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在他挚爱的枇杷树前拍照(卜凡摄)滞留湖北的姐姐在解封后,于一片油菜花旁跑步。 (吴晓勇摄)
人生,总有一些事会突如其来。自湖北襄阳返回济南已经两个月,想起我在湖北襄阳“自我隔离”的日子,回顾这两个月频繁地与滞留老家的姐姐视频对话、与独处农村的母亲电话连线,审视我的襄阳战“疫”和济南战“疫”,在担心中树信心,于盼望中孕希望。
家事与国事,在同一个信念中日日想念。
“隔离”的春耕
在忐忑中穿越,在自觉中洗礼
人生,总有一些梦会悄入心境。
3月17日,山东省第四批、第八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自湖北返回济南,这是血浓于水的千里同胞情。山东对湖北的情感,恰如我对湖北老家亲人的挂念,在情怀中懂胸怀,于时局中知格局。
家梦与国梦,在同一条血脉里时时共振。乡愁无限,梦里花开。
每一次回家,都是情感的春耕。1月20日,开往襄阳的火车缓缓驶离济南火车站。
妻子兴高采烈,给母亲买了一身新衣,给孩子的姑姑买了一套化妆品。儿子兴致勃勃,对奶奶做的梅菜扣肉充满向往,对那棵高大的枇杷树依然惦念。
这个春节,应该和往年的春节一样,在人来人往里喧闹,在家长里短中安详。
1月21日下午,车到襄阳,在近乡情更怯的感受中下了火车。我们一家三口第一时间取出口罩,坐上长途客车,继续向深山更深处的山村开拔。一些还未想到戴口罩的人,向我们投来异样的目光。现在想想,那时的“多此一举”多么重要。
1月22日,武汉的高中同学“试探性”问我:“在老家一聚?”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果断”回复:“瞎跑什么?好好待着。”同学“灰溜溜”回答:“遵命。我妈都烦我回去。”
1月23日,武汉封城。真的很庆幸,在我的“劝说”下,武汉同学用大无畏精神坚守江城,村里没有一人自武汉返回。
济南也进入战时状态。战士,当然需要回到最前线。我和妻子谋划提前返济,以免耽误工作。火车票退掉,决定坐飞机。
坏消息接二连三。飞机停飞,客车暂停,襄阳始发火车停运。
村里四面环山,手机移动网络接收不到,网上办公极其不便,如果襄阳封城,待在通讯不畅的山村会耽误多少工作啊。
回到济南!能走必须走,立即走,马上走!
1月26日傍晚时分,母亲还在厨房忙碌着。我冲过去,说:“妈,别忙了,我们马上回济南。”母亲有些蒙,忙不迭地说:“特产都还没装包呢。”“啥也不带。”我匆匆忙忙往母亲口袋塞了一些钱,戴上口罩,拎包就走。母亲小跑着跟到院子里,手足无措。车已走远,母亲的叮嘱被甩在身后。
1月26日晚上11:40,我们坐上一趟路过襄阳的火车。当天晚上12点,襄阳全域封城。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接触,我们决定:在火车上坚决不吃饭,尽量不上厕所,最好在床铺上躺着。妻子给儿子准备了三块糖充饥。17个小时,从未有过的漫长,火车上每一个人都像是“可疑人”。以往喜欢在车厢里跑来跑去的儿子,静静地躺在床铺上,实在撑不住的时候才取下口罩,秋风扫落叶般吃一块糖,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重新将口罩戴上。
1月27日下午,回到朝思暮想的济南。第一时间报备,随后进屋,反锁大门,取下口罩,换洗衣服,全面消毒,居家隔离。
妻子未雨绸缪,还在火车上就向父母求助。一进屋就看到,厨房的菜筐里放满了各种肉菜,这是岳父当天上午送来的。不见面、不接触,是我们对家人最好的保护,也是居家隔离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14天里,妻子的堂哥、表妹、闺蜜先后为我们补充“弹药”。
一边隔离一边办公,剩下的时间各有各的规划。
不少书蒙上了灰尘,我轻轻地掸掉,抽出来,打开历史的封印,发现了一位又一位等候已久的新朋友;在苦练二胡的间隙里,儿子将我束之高阁的破木吉他翻了出来,居然自学了一曲《龙的传人》;妻子则将直播平台上学的神技用在厨艺上,我和儿子成了稀奇古怪的美味的“小白鼠”。
核酸检测阴性,街道送来隔离解除通知书。弄一桌好菜,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如今早已忘记解除隔离后出门的那天是什么天气,但在内心里留存的感觉却是阳光明媚,灿烂无比。
乡愁的春耕
在汗水中播撒,在记忆中萌芽
疫情阻隔了交往,但阻隔不了乡愁的播种。
老家院子中间有一堆废弃的沙,约有三吨重。母亲年迈,无力挪动。1月21日刚到老家,哪里也不敢去,我就和儿子开始了居家隔离计划。找来锨和桶,誓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将其搬走。
多么好的玩沙机会啊,儿子毫不迟疑地决定跟着我干。夕阳西下,数径云俱黑,一屋火独明,搬沙的工程才完成一半。
次日凌晨5点,鸡叫三遍,我睡意全无。裹着羽绒服起床,虽有冷意,却很欣喜周遭的一切。在场院里走走看看,生怕错过了山村的每一层薄霜、每一声竹响、每一寸晨光。睁大眼睛,就像开启了两台贪婪的摄像机,在每一处景致面前都挪不开步子,一刻不停地拍摄着。不用剪辑,没有一处是多余的;不必担心电量,思念有着无穷无尽的能量;也无须为记忆力衰减忧虑,因为乡愁是那无边无际的内存,是记忆最好的刻录机。
一向早起的母亲还在梦中。我蹑手蹑脚地拿起工具,继续搬沙。朝阳自竹林的缝隙里穿越而来时,沙子被搬运一空。
