。
在教学方法上,这里的老师们也自有一套。让卜家龙印象深刻的,是数学老师每天中午都会到班里出几个题,一年下来,积累的题量就能数以千计。“老师不会照本宣科,比如英语老师会将知识点与生活中的节点相结合,便于记忆;历史老师带领我们回顾历史事件时,会让我们结合史料进行多角度讨论,而不是直接告诉我们结论。”
卜家龙说,每名学生每个科目都会有3个本子,分别是积累本记录好题和知识要点、改错本记录错题和改错情况,课堂记录本则记录每节课的重要内容。3年下来,很多同学的本子积攒了一大摞。
除了教学方法灵活,让学生易于掌握,师生间亦师亦友的关系也让很多学生津津乐道。刚入校时,田珊珊的数学成绩不太好,最低时150分的题只考了40分。“老师让我当数学课代表,我是个很有责任心的人,承担了这份工作,我就要把它做好,在老师的激励下,我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最好时考到了120分。”
临近高考时,学校组织高一高二学生一同为高三学生开了一场“加油会”,这让田珊珊记忆犹新,或许是从中汲取了力量,她的高考成绩最终达到了今年的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
知识积累有妙招老师都有“分包”学生
今年高考中,济南协和双语实验学校共133人超到普通类或体育类一段线、艺术类本科线,超过特招线的学生数量也比去年有所增加。除了常规系统复习外,学校老师“自创”的一些学习妙招也起到很大作用。
该校副校长李琳介绍,他们注重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强化知识积累,每天都有“午练”和“晚练”。“每天中午午休前拿出20分钟做题,晚自习前再进行听力训练,日积月累地重复训练,让学生不断巩固重要知识点。”
老师们设置了“限时训练”和“综合训练”法,要求学生在固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量的题目,提高做题速度,掌握答题技巧。还会将学生积累了一段时间的错题重组、变式,让学生加强训练、触类旁通。
“每名老师‘分包’几名学生,每次考试后,除了进行总体分析、学科分析外,还会具体到每名学生,分析他们的失分点在哪。”李琳说,老师们对自己“分包”的学生都了如指掌。
高三下学期到高考前,学校分阶段举行了多次誓师大会,为学生缓解压力,提升自信心。卜家龙说,高考前10天左右,老师倡导他们在大课间离开教室多活动,晚自习还带他们在操场跑几圈,喊喊口号和目标。“临考前几天,我感觉压力挺大,老师建议我适当看一看喜欢的课外书,我就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没想到高考语文中有一道题刚好是我看过的内容,算是压中了一道题。”
良好的备考状态,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有学生产生情绪波动时,老师们还教家长给孩子打电话时该怎么说。“今年刚复课不久,学校班车还没开,家长需要来接孩子,这个环节成了班主任‘最忙’的时候,他们会抓紧这几分钟时间给家长交代学生的情况,做好家校配合。”李琳说。
(新时报记者曹莫)
新闻推荐
□董婧“从组建初的负资产,到现在10多个亿的年产值,走老路肯定不行。”齐鲁宏业纺织集团总经理李汉利说,在确保正常生产...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