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申红张鹏程报道
本报济南讯“效率太高了,跑一次就办成了。上午申报,中午就批了!”近日,一家青岛演艺公司的刘先生体验了一把槐荫审批服务“加速跑”。
据了解,该公司筹备在济南方特东方神画举办夜场演出。参照以往经验,演出单位需提前3个工作日申报,再经过3个工作日办结,将“一周”压缩为“一天”,得益于槐荫探索创新实施的“并联审批”,将以往“单兵流水作业”变为“集团合成作战”,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这一服务模式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推广?群众和企业还有什么诉求?
带着这些问题,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槐荫区委书记国承彦来到槐荫区政务服务中心听民意、破难题。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双招双引”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槐荫市场主体数量快速攀升,对行政审批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进一步提升“一次办成”服务水平,擦亮服务群众和企业的窗口,成为槐荫区行政审批服务面临的必答题。
找准病灶,才能对症下药,提升整改的实效。目前,面向社会事务槐荫行政审批服务共设了8个窗口,提供文旅、人社、教体等10余个部门的业务服务,审批事项达80项。借助主题教育的契机,槐荫区行政审批服务部门坚持边学边改,解剖麻雀,检视妨碍服务效率的症结,勇于再造流程,突破藩篱,大胆探索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的有效办法。
“改革永远在路上。我们积极吸收上海、深圳等先进地区经验,大胆摸索尝试。”槐荫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负责人介绍,他们边学边改,将行政审批过程拆分成前台受理、中台审核、后台审批三个环节,由前台窗口按照法定标准统一初审受理,再推送到中台,由具有审核资格的人员核验或现场勘验,最后由分管审批业务的分管领导审批通过。整个审批环节都有各业务局和行政审批服务局的人员共同参与,在网上运行,形成并联审批。
目前,50项审批业务实现了并联审批,共办理行政许可事项300件,无一差错。“干活的还是那些人,工作效率却得到了极大提升,这一改还真管用。”槐荫区审批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作风提升: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填补审批后发函到监管部门的时间差;由于行政主管部门与审批局业务工作人员共同把关审核,审批失误率大大降低;审核、审批可随时在“钉钉”手机软件上办公,实现秒批;审批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减少办公耗材。
“我们将继续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服务的初心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准绳’。”国承彦表示,槐荫区会把改革创新贯穿于行政审批服务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破难题、促发展,在做好审批改革“规定动作”的同时,结合槐荫实际多做一些“自选动作”,最大限度地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负担,全力打造更多具有槐荫特色的审改工作品牌。
此外,槐荫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通过推出多渠道的发证模式、全程电子化登记模式、双休日开门为企业服务和预约服务、“政银合作”“百家企业高效上云”等具体有效措施,积极服务企业主体快速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10月6日讯(记者戴升宝通讯员韩燕)10月6日,济南长途汽车总站陆续迎来旅客返程客流,热点线路主要集中在省内的中短途城...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