既然无处可去,那就在自家场院里找找乐子吧。儿子一直想学骑自行车,挡道的沙子被搬走了,那就将场院当成练车场吧。先学滑行,再练蹬车,场地是土路,不怕摔倒——人生路上的跌倒,大概就是从骑车开始才有了深刻印象吧,我把儿时学车的经验一一传授。
逛菜地是妻子的最爱,母亲将家里的半亩菜地经营得“花枝招展”……妻子在“貌美如花”的蔬菜叶间一遍遍“检阅”,感觉自己就是此时此地的王者,无比荣耀。
腊月二十九晚上,小雨淅淅沥沥,窗外不紧不慢地敲起雨打枇杷叶的鼓点,空中时断时续地飘来风吹枇杷花的清香。
此情此景,关于乡愁,总要说点儿什么。电视关掉,炉火烧起,我和妻子对酌,母亲和儿子在一旁听我讲述祖屋的由来。从百年草屋、60年土屋到如今的砖房,从家事、国事到天下事,从“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诗词唱和说到春节联句。
儿子突然说:“爸爸,我出一个上联,考考你。上联是‘北风萧萧屋中火,靠炉谈事’。”妻子一杯酒下肚,豪气顿生,说:“我来。寒雨瑟瑟心头暖,把酒问安。”
用乡愁续杯,醉意全无,而情意无限。“爸爸,我再出一个上联,‘窗外枇杷声声雨’。”我启发儿子:“你的上联可以稍微改改,‘窗外绿杷声声雨深深语’。”“好,爸爸对下联。”酒过三巡,下联仍不知所踪。望着屋檐下的梅花,我只好将就着对上一联:“檐边红晕朵朵梅咄咄媒。”
儿子那满怀的期待总算有了一个着落。在这个居家隔离的日子,乡愁的种子以朵朵红梅为媒介,伴随着咄咄的“声声雨”潜入一颗幼小的心灵,扎根下去,在“深深语”中萌发出新芽。
信心的春耕
在担心中树信心,在盼望中孕希望
疫情把思念纠结成四瓣:滞留襄阳城中村的姐姐,独居乡下农村的母亲,阻隔在大明湖畔的岳父岳母,战斗在经十路边的我和妻儿。想念不相见,千里网线牵。
姐姐、姐夫原在广东打工,因回家探亲被滞留在襄阳的城中村,每天大门难迈,只能一家人“面面相觑”。我和姐姐每两天视频连线一次。刚开始,姐姐在屋里打乒乓球、踢毽子、跳绳、打牌,活动丰富多彩;再后来,牌打腻了,毽子踢烦了,姐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焦虑与日俱增,内心的疲惫显而易见。我就给姐姐出点子,让其在网上学习铅笔素描,学习窗花剪纸,姐姐又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当解除了居家隔离,我每天上下班途中,总会将沿途所见拍几张照片、录一段短视频,实时发送给千里之外的姐姐,让她足不出户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盎然。
打给母亲的电话也保持着每两天一次,说的最多的自然是“千万别串门”。这样的提醒看似多余,因为母亲是一个闲不住的种田人,向来没有到处串门的习惯,她的空余时间都交给了打理菜园、收拾场院、养猫喂鸡。母亲忙碌起来总是顾不上喝水,于是我再三嘱咐的是“一定要多喝水,千万别感冒”。母亲每次都心有不甘地往事重提:这次春节走得太匆忙了,啥特产都没来得及带。特别想让邻居家的大哥帮我拍一拍母亲在老家的动态,鉴于疫情防控的严峻性只好作罢,关于母亲独自一人居家战疫的点点滴滴我只能在脑海里无比乐观地想象。
岳父岳母近在咫尺,但大家都非常自觉地待在家里,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每天一次视频聊天,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我们一家三口正月初二尚在襄阳时,岳母曾急得直落泪,一夜之间嘴角上火起泡,如今欢声笑语常在视频里跌宕起伏。
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一面抓疫情防控,一面抓复工复产。3月2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出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施意见,“53策”振奋人心,两副担子一肩挑的凌云壮志被我声情并茂地播报给远在湖北襄阳的姐姐和母亲,而姐姐、母亲襄阳战疫的可喜进展也在这种亲情连线中被我一一掌握。
正是春耕的季节。疫情开始后,姐夫以及尚读大四的外甥在老家自告奋勇地当起防疫志愿者,在出入口站岗、劝阻、测体温,挨家挨户给村民买菜、送菜,帮还有农田的村民代购肥料、种子。姐姐一边在网络平台修炼厨艺和画技,一边时刻关注着自己何时才能在复工复产的大潮中返回城市工作的消息。
如今,姐姐、姐夫的健康码变绿了,其所在村庄解除了居家隔离,返企的手续正在办理中。像当初我给姐姐发街边美景照片一样,姐姐给我发来很多晨练的照片。她戴着口罩,在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旁奔跑着,阳光普照着大地,暖意满屏。
面对疫情,无数中国人在隐忍中积极乐观着,在自觉中坚守奋进着,在牵挂中血脉交融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好春耕。
人生,总有一些事会突如其来。但在坚韧的中国人面前,还远远算不上措手不及。 (本报记者黄智义)
新闻推荐
历下区人民医院马腾、王松3月17日,当两架从武汉飞到济南的飞机缓缓降落在济南国际机场之时,历下医院两位援助湖北...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