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国陆
4个人,一辆车,24小时守在电话旁,随时待命。端午假期,记者跟随济南市急救中心的120救护车,体验急救站的“端午假期”。
24日下午6点,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已经进入端午假期模式。济南市中心医院内,济南市急救中心的4名值班人员像往常一样,守着电话啃包子、吃盒饭。急救医生孙士县在一分钟内吃完了两个包子、一个煮鸡蛋,“已经习惯了,因为下一秒可能就得出车。我们从来不订面条,有时一顿饭得分两三次才能吃完,等回来早就坨了。”
说话间,派单电话响了起来,值班室的警报声随即响起。孙士县撂下电话,一把抓起打印机里刚“吐”出来的工单,直奔门外的急救车,司机和护士、急救员已经坐在车上。伴随着急促的警报,急救车在下班高峰期的车流中左冲右突。“病人情况怎么样?我们在路上了,马上就到,吃降压药了吗?”孙士县在车上电话询问病人情况,提供必要的应急指导。这个病人是一位90多岁的老太太,高血压伴随呕吐。抵达病人所在的单位宿舍区门口,司机隗寿宏把警报关了,“家属备注不响警报,一般是怕惊扰邻居,也不想被围观。”
孙士县和护士张新安带着急救药箱飞奔四楼,急救员孙总鑫扛着楼梯椅一路小跑紧随其后,经过紧急检查处理后,把老人抬上楼梯椅,迅速转到急救车上。
急救车将病人就近送往省千佛山医院,交接妥当后,返回值班室已经晚上7点多了,孙士县正要接杯水,电话又响了。“快!急活。”他一边往外跑,一边催刚进卫生间的同事。山大南路有一个病人流鼻血,情况应该比较严重,否则不会打120。急救车一路呼啸飞奔,现场情况确实比较紧急,病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凝血功能受损,鼻出血难以止住。孙士县怕失血过多引发休克,一边捏住病人的鼻子往医院赶,一边叮嘱护士随时准备药物,争分夺秒。病人进了急诊室,张新安和孙总鑫开始清理车里的血迹,“这还好。假期里经常遇到醉酒的,有时吐一车,就得刷车了。”他们上午在诚基中心接了一个醉酒的小伙子,前一天晚上吃了海鲜加上饮酒过量,第二天还吐了五六次,在诊所服药之后感觉眩晕,求助120紧急送医。
“刚才这俩病号应该都没啥问题!”孙士县坐回办公桌前,一边插空整理出诊病历,一边欣慰地跟同事说。在假期里值班站岗,让急症病人及时得到救治,在孙士县看来是120急救人员的最大成就和价值。但实际上并非每次出诊都这么幸运,几天前,一个高空意外坠落的民工让他们至今感到惋惜,“到现场一看,受伤的民工左胯不断冒血,意识还清醒,但送到医院很快就不行了,很可能内脏也有伤。”送别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还要继续奔向下一个病号,面对生死离别,职业不允许他们有太多情绪。
值班室走廊里,摆着一排雨靴雨衣,除了节假日,雨雪恶劣天气出车频率更高。沙发上的两副护腰是120急救人员的自备护具,26岁的张新安说,频繁抬担架转运病人,特别是起落时容易伤腰,所以40岁以上的同事往往腰不好。他们曾经遇到过300多斤的超重型病号,担架都咯吱咯吱响,4个壮小伙抬也非常吃力。
深夜,他们轮流在简易床上休息,急救车就停在门口。值守24小时之后,下一组来接班,一年365天轮流。截至25日下午6时,济南市急救中心120调度中心在假期第一天接听求助咨询电话1572个,派出任务338单。
新闻推荐
青企峰会筹备工作基本就绪开幕式上将推介36个项目、投资额近600亿元
本报6月24日讯(记者王彬)今天,青企峰会“双招双引”通气会举行。记者了解到,今年的青企峰会将与儒商大会合办,于6月30日以...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