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焯与他的家庭档案。
孙嘉焯与老伴展示“结婚档案”。展示收入变迁。讲解家庭档案的意义。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我的工资增长了足足400多倍。”在济南市档案局退休干部孙嘉焯的家里,这位81岁的老党员展示了他珍藏已久的家庭档案。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档案,却是家庭变化的缩影,也是一个时代变迁的真实记录。通过这个家庭日常的柴米油盐,人们可以看到普通的个体生活,也可以见证新中国70年发展变迁的巨大变化。最近,孙嘉焯出版了新书《家庭档案与美好生活》,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他说,作为一名老党员,“希望人们能了解家庭档案工作,常怀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心。”○四次搬家的故事
走进孙嘉焯的书房,最显眼的莫过于一个巨大的书柜,书柜中存放着一摞摞摆放整齐的档案盒。一本老家谱、一张老照片,抑或是一封老家书、一篇老日记,都被孙嘉焯分门别类,仔细地存放于档案盒中。这些富有年代感的“宝贝”,就是孙嘉焯的家庭档案。经过30多年的积累,孙嘉焯的家庭档案已足够厚重,“有数百卷、上万份。”
“外出做展览时,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我的工资单档案。”孙嘉焯说。1958年,刚刚参加工作的孙嘉焯每月工资是26元。到改革开放前,20年的时间里,他的工资才增加到48元。“那时我工资低,每当过年都是单位里的吃救济者,花钱真是一分一厘地计算,一有急事、难事就得借钱。”改革开放以来,孙嘉焯的月收入迅速增长,到1998年退休时,工资已达1300多元,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更令孙嘉焯不敢想象的,是退休后,他的工资仍然在不断增长。到2018年,孙嘉焯的工资已经突破了1万元。
“从家庭经济收支记录、工资单这些材料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经济收入大大增加了,这是生活巨变的一个重要体现。”
生活巨变的另一个重要体现,要数家里住房条件的变化。最初,孙嘉焯一家三代人挤在一间14平方米的小屋里,“有一段时间我不得不借住在单位的一间仓库里,当时的情形我至今难忘。”此后,孙嘉焯搬过四次家:1973年搬的房子有28平方米,不用和岳母挤到一间房里,他说“这是从地下来到天上”;1978年搬到了36平方米的房子里,他说“自家终于有了水管子”;1988年,孙嘉焯分到两小套共100平方米的房子,厕所竟然在屋里;1998年,60岁的孙嘉焯又拥有了他人生中的第五套房子,有144平方米,光客厅就有45平方米。
○两代人的大学梦
物质生活富足了,渴望丰富文化生活的心愿也在悄然生长。孙嘉焯的家庭档案也记录了精神文化生活的巨大变化。由于种种原因,孙嘉焯原本有两次上大学的机会,都未能得偿所愿,成为他的一大遗憾。1991年,孙嘉焯有机会在济南市委党校学习,与同学们合影的照片被他珍藏在家庭档案中。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孙嘉焯的一双儿女成长于新时代,都获得了硕士学位,儿子还有机会出国留学;孙辈们也正在接受着良好的教育。在孙嘉焯的家庭档案中,至今仍然珍藏着女儿的硕士学位证书。
退休之后的孙嘉焯还爱上了旅游。孙嘉焯说,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就沉迷于书中描述的祖国大好河山,只是当时连吃饭穿衣都很紧张,根本没有旅游的概念。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工作关系,他终于有机会参观了一些名胜古迹。1972年6月拍摄于天安门前的一张照片,是自己的第一张旅游照。当时,他犹豫了半天,狠狠心才拍了一张,一直保存至今。再到2001年,孙嘉焯和老伴第一次出国看望在异国工作的儿子,走下飞机的那一刻,孙嘉焯激动不已。“出去走走才发现,到处都是中国人。”孙嘉焯说,这一切都说明国家强大了,人民富裕了。
○填补国际档案界的空白
孙嘉焯告诉记者,家庭档案的概念最早是由他提出的。“以前没有这个提法,可以说是全国首创。家庭档案这项工作,曾经被国家档案局领导称,是填补国际档案界空白的一项创举。”孙嘉焯说,时任山东省委副书记兼济南市委书记的姜春云同志到济南市档案局视察工作,孙嘉焯把家庭档案的论文送给他审阅,姜春云还专门做了批示。
说起当初为何要做家庭档案,孙嘉焯称其实是偶然之举。1983年,孙嘉焯为申报中级职称回家找材料填表,翻了很久却没有找到。这时他突然想到:档案馆那么多档案都可以很快查到,家里为什么不能将有关材料整理归类,建一个家庭档案?
于是,孙嘉焯找了一个周末,利用一上午的时间翻箱倒柜,把各种材料都清理集中起来,下午就分类、装袋、贴标签,最后放到了书柜里。一番整理之后,再想找什么材料就唾手可得。“家庭档案整理好后,我很快就尝到了甜头。比如去医院看病,找到‘保健类’,马上就可以把挂号证、病历拿出来;煤气炉坏了,从‘家电设备类’找到保修单,打个电话,很快就来人修好了,既方便又实用。”
家庭建档后,孙嘉焯深感这不仅对自家有用,还很有推广价值,于是就动手写论文,一篇《谈谈建立家庭档案》足足写了半年多。论文刊发在1984年第4期《家庭》杂志,不久又被《文汇报》摘要转载。家庭档案工作从此开始在社会得到传播。
○常怀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心
都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70年来的家国巨变,留在了每一个小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做好家庭档案工作,不仅有利于良好家风的传承,还可以记录新中国的发展变迁。”孙嘉焯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希望人们可以通过家庭档案,常怀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心。
孙嘉焯又拿出那一张张珍藏的工资单,除了工资数额的巨大变化,工资单的具体内容也反映了社会物质文化生活及工资改革情况。“例如,工资单最初除基本工资外,还有粮价补贴、肉价补贴、房租补贴、洗理费、书报费、奖金等项目。这反映了当时的物资供应还比较紧张,工资构成多元化。后来,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这些补贴项目逐步取消了。现在的工资单上只有基本工资、职补、地方补贴等少数项目,更反映了工资管理的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张小小的工资单上标明的工资,我们用起来很容易,但细想一下,国家要支付这么多钱谈何容易。”孙嘉焯说,一个家庭的工资增加,来源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这恰恰说明国富才能民强。
“生活巨变,家庭档案作证;知恩报恩,世世代代不忘。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日子会越来越红火。”(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刘阳 赵晓明)
更多文字、视频、图片内容,请扫描二维码观看。
新闻推荐
昨天上午,2019安利纽崔莱健康跑济南站活动在济南奥体中心鸣枪开跑。10月13日上午,2019安利纽崔莱健康跑济南站活动...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