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停车演示。(崔健 摄)
石家庄对道路停车场进行统一管理。(资料照片) 舜耕山庄智能停车场(崔健 摄)
早晨7点,家住八一立交桥周边的陈先生开车去龙奥大厦附近。他先打开手机APP,提前预约好停车位,然后在导航指引下赶到目的地,把车停好去办理公务。两个小时后,他准时来取车开往下一个目的地。与此同时,全市的车位情况都在同一个停车平台上全部显示出来,实现实时的动态管理。
这种对城市停车实行智能管理的方式,看起来有点梦幻,但在不久后的济南却很有可能变成现实。承担这个使命的,就是今年刚刚成立的济南城市静态交通管理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南静态交通公司”),他们近期要先对全市道路停车资源重新规划,实现统一管理;远期要实现整个城市的停车资源管理运营,助力济南进入智能停车时代。
道路停车要实现“六统一”
9月13日上午,记者在历山东路刚停下车,远处的收费人员一溜小跑着过来询问停多长时间,并介绍收费情况。济南市像这样的道路停车场有很多,各区收费人员的着装、收费方式也各有特色,很难整体展现统一形象。同时,也存在停车难、停车乱、收费乱的现象。
济南静态交通公司董事长李培钢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由原停车集团更名组建,是市政府授权经营管理城市公共停车资源的功能型国有独资公司,对路内停车泊位和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实行特许经营,逐步实现对城市公共停车资源的统一管理运营。市国资委为出资人,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负责业务指导和工作协调。
“下一步,我们将在市交警支队指导下,对全市所有道路停车资源进行动态评估,合理预算停车需求,按照区域实际停车资源供给配置,重新规划和科学设置道路停车设施;调查各区所有道路停车泊位及开放式小区泊位资源情况,及时动态调整道路停车泊位,需要保留的道路停车泊位,进行泊位重新施划标线和编号、安装标志,对全市道路停车资源进行公示;公开收费人员、泊位、所属公司、收费标准、收费方式等信息,公布有奖投诉举报电话,严禁停车管理人员违规操作。”李培钢告诉记者,“停车收费要执行‘六统一’的管理标准,即统一设置、统一经营、统一着装、统一标识、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票据。同时,要做好安全管理和车辆引导,加强静态和动态交通的疏导工作。”智能管理提高停车效率
这边,道路和公共停车场里还有空车位;那边,却有车停不下,司机也不知道哪里有空车位。由于道路停车场管理方式的落后,很难形成停车资源的实时匹配。如果能进行智能化改造管理,不但能给车主提供方便,还可以给停车管理企业带来更多的收入。
对此,李培钢算了一笔账:根据他们的调查,以目前电子收费管理系统接入的6700个道路泊位为例,白天(8:00-20:00)按2元/小时收费,夜间收费5元/次,一年收费为6900多万元。如果实行智能化管理,即使停车率只有50%,那也要收费3400多万元。可实际上,这些停车位现在一年收费仅1200多万元,停车收费率不到20%。这其中既有“跑冒滴漏”的原因,也有管理方式落后造成的资源浪费。
从国内目前管理先进的城市来看,道路停车场智能化发展很快。据了解,目前使用比较多的管理系统,由车牌识别手持机+停车收费APP+后台管理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全面支撑停车场收费员操作端、领导管控端的运维工作。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现场收费管理员手持PDA对车辆进场、离场拍照取证并计算停车时长,收费管理员需定期(一般为半小时)对所管理区域进行系统拍照留证。这种方式停车,管理员工作效率较低、管理泊位数量相对较少,且无法形成存车完整证据链,一旦出现纠纷,取证比较难。而且有些车主因为不了解、不懂操作程序或者恶意逃费,形成大量欠费,给管理企业带来麻烦。
一些城市在上述系统上增加了地磁设备,停车计费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停车位上安装一个成人拳头般大小的“圆饼”——地磁设备,能发出感应信号,跟接收器配合使用。当车辆进场时,地磁设备自动感应并提示收费管理员拍照识别车辆信息,开始计时;车辆离场时,地磁设备将离场时间自动反馈系统计算停车时长,在系统注册的车主在离场时还可收到收费信息,并提示缴费方式。这种模式大大减少了现场管理员收费工作量,可相对增加管理范围。同时,因为地磁设备可全过程记录停车,停车收费时长方面的纠纷也大大减少。
