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永夏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的小说家,也是一位热爱家乡的“乡土诗人”。他除写出长篇巨著《聊斋志异》外,还写了许多咏赞家乡的诗文佳作,其中赞美济南(在清代,蒲松龄的家乡淄川为济南府属县)泉湖的诗词尤为脍炙人口。放歌“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素有“天下第一泉”之称,其喷涌的气势和壮观景象世所罕见。蒲松龄曾写了一篇五百余言的《趵突泉赋》,为它大唱赞歌。
赋的开头先对趵突泉作了概括介绍,接着就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认为这泉底藏有神秘洞穴,使得喷出的三股泉水像山峰一样高高耸立,散开的水珠又被阳光织成锦缎般的涟漪,如同神话中的蓬莱仙境一般。那轰鸣的泉声如雷贯耳,倒卷的泉水像珠帘低垂。池中锦鳞腾跃,池上水鸟惊飞。清澈的泉水中绿藻摇曳,溅起的水花不时地把游人的衣衫打湿……
在从不同的侧面写了趵突泉的声色之后,作者又进一步写月夜中的泉景:傍晚,泉上水气蒙蒙,涛声更加响亮。泉中浪花翻涌,天光人影共徘徊;锦鲤在水中跳跃,不时地撞破倒映在水中的天空。泉水流出汇成湍急的溪流,欢快地拍击着石岸,激起浪花飞溅……如银的月光照在水里,跟婆娑的树影共舞;刚涌出的泉水把荇菜冲得左摇右晃,又曲曲弯弯地绕过荷塘……
写了这些,作者意犹未尽,又写出不同状态下趵突泉的各种雄姿:泉水从地下喷出,奔腾澎湃,突兀直上,声如雷鸣;泉水飘散开来,则如石沉鹘落,鸟坠蝶飞,纷纷扬扬。泉水是那样清,清得游鱼历历可数;泉水是那样甜,用它泡茶能增味添香……因此,它被誉为“天下第一泉”,在齐鲁大地没有能与之比肩者。
赋的最后,作者又写了康熙皇帝游趵突泉的盛况,用皇帝对它的赞美,进一步提升它的形象,巩固它的“天下第一泉”地位。
“玉轮滚滚无时已”
珍珠泉也是卓负盛名的济南名泉,以池底不断涌出串串“珍珠”闻名于世。蒲松龄在《珍珠泉抚院观风》一诗中,深情地写道:
稷下湖山冠齐鲁,官寮胜地有佳名。玉轮滚滚无时已,珠颗涓涓尽日生。
泡涵天影摇空壁,派作溪流绕近城。远波旁润仍千里,直到蓬莱彻底清。
作者告诉我们,济南的山水为齐鲁之冠,而位于巡抚公署内的珍珠泉更是声名远播。珍珠泉水像玉轮翻滚,日夜不停地喷涌;串串“珍珠”绵绵不绝地从地下涌出。池中流出的泉水又沿着小溪绕城而过,流向远方。它即使流到千里之外的蓬莱,也仍然那样清澈见底。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又从另一个侧面写月夜中的珍珠泉:
一曲寒流印斗杓,凭轩载酒尽金貂。萍开珠串凌波上,池涌瑶光弄影消。
偶倚斜栏清睡梦,暂听哀玉静尘嚣。扁舟月夜弹清瑟,爱近泉声舣画桡。
这是一个明月朗照的夜晚,美丽的珍珠泉星斗满天。此时作者来到泉边,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把那尘嚣和烦愁统统抛到九霄云外。此时的作者年事已高,志不得伸,生活贫困,心情非常苦闷。这美丽的泉水,使他暂时忘却了烦恼,找到了精神的慰藉。
情系明湖风光美
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其美丽的风光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赢得了无数诗人的赞美。对故乡的这一名胜,蒲松龄自然也一往情深。他的不少诗文,都与大明湖有关。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夏,67岁的蒲松龄应友人之邀,又一次来到济南,住在大明湖边的居湖楼,写下了七言绝句二首《夏客稷门,僦居湖楼》:
西来僦屋水云间,枯坐摊书四壁闲。雨过开窗风满楼,独持酒杯看华山。
半亩荒庭水四周,旅人终日对闲鸥。湖光返照青连屋,荷气随风香入楼。
从诗中看出,大明湖的美丽风光,让蒲松龄感到怡然自得。他独居在四面环水的楼上,或伏案读书,或自斟自酌,日子过得悠闲自在。时而临窗眺望,但见远处华山巍巍,接天联云;近处湖光潋滟,鸥鹭翔集,艳荷怒放,香气扑鼻。此情此景,让人沉醉其中,有飘然欲仙之感。
大明湖是蒲松龄的向往之地,也是他心灵的栖园和感情的载体。当他想起科举屡屡失败、仕途一再碰壁的时候,他描写的大明湖景色也流露出悲观失意的哀怨之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58岁的蒲松龄来济南时,写了一首《稷门客邸》诗,很感伤地道出他内心的凄楚、悲凉和无奈:
年年作客芰菱乡,又是初秋送晚凉。露带新寒花落缓,风催急雨燕归忙。
浅沙丛蓼红堆岸,野水浮荷绿满塘。意气平生消半尽,惟余白发与天长!
作者年年作客荷香满城的济南,这次来又适逢寒意料峭的秋天。寒露慢慢摧折了落花,凄冷的风雨又送走了归燕。湖边的蓼花依旧那般红艳,水中的莲荷还是碧绿一片。尽管明湖风光依旧,然而在历经沧桑后,自己进取的锐气却消耗大半。往事如烟,不堪回首。只有这满头白发,记录着自己的坎坷和辛酸……此时,诗人的悲愁心绪与凄清的湖景翕然相合,哀怨之声如孤雁凄鸣。这浩荡的大明湖,似乎成了他唯一值得倾诉的知己……
新闻推荐
晚9点半,宽厚里内热闹非凡。晚8点半,万象城内人头攒动。今年的“十一”假期作为第20个国庆黄金周为济南夜经济发展助力不少...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