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洁
性格脾气过于自我,兴趣爱好比较欠缺,分不清好朋友和“坏朋友”……找啊找啊找朋友,早已不是“敬个礼”和“握握手”的事儿了。希望孩子交到真诚而长久的朋友?家长不妨先教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弄清“分享”与“交换”的区别,并学会从本质上辨别他人。
“让别人舒服”才受欢迎
“学龄前儿童交友规则相对简单,能一起玩就是朋友,而小学生选择朋友越来越‘挑剔’,年级越高越在意朋友是怎样的人。”济南市南上山街小学五年级二班班主任曲珍珍说,孩子和家长在交往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孩子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两者的地位和权利是平等的。在这种平等的前提下,排在交友要素第一位的就是好性格。
在12年班主任工作经验中,曲珍珍发现,爱计较、自私或者霸道的孩子,都很难交到朋友。与此相反,做人做事让别人舒服的孩子,则是受欢迎的人。
曲珍珍认为,培养孩子的好性格,比教会TA 一门知识更重要。诚实厚道、遇事宽容、关心他人等都是交友的重要素质,也是每个家庭应该教给孩子的好品质。
排在交友要素第二位的是兴趣爱好。曲珍珍说,琴棋书画、各种运动等爱好对交友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这类孩子一般都具有提升自我的要求、坚持不懈的品质,哪怕以后不在同一所学校了,还能保持多年联系。
友情能靠物质交换吗
某小学一年级的一位小朋友,曾经拿着自己的零花钱,买了49只毛绒玩具送给班里每个孩子,“拿了就得跟我玩”。孩子家长哭笑不得,也很担心:这种交友方式可取吗?
“送礼物,在孩子们中间确实是存在的,比如生日时互送礼物以表心意,但如果靠送礼物来建立或维持友谊,那绝对长久不了。”南上山街小学另一位资深班主任王颖解释,靠物质交换得来的友谊并不牢固,很容易发生矛盾,“出现这种情况的孩子往往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对钱财和物品没有概念,表面看是大方,其实是在成长过程中缺少陪伴,缺乏家长正确的引导”。
对待孩子这种行为,王颖要给家长支两招。一是减少孩子可控的费用。如果孩子得到零用钱并不是那么容易,买礼物就会遇到困难,其用物质交换友谊的冲动会得到有效抑制。二是感受孩子没有朋友的焦虑、不安,带孩子走出去,到各种能交到朋友的环境中去,让孩子知道超越物质的才是真感情。
交了“坏朋友”怎么办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交到优秀的朋友,有一个行为榜样?但如果孩子真的交到了“坏朋友”,那该怎么做?
“宽容以待,贴心交流。”王颖说,孩子有时候是出于好奇心或进入叛逆期而结交不良朋友的,家长如果劈头盖脸一顿打骂,只会造成孩子心理上“归属感”的转移,会觉得这个“坏朋友”更有吸引力。只有运用智慧,沉着应对,耐心温和地和孩子交流,家长才有可能顺着其思路让TA明白其中利害。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对“坏朋友”的判断不能过于武断。“有些十来岁的孩子虽然会做出某些出格的事,但本质上并没有那么坏。孩子的不良行为多半是家庭原因造成的,如果你作为一个成人能够尊重他们,他们也会把你当朋友。”王颖说,家长完全可以让孩子把这种朋友邀请到家里来认识和了解,然后再找出合适的对策,“其实,通过亲自了解,你可能会发现对方也有优点,从而改变自己的看法”。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朱洁前几天,妈妈带着小婉在楼下花园玩。孩子正开心地拿铲子挖土时,突然过来一位小朋友,他直接将小婉的铲子...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