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工业强市“路线图”
发展目标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0%以上。到2025年,工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
①先进制造业发展能级显著提升
做大做强做优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四大支柱产业集群,规模总量达到万亿级。
②数字经济发展能级显著提升
到2022年,数字经济占全市GDP比重达到47%以上。
③企业发展能级显著提升到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千亿元以上企业3家
百亿元以上企业15家十亿元以上企业100家过亿元企业800家每年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家④绿色发展能级显著提升到2022年创建市级以上绿色工厂200家以上,绿色园区(集聚区)15个以上。
重点任务
1.聚焦智造济南建设
①推动产业链式集群发展
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信息技术装备、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医美抗衰等37个产业链条和40个产业集群。
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着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持续推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应用。
2.实施重点突破攻坚行动
着力突破信息技术创新、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17条重点产业链,实现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培育5000亿级产业集群2个,
2000亿级产业集群2个以上。
①集中攻坚中国算谷,到2022年,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提升至5000亿级。
②集中攻坚中国氢谷,到2022年,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规模提升至5000亿级。
③集中攻坚精品钢与先进材料,到2022年,精品钢与先进材料产业规模提升至2000亿级。
④集中攻坚生物医药产业,到2022年,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规模提升至2000亿级。
在7月9日召开的加快建设工业强市动员大会上,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共有5大项19条措施。济南市提出,要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经济工作首位,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到2025年工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
在发展目标上,实施意见提出,要逐年提升工业对全市经济的基础支撑作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0%以上。到2025年,工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巩固提升工业基础地位,形成产业结构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集约水平高、发展模式新、融合程度深、本质安全水平高、开放层次高的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先进制造业发展能级显著提升。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22年,做大做强做优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四大支柱产业集群,规模总量达到万亿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占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以上;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劳动生产率水平明显提高,盈利能力稳步增强;涉企要素配置效率显著提升,亩产效益行业领先。
数字经济发展能级显著提升。打造数字先锋城市,到2022年,数字经济占全市GDP比重达到47%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3800亿元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1500亿元以上;加快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步伐,产业数字化水平国内领先;智慧城市与产业发展一体推进水平不断提升,全域智能感知体系、新一代通信网络、城市算力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国内领先。
企业发展能级显著提升。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竞争力普遍增强,到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千亿元以上企业3家,百亿元以上企业15家,十亿元以上企业100家,过亿元企业800家,每年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4000家以上;市级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总数达到2000家。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的生动局面。
培育2个5000亿级产业集群
在重点任务方面,济南市明确,要聚焦智造济南建设,构筑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坚持存量崛起与增量激活相结合,构筑集聚集群集约、高端高质高效、专业专注专长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其中,要明晰发展领域,推动产业链式集群发展。围绕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四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信息技术装备、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汽车及零部件、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精品钢、先进高分子材料、先进晶体材料、抗肿瘤药物、医美抗衰等37个产业链条和40个产业集群。
济南市还将实施重点突破攻坚行动,加快工业经济跨越赶超发展。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加快突破一批重点产业领域,集中攻坚影响力、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着力突破信息技术创新、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卫星导航、新能源汽车、激光装备、医疗器械、不锈钢、防疫物资等17条重点产业链,实现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培育5000亿级产业集群2个,2000亿级产业集群2个以上。其中,要集中攻坚中国算谷,提升数字产业生态,打造全球算力、数据、智慧产业高地,到2022年,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提升至5000亿级。集中攻坚中国氢谷,依托山东重工百万整车整机绿色智造产业园项目,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到2022年,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规模提升至5000亿级。
划定不低于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30%的工业用地保障红线
围绕加大空间要素保障力度,济南市提出,划定不低于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30%的工业用地保障红线。加强工业用地(包括物流仓储,不包括采矿用地)出让全生命周期管理。每年新出让的工业用地(含新型产业用地)占年度出让土地的比例不低于30%。存量工业用地确需改变用途的,按照“总量动态平衡”的原则确保全市工业用地总量不减少。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优化标准厂房、新型产业发展用地政策,鼓励存量工业用地转新型产业发展用地。每年盘活的低效用地,优先支持工业发展,支持重点产业项目用地。加大市域产业统筹力度,完善产业空间布局优化调整机制,加快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开发区各项改革任务,进一步整合提升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功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载体支撑。
围绕加大投资支持力度,济南市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推进存量崛起,在深入实施《济南市工业投资倍增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基础上,建立工业投资同步奖补机制,加大工业和技术改造普惠性奖补支持力度,实施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补贴“零门槛”申报,对普通技改项目给予实际设备投资额10%的奖补,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对整生产线、整车间和整工厂的智能化改造项目,分别给予设备投资(含软件)12%、15%和20%的奖补,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更大力度推进增量激活,加大工业项目谋划招引力度,突出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招商,加大对工业等实体经济项目支持和考核的力度。到2022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在2019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工业投资占比提高到25%以上。
企业每新上一个百亿元台阶奖励200万元
围绕加大市场主体培育支持力度,济南市提出,要建立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梯度培育库,加大常态化上规入库服务企业力度,强化政策集成,加大支持力度。在落实《济南市促进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济政发〔2019〕1号)首次突破奖励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支持企业上台阶,每新上一个百亿元台阶奖励200万元,每新上一个10亿元台阶奖励50万元。完善“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支持和服务企业发展工作机制。
围绕加大创新驱动激励力度,济南市提出,支持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新获批国家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的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扶持;新获批省级研发机构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扶持;新获批市级研发机构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扶持。到2022年,全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000家。对经市推荐的获得国家、省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项目的企业(第一完成单位),参照国家、省奖励政策,给予配套奖励。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打造济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6+N”平台,到2022年,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400亿元。
济南市提出,健全完善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制度,把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权、财产权、创新权益、经营自主权作为重点,严厉查处侵犯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各种违法行为。加快推进“五减”改革,力推清单之外无证明,100个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涉企事项全部容缺受理。建立企业家容错机制,鼓励创业创新、做强做大。
加强财政资金精准支持。贯彻落实国家、省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每年设立不低于20亿元的工业发展扶持资金,优化完善市级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统筹安排、集中投入、规范管理的运行机制,提高精准性和及时性。对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突出的区县实施市级财政专项激励。 (济南日报记者王彬)
新闻推荐
7月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加快建设工业强市动员大会,同步下发《关于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细读...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