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为居家隔离居民采购食物凤凰国际社区的一户一表摸排记录小区内的标语社区工作者在检查点执勤
一个街道的数据看摸排
高新区舜华路街道
社区工作人员共有168人,其中女性118人(处于孕产哺乳期21人)。28个城市社区的负责人中,18个为
女性。
每 轮 摸 排 居 民106907户、275784人。
摸排出湖北返济人员359人;省外来济人员8040人;
2月12日至今外籍来济人员86人。
累计办理人员通行证12万余张,复工复学健康通行卡5168余张。摸排出群租房6396户,涉及人数26361人。
2月17日-19日,武汉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拉网清底大排查。对此,一些媒体在平台发问:摸排工作为何这么难?为什么要排查两遍?这样的困惑在济南市并不存在,早在1月27日-29日、1月30日-31日,济南已经开展了两轮地毯式摸排。
“战时机制”带来超负荷运转
在疫情防控的“四早”原则里,“早诊断”和“早治疗”是医护人员的职责,“早发现”和“早隔离”则主要依靠社区工作者。李利红,济南高新区凤凰国际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和无数社区工作者一样,疫情发生以来的1个多月,李利红经历了超负荷运转,尤其是前半个月,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15小时。从数据来看,凤凰国际社区包括7个小区,居民8216户、14500人,其中包括2个公寓小区、1个高新人才公寓,高新人才公寓里居住的是从全球双招双引来的高端人才。作为“国际化超大型社区”,居委会有工作人员7人(6女1男),7:14500的配比,决定了社区只能提供最基本的服务。除了完成社保、民政、计生等必要的行政工作外,主要为老人、儿童、残疾人、流动人口等人群提供服务。
疫情突如其来,让全国各地的市政体系来了一次“平战转换”,对社区来说,这种挑战近乎极限。最初接到摸排任务后,李利红迅速动员了33名网格员,加上居委会7名工作人员、社区所在舜华路街道办事处的3名包社区干部,参与摸排的工作人员一共43名,人均200户。随之而来的没日没夜地打电话、发微信,电话空号、拒接的上门摸排。
排查中,大部分居民比较配合,也有不配合的。有些不愿意开门,有些甚至出言辱骂。
摸排期间,无数非常时期“舍小家顾大家”的事迹在全市各社区涌现出来。有的双职工把年幼的孩子独自锁在家里,有的因体力透支而晕倒在工作现场,有的近亲去世只请假一天料理后事……
一边是超负荷的工作,一边是对亲人的歉疚。
2月28日,济南已经完成三轮摸排,各社区因为“底数清”而从最初的“惊心动魄”转为稳定沉着。当天上午8点到岗后,李利红首先关注她的四个重点微信群:感冒发热群有居民19人,里面是有发热症状、去过医院但并非新冠肺炎的居民;外地返济居家隔离群现有287人,另有215人在解除隔离后退群;港澳台返济居家隔离群有30人;外籍人士居家隔离群13人,要依靠手机翻译软件与之沟通。李利红重点关注上述居民的体温双测情况以及物品购买等需求。目前,社区的湖北返济居家隔离群和燕山银座密切接触者隔离群已因居民全部解除隔离而解散。
一小时内,同事有两件棘手的突发事件过来与李利红商量。其一,社区有位发热居民想再次就医,但没有车,需要协调车辆;其二,社区居住着某在建项目的5名农民工,他们想复工但没有山东省通用的“健康通行卡”。
拿就医这件事来说,就医原本是居民的私事,人们会自行乘坐公交车或自驾前往医院,但疫情期间发热病人不能坐公交车,这位居民又没有电动车或小汽车,于是,协调车辆就成了社区的工作。
凡此种种,每件事都琐碎、复杂、耗时。
“战时”居民的最大依靠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既突然又凶猛,且持续时间长,仅靠社会治理的常规体系是搞不定的,必须动用“运动式”或“战时机制”,“战时机制”是否有效,不仅取决于动员的力度,更取决于常规体系是否长期处于“备战”状态。
从现实角度看,济南各社区一般有工作者5-7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有大专以上学历,部分拥有研究生学历,他们的月薪为30004000元。1月27日(正月初三)返岗后,社区工作者的主要食物是泡面、火腿肠、矿泉水,仅有的防护物资是一次性口罩,收入微薄、物资匮乏、工作超负荷是普遍现象。
