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照片由受访者提供)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赵世彩
在济南辣妈圈里,糖爸于磊很有名。“人家都是‘孩子你写会儿作业吧’,我们家是‘孩子你玩会儿吧’。”写作业时血压不升高,家长也不用大吼小叫,糖爸被妈妈们推崇的原因有两个:带娃有一套;女儿于欣冉是家长们都想要的“别人家的孩子”。
相熟的朋友却向记者提到,无论什么样的孩子,生在于磊夫妇家,都会成长为于欣冉的模样。
10位爸爸的课堂
不久前,于磊刚刚给10位父亲上了课。来听课的爸爸,有三分之二是想参与育儿却没有方法者,有三分之一是被妻子“下了死命令”:去学学人家的老公是怎么带孩子的。
“你怎么就能带孩子带得那么好,我家的老公咋是甩手掌柜?”在多次育儿分享中,这是听众最好奇的一个问题。
“我的职业不是育儿专家,也没有从事过教育工作,孩子今年11岁,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有了一些心得,渐渐被周围的朋友请去做分享。”朋友们都叫于磊“糖爸”,妻子马丽则是“糖妈”,糖糖是他们女儿的小名。
于欣冉,读五年级。临近期末,家长群里的焦虑气氛在发酵,“他的字怎么这么丑”、“作业写了没一半就又喝水又喝奶的”、“题讲了十遍怎么就听不懂”……自从上学以来,于磊与马丽从没有体验过“鸡飞狗跳”的场景,晚上家里也一直是安安静静,没有人血压升高,也没有人气急败坏。
“5年来,在孩子的学习上,实话实说,我们都很省心。很多家长听了可能觉得我们是故意‘拉仇恨’,事实是,孩子的作业都是她自主完成,特长课程也是,她每天给自己规定练习时间,在本子上列出练习表格,完成一天就打个勾,如果某天耽误没练习,隔天就会自动加练、补上。”
女儿于欣冉是一个活例子,吸引着相熟的朋友来咨询育儿经验,于磊说,他这几年也发生了变化:原来,都会把自己的一套方法细细说给对方,现在,他觉得方法只是“术”,根源还在于人。
“成为父亲”之外
一位朋友,孩子喜欢玩手机,找于磊来讨方法:“怎么让孩子远离手机?”
于磊让于欣冉跟着朋友回了家。到了朋友家里,于欣冉发现,朋友家距离书店非常近,孩子问朋友:“阿姨,你们多久去一次书店?”
几乎没带孩子去过书店的朋友汗颜了。于欣冉又发话了:“阿姨,我看你一直在抱着手机玩,你想让孩子喜欢读书,那我先来教教你怎么读书吧。”
“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朋友告诉于磊,她觉得自己还不如一个11岁的孩子看得明白。
另一位朋友,孩子每次写作业拖拖拉拉,打来电话问于磊。“方法可以教给你,但不一定有效。”对方在电话那头急了:“不要说那么多,就说怎么让孩子好好写作业?”
这也是于磊发现的一个现象,很多家长急于要一个速成的方法或者答案,要来的方法却并不奏效,或者不解决根本问题,原因是家庭教育是一个系统问题。
成为父亲时,于磊27岁。能够有意识做“带娃”的主力,跟他自身的家庭环境有关系。
“我俩是闪婚,认识三个月就结婚了。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到于磊家里吃了一顿饭后,被他父母的相处方式打动。”第一次去于磊家,马丽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公公做饭、刷碗,吃婆婆的剩饭,把最好吃的都夹到婆婆碗里。那种天然对女性的疼爱震撼了马丽,她觉得,嫁到这样的家庭肯定没错。
“我当时认为,所有的家庭都是那样的。父亲经常说,女同志特别不容易,咱不疼她谁疼她。”虽是独生子,父母的成长模式,却让于磊从小觉得,作为丈夫与父亲,尊重女性、疼爱女性,承担家庭责任都是理所当然。
帮女儿建立“自我”
27岁成为父亲之时,于磊给自己定的目标,一是要担责,另一个是要帮孩子引路。
接送孩子,照顾孩子,与妻子一起分担家务,结婚以来,于磊一直在这么做。“这是我的家,我打扫、整理是分内应当。”
另一个是给孩子引路。“我成长的过程中,也有小时候的遗憾,我不想让孩子重复,受益之处,希望能分享给她。”
于磊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与销售相关。4岁之前,他是个不爱说话的孩子。“那时候父母工作忙,有一段时间跟着姥爷生活,家里都是书,文字是我最好的朋友。”
因此,“有说话能力”与“阅读”成了他育儿的两个方向。
“从她会说话时,我就不断跟她沟通,让她去表达。”在于磊看来,书里的世界很奇妙,阅读是打开世界的另一扇门。“如果看一本书,看到三分之一还不愿意停下来,那么,这就是该买回家的书。这个方法,女儿已经运用得很好。”
很多来家里找于欣冉玩的小伙伴,第一个会羡慕的点是:“你竟然有自己的WIFI!”于磊说,女儿不仅有网络,还有一部手机,手机里装载了微信、QQ、微博等软件,不过,他和妻子从来不担心女儿会沉迷手机。因为女儿知道手机对她而言,只有两个作用:跟爸爸联系,学英语。
“很多孩子上学会丢三落四,是因为他觉得书包就是该家长帮着整理,我从小就告诉于欣冉,书包是她的,上学是给自己上的。”家庭教育拉回爸爸
学英语也是于欣冉拥有一个完整“我”的例子。很多家长会为孩子学英语发愁,于欣冉却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在学英语之初,于磊跟女儿有了一个为什么要学习英语的讨论。“我告诉女儿,学习另一门语言,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考级,是了解这个世界的一个途径。世界上有很多跟我们肤色不一样的人,你想要了解他们,那么,你需要先学会他们的语言。”有了这样的动力,英语学习与练习不用耳提面命,效果还出人意料。
除了让孩子对自我负责,培养独立意识外,于磊还与孩子一起每周看一部电影。“经典的电影,无非两类,一类是丑小鸭变天鹅,另一类是成功者经历低谷后的二次反弹,这两类都是通过故事讲述成长,发现自我的过程。”
每天一首古诗、每周一部电影、每个暑期一次父女旅行……这是于欣冉的成长记。在有爱的家庭里,有一个积极育儿的爸爸,一个“无小事”的妈妈,朋友们说,任何一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都可以成长的像于欣冉一样。
在当前,母亲作为家庭教育主力的当下,于磊说,解决这个问题,根本在于心理。很多父亲是对自我的角色不够清晰,并且,渐行渐远。“妈妈们可尝试着做做‘甩手掌柜’,适当放手,多鼓励爸爸带娃,这需要一个过程。”
新闻推荐
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张梦雯水牛爷爷有一个儿子,很受大家喜欢。小白兔向水牛爷爷夸赞它的儿子:“你的儿子劲儿最大了...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