还有的城市使用的是高位视频管理系统,一个探头管理8-12个车位,通过后台实现对停车位的智能化管理。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车辆进出场时自动抓拍识别车辆信息,可最大程度实现道路泊位无人值守,减少运行管理成本;同时可对道路泊位进行24小时监控,提高了安全保障。缺点是投入成本比较大,企业前期资金有压力。
李培钢认为,要想真正管理好道路停车场,高位视频管理系统是目前最先进的。济南可以在刚性需求较大、道路泊位短期相对不变的区域进行试点推进。
积极运营社会停车场
管理好道路停车场,只是济南静态交通公司的一个“小目标”。要想真正实现整个城市停车资源的智能化调配,管理运营更多的社会停车场是关键。只有把大部分的停车资源统一到一个平台上,通过大数据智能管理,才能形成规模效应。
李培钢告诉记者,4月16日,济南静态交通舜耕山庄智能停车场正式启用。该项目是他们管理运营的第一个企业停车场,位于舜耕国际会展中心西邻,有726个车位,其中地下668个机械车位,地面可供停放大巴车的大型车位42个、新能源充电车位16个。另外,通过积极与人防部门、重要窗口行业和商场等对接,争取运营管理他们的停车场。“我们有专门的停车场管理、保洁队伍和完善的停车管理系统,在保证他们原来利益不减少的情况下,实现对停车场的智能化管理,目前已得到不少企业的响应和支持,有几个停车场已经或正在接手。从公司短期目标来看,我们要尽可能地扩大规模,争取更多的停车资源。管理的停车位越多,实施智能化管理后的规模效应才会越大。”李培钢告诉记者,“设想一下,如果全济南的停车资源都归我们管理调配,发挥最大的停车效益,济南停车难的问题就会大大缓解。比如繁华的商业区,如果能将周边闲置的小区停车场、单位停车场实现统一智能化管理,就能拿出很多停车位应急使用。”
打造智慧停车管理平台
拥有停车位只是第一步,实现智能化管理才是关键。李培钢告诉记者,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智慧泉城”要求,积极响应《济南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做好“市民出行一路通”的示范工作,济南静态交通公司正在打造智慧停车管理服务平台。
该项目拟作为济南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在“智慧泉城”架构下搭建。项目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济南市路内、路外停车泊位资源,形成全市停车“一张网”:一是建设路内停车综合管理系统、路外停车场联网管理系统、停车场充电桩运营管理系统,提升停车场人员、资金、泊位、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二是建设公众出行服务系统、客户服务中心、无人值守调度中心,实现停车诱导、预约、共享停车,市民出行通过手机端即可实现出行前规划、行程中诱导、目的地预约,提升公众出行、诱导、预约、支付的便捷化服务水平,解决“最后一公里”停车难问题;三是增加地磁、高位视频和路外停车场联网和无人值守设备,提升前端信息采集准确性、降低人工成本、减少社会矛盾,用科技手段引领全市静态交通管理。
平台建成后,有利于建立先进的停车管理体系,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停车收费体系,有利于提升交通综合管理服务水平,有利于打造智慧停车发展标杆城市,有利于提升停车信息惠民服务能力,为公共停车场投资建设保驾护航,为高效的经营管理提供支撑,为精细化的行业管理提供保障,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戴升宝)
新闻推荐
济南永源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张淑华,债权转让通知暨债务催收联合公告
企业名称淄博骏业经贸有限公司本金余额4,000,000.00利息余额1,622,190.45保证人淄博亿百合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淄博市临...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