社区书记、主任常常被称作“小巷总理”,此次疫情防控,上级指挥部的很多命令、措施,最终接着的都是他们。
胡倩租住在环保科技园社区,在舜泰广场上班。一个月前,这位90后在社区接触的人主要是物业管家,与居委会则从未有过交集。按时交物业费,有问题给物业打电话,这是她的日常。这段时间,她接过居委会工作人员的信息收集电话,看到社区工作者在业主群反复呼吁大家填报信息,也看到其他业主在群里说,“社区来人摸排到我家了,感觉很安心”,还第一次知道居委会原来在9号楼。
和胡倩一样,平时与社区居委会很少打交道的居民不在少数。然而,疫情一来,情况变了。社区几乎成了居民最大的依靠,居民的所有问题都会找到这里。
“我在小区外面马路上看到一辆鄂A牌照的车!”“隔壁小区门口停着一辆120救护车,发生什么事了?”“请问我们小区是怎么消杀的,麻烦每天把消杀图片发到群里,谢谢!”业主群里,@居委会咨询、表达诉求的信息接连不断。
排查初期防护物资匮乏,社区工作者的自我保护只有一次性口罩,护目镜、一次性隔离衣、手套全部欠缺。把密切接触者送到留观点,给外省返济隔离居民买东西、收垃圾……每一次工作都有与病毒携带者接触的风险,没有恐惧感是不可能的。
汇德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杲婷还在哺乳期,疫情期间因为担心有传染孩子的风险而紧急给孩子断奶。2月中下旬,防护物资短缺的问题逐渐得到缓解,护目镜、一次性隔离衣都有了。她和同事又发现,每当他们“全副武装”给隔离居民送一次菜,立即能拉响整个社区的警报,12345热线、居委会电话立时就能被打爆。看到全市防控形势平稳,为了不激起居民的恐慌,很多同事还是选择了不穿。
“3斤水多的梨、3斤新鲜的橘子、3筒番茄味乐事薯片、6瓶装的百事可乐、5升的农夫山泉矿泉水……”这是一位95后小年轻发到居家隔离群的购买清单,最后还附上一句特别感谢:“谢谢姐姐、辛苦姐姐!”还有的居民喜欢下厨,购买清单是这样的:“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不大不小的土豆、新鲜不糠的白萝卜、顶花带刺的黄瓜……”刚开始还有社区超市愿意招揽配送生意,现在已几乎全靠社区工作者自行采买。
客观而言,社区居委会的功能主要是服务,没有“统筹协调资源”或“独自处置问题”之权。对社区工作者而言,疫情防控是战时任务、是新增事务。社区并非一级政府,在“战时”成为政府指令的接收者和履行者。
期盼中的嘉奖和肯定
最艰苦的摸排工作结束后,目前社区工作者主要承担以下疫情防控工作:上级各类统计报表信息的摸排登记与上报;重点人群的每日联系与跟踪服务;孕妇、其他病患者、行动不便的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就医与生活需求服务;联系、安排物业公司对社区进行消毒杀菌工作;落实体温双测,每天汇总发热居民;给复工居民办理健康通行证;到检查点巡查;社区封闭式管控工作……
各种数据和报表看似简单,但每一个数字背后都需耗费精力。只要一位居民不配合,数据就可能失真,进而面临各方压力。
1月31日,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联合印发《关于依法严厉打击妨害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明确提出:不服从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或者所属单位指挥安排,不如实告知重点疫情地区行程及疫情人员接触史,严重妨碍疫情防控工作的要依法予以严厉打击。《通告》一出,几乎每个社区都“炸”出了数个瞒报行程或接触史的居民,随之而来的,是社区重新调查摸排。
有责而无权、位卑而事众,这让社区工作者成了“夹心饼干”。2月3日下午,凤凰国际社区有一家人曾在老家与确诊者聚餐,需要去留观点隔离。上级防疫指挥部“必须去留观点,没有任何余地”的指令传递至居委会。李利红上门与业主沟通,但被拒之门外,她又想办法加了业主微信,在微信里劝说。业主态度始终很强硬,“你说什么都没用”“住喜来登我们也不去”“我们最多居家隔离”。两人沟通到凌晨两点,依然没有丝毫进展。
2月4日早上7点半,几乎一夜未睡的李利红再次登门,这次同来的还有街道主要领导、公安干警,工作组嘴皮磨破,动员到9点多,业主眼看在家留观已是不可能,终于上了120救护车。
一位社区工作者说,医护人员的付出,大家都很感动,政府也有很多奖励政策,社区工作者的辛苦,群众不一定理解。
