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源 刘建玲 吴荣欣
初识兰庆坤是在济南大东环项目转体桥施工现场,正值“五一”劳动节当天,工人正在争分夺秒的赶工期,头戴安全帽、身着防护背心,正在施工现场忙碌的一名朴实汉子,与其说是项目书记,更像是忙碌在施工一线的技术员。
要介绍兰庆坤,不能不提济南大东环项目。济南大东环项目是济南市“三环十二射”高快一体路网规划中“三环”的第一段,其中,转体桥是大东环项目的控制性工程,分别跨越胶济客专,胶济铁路和四五六专用线三条铁路,是山东省首座“四座T构同步转体”结构,是目前全国在建高速公路中罕见的单侧双幅平行同步转体桥,同步转体时两桥最近距离只有80厘米,转动最大角度为85度。转体桥单桥重分别为1.41万吨和0.97万吨,长度分别为160米和120米,单侧两桥平行间距仅为0.8米,对转体过程防碰撞精度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是目前国内在建高速公路中转体总重量最大的大跨度集群式转体桥。
1999年参加工作后,兰庆坤的工作岗位始终在施工一线,主要从事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先后在多个重难点项目中担任技术主管职务。哪里有困难就扑向哪里,这是同事对兰庆坤中肯真诚的评价。
据了解,大东环转体桥工程最大的难点在于临近营业线T构支架现浇施工、转体施工和邻近营业线架梁施工,尤其是胶济客运线,每十分钟左右就会有一班列车飞驰而过,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2018年7月,初到大东环项目,看到工程任务重、工期短、时间紧,兰庆坤深知自己身上的重担,便搬进工地板房,吃住都在工地,一心一意抓工程。坐在办公桌前就能看到施工现场,躺在床上都能看见正在施工的转体桥,每天早上醒来睁开眼看见的就是正在施工的工程。工地简易板房,一住就是两年,甚至假期,爱人带着6岁的女儿从沂蒙老区的家来工地看他,为不耽误工程进度,也陪他住在工地的简易板房宿舍。
提起爱人和女儿,兰庆坤心底满是愧疚。由于常年在外施工,结婚晚,要孩子更晚。同学的孩子大都要读大学了,自己的女儿才刚读小学。即便如此,多年来孩子也是爱人一个人在照看。每年只有一个月的探亲假,女儿6岁,算起来陪女儿的时间也不过半年。
当6岁的女儿在工地宿舍戴上自己的安全帽让他拍照时,兰庆坤自豪地发了朋友圈并配了字:“第三代铁军诞生了!”兰庆坤的父亲是第一代铁道兵,兰庆坤自幼在铁道兵大院长大,耳濡目染,充满了对父辈们的崇敬,对筑路事业的热爱。沂蒙老区人“修路架桥是积善行德的大好事”的朴素思想也在幼小的心底扎根,高考时毅然报考了石家庄铁道学院桥梁工程专业,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回到父亲工作过的岗位。
20年的户外施工,兰庆坤练就了对待工作的超强执行力和创新力。兰庆坤带领项目部党员干部“亮身份、表态度、见行动”,发挥党支部凝聚人心、促进生产的作用,实现党建与项目建设的同频共振。从测绘员、安全员、技术员到项目副经理、项目书记一路走来,一路成长,一路收获。
他参建了十几个项目,青藏铁路让他得到锻炼,连镇铁路淮杨联络线特大桥成功转体让他得到提升,兰庆坤也由刚出校门青涩的大学生,成长为沉着自信、干练务实的项目书记。
党建引领,书记靠前,吃住一线,这是对兰庆坤作为项目书记最真实的写照。眼里盯着项目,心里装着工程,全身心靠上去,每天都要到工地施工现场看看。大到工程质量、安全,小到防护网、灭火器的安置,都要仔细检查,认真指导。
桥会越转越顺,路也会越走越宽。随着大东环转体桥项目的成功转体,兰庆坤为今后工作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
新闻推荐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商河分局推进科学监管120 个空气质量监测站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本报7月4日讯(记者郝倩通讯员刘清军)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