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改决定通过,将于明年5月1日施行,北京外卖将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条例》规定:餐饮经营者、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和旅馆经营单位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勺子、洗漱用品等,并应当设置醒目提示标识。一旦违规,将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立即改正,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再次违反规定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明年5月之前,北京将制定一次性用品的详细目录。
一次性物品代表着方便与快捷,确实给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小觑。一次性勺子、牙刷等塑料制品为高分子聚合物,需要数百年才能分解,对环境存在巨大污染力;一次性木筷的广泛使用,也给森林资源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确实是每个公民都应该考虑的,但是相关条例实施后效果如何?让人不禁想起了多年前推行的“限塑令”,效果是否真正达到预期也是众说纷纭。
记者从济南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大数据平台了解到,今年以来,济南市共收到有关塑料制品污染环境的投诉、建议类工单共有372条。
支持环保还是选择方便?
限制提供一次性餐具的规定其实在今年7月份上海就已经开始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和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调羹等餐具,违者由市场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虽然罚款数额不及北京力度大,但是却在限制提供一次性餐具上走出了第一步。
外卖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必备品,在外卖食品中,附带着商家提供的一次性筷子、叉子、勺子、纸巾等,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当然,点外卖就是为了图个方便,如果不提供餐具,消费者就只能自费购买餐具或者自备餐具,市民对此又是如何看待?
市民刘女士表示,非常赞成这种方式,平时办公室抽屉里就放着一套不锈钢餐具,使用自己的餐具要比一次性餐具好太多。“环保口号不是说说而已,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自觉维护,从身边点滴做起,世界才会更美好。”
“积少就能成多,相信很多人在家吃外卖时会用家里的餐具吧?在外点餐时身边没有餐具没办法,如果不是在外面点餐尽量还是用自己的餐具,这样就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环保节约总归是好事。”市民张女士也表示赞成限制提供一次性餐具的规定。
“主张环保是好的,但这方面真要多学学欧洲的一些措施。如何能够在不给大家造成不便的前提下完成保护环境的目的,有的国家甚至把环保做成了创收产业,像北京上海这些城市是完全有资本的。环保可以通过更好的方法来实现,‘一刀切’式地禁止和限制,效果反倒是难以达到。”市民顾先生对此不太看好。
“很多人点外卖就是为了方便,吃个外卖还得用自己的餐具,干脆在家做饭得了。”同样对此不太看好的还有市民朱先生,他说:“限制令如果容易,白色污染又怎会如此严重。对塑料袋的限制已经持续了多年,白色污染并没有明显缓解。商场购物袋收费后并没有改变人们的习惯,还不是自费购买继续使用塑料袋?”“限塑令”尴尬会否重演?
要求餐饮商家“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大家提到了多年前推出的“限塑令”——超市购物建议自己携带购物袋,或者自费购买塑料袋。这两个规定都是尝试将原本的“方便”变成“不方便”,通过提高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成本,来改变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进而减少垃圾的产生。
“限塑令”带来了哪些改变呢?数据显示,在2008年以前,我国塑料袋的使用量年均增速在20%左右,经过了十余年的“限塑”,已经下降到了3%;商场等零售场所塑料袋的消耗量每年能够减少20万吨,一部分人确实已经改变了使用习惯。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限塑令”的推行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在小型超市、集市等场所,塑料袋的使用还较为任性;商场超市有偿提供塑料袋,仍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愿意为其买单。
为什么不多生产一些可降解材料的购物袋呢?思考这个问题的人相信不在少数。然而,尽管可降解技术研发取得突破,但不论是从物理特性还是生产成本上来说都与传统塑料袋存在很大差距,导致传统塑料袋仍在大范围使用。值得一提的是,“限塑令”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还存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涉及范围广,监管的主体太多,执法难度较大。对于此次提出的“限制提供一次性餐具”,会不会同样存在这个难题?从目前外卖商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现状来看,结果可想而知。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陈忠云曾表示,“‘限塑令’仅仅是在消费端加收费用,这是不够的。”同样在“限制提供一次性餐具”这个问题上,仅仅从商家这个环节发力,恐怕很难避免步入“限塑令”的后尘。
如何将“限制”落到实处?
今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意见指出,要积极应对塑料污染,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积极推广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产品,增加绿色产品供给,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各环节管理制度,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
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数量,是不是应该从更多环节来考虑?除了餐饮商家,一次性用品应该从源头入手,贯穿生产商家、外卖商家、消费者等多个环节。限制餐饮商家“主动提供”,抬高消费者使用成本的方法能够起到作用,但效果难以保证。
政府能够起到引导和监管作用,同时还应该继续加以完善,因为除了塑料袋、一次性餐具外,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用品还有很多,比如说快递包装袋等,是不是也应该加入“被限制”的名单?早在2个月以前,济南市提出要逐步用可循环使用的包装物来
替代目前的这种一次性快递袋、箱,对不同领域的一次性用品进行归纳整理分类,再细化限制细则,从多个环节,从完整产业链条上对一次性用品的生产、销售、使用进行限制监管,还要结合垃圾分类回收,让废弃物能够得到合理的处理,才能使“限制”落到实处。
再就是改变消费者的观念。就像前面张女士提到的,有很多人在家点外卖,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应该考虑节约一套一次性餐具呢?如果能够改变一下生活习惯,将收到“积少成多”的效果,毕竟保护环境最终还是要靠整个社会和公众的力量。(本报记者 王飞)
新闻推荐
多款产品打破国外垄断,争做国际酚醛树脂行业引领者 圣泉集团的“创新术”
圣泉集团厂区一个个行业问题和痛点摆在那里,听之任之,就永远无法进步;如果敢于直面、勇于解决,就会带动企业发展,推动...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