2月4日,市直机关组织1618名工作人员组成809个服务小组,下沉社区一线,加入了检查点执勤、上门摸排、生活物品采买的队伍;2月11日,第二批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社区迎来了新鲜血液,但并不意味着问题已经解决。社区工作者和服务居民之间的配比依然是悬殊的。
久久为功,找到社区工作的出路
群众动员应是社区治理的核心,非常时期,政府最能依靠的力量就是人民群众。
李利红是个社区工作者里的“老人”,她在社区工作10年,服务过4个社区。在她的记忆里,2010年她刚到社区工作时,还没有“党建引领”这个提法。那时候,社区功能也的确主要是服务居民、排解邻里纠纷。近几年,社区全部成立党支部。去年起,高新区舜华路街道推行“六位一体”社区治理,以党建引领社区各项工作,布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主题党课、主题教育,驻区单位到社区“双报到”……一系列改变下来,社区这个层面,与群众的互动越来越多。在党建引领之下,一年当中的所有节日,从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到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国际劳动节,社区都举办各种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此外还有环保、科技、消防、亲近大自然等亲子活动;歌唱比赛、交谊舞大赛、学做菜等老年人喜欢的活动,这些活动让社区和居民在平时就关系密切。
多位受访者表示,2019年济南市各社区经历过创卫、创城的锤炼,社区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更起到凝聚人心、激励大家冲锋在前、守护社区的作用。平时群众工作扎实,“战时”就能找到志愿者。
汇德社区的业主对居委会很信任,2019年,汇德小区的物业费缴款率达到96.2%(包括空置房)。创卫、创城期间,社区工作人员分身乏术,很多业主自发加入创城志愿服务的队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28位业主报名志愿服务,他们每天晚上在群里接龙,根据检查点的需要,彼此协调上岗时间。其中多位志愿者在已经复工的情况下,依然参加社区执勤。
冲在最前面的是党支部书记,后面跟随的是党员和其他社区工作者,群众看在眼里,就会自发加入进来。久久为功、扎扎实实做群众工作,才是社区最重要的任务和方向。(本报记者韩霄鹏)
记者手记让智慧城市建设
为社区减负
疫情笼罩下的城市社区,社区的保洁员、保安力量严重不足。他们当中,有的因畏惧疫情而辞职,有的在居家隔离,物业公司老总和社区工作者上门给居家隔离居民送菜、收垃圾,这就是当下的现实。记者采访多位社区工作者,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疲惫、嗓子哑、电话响个不停。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人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社区近万户居民的信息摸排,仅有三四成居民通过小程序填报,余下的摸排任务仍要靠打电话和敲门。社区的车辆、人员登记至今还在靠人工填报。
AI、5G技术在哪里呢?很多人在朋友圈发问。如今靠着地毯式摸排,社区已经掌握了所有居民的信息,这些信息的真实性极高,可惜还停留在纸上。疫情结束后,能不能开发一个社区大数据平台,把每家每户的人员、车辆、房产出租等信息上传到平台?能不能在疫情结束后,继续培养居民信息上报的习惯,让平台信息动态更新?基层有了这些大数据做为“战备”,当下一次社会治理面临严峻考验的时候,基层更有把握做到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这是很多社区工作者的共同期盼。
新闻推荐
大数据+互联网战“疫”中闪耀的科技之光 济南科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科技防疫纪实
人脸识别一体机对出入人员进行非接触式、快速体温筛查。刷卡、面部识别,仅需两个简单的动作,人员身份核查、刷脸精...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