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翼
据9月6日《生活日报》报道,尽管坐拥众多天然涌泉,济南仍然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公开资料显示,济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七分之一。究其原因,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的快速发展都导致水资源短缺相对严重。
“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提到济南,老舍的名篇《济南的秋天》道尽了喜爱。泉城缺水,确实让一部分人很难意识到。
事实上,无需对“缺水”过于恐慌。“缺水”是当下城市水生态的常态。统计显示,全国600多座城市超过三分之二“缺水”。35个严重缺水城市名单里,大都知名度极高。比如北京,作为“极度缺水城市”,在全国排名第四。有人做了个有趣的比较,与联合国相关机构的数据对比,北京的“干旱”级别与中东的约旦、北非的利比亚“是一样的”。
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水是生命之源,是城市最珍贵的给养所在。尤其对于泉城而言,如何在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每一个环节上,走好每一步节水护水之路,关系重大。
在这方面,既有的探索值得总结。作为资源型缺水城市的典型之一,青岛抓住的是再生水这个“第二水源”,以技术赋能,靠科研创新;西宁是以河、湖、渠、库、湿地交织贯通城市水环境生态圈;石家庄市打出了“治水、引水、护水、美水”组合拳,特别是通过常态化引水、补水构建环城水系……这些都可以带来熟悉而新鲜的治理启发。普通市民从厨房里、卫生间里、日常生活中,自觉节约每一滴水,也很值得借鉴吸收。
从缺水型城市到节水型城市的爬坡过坎,是一道关系高质量发展的严肃考题,谁也无法置身事外。共同呵护一方水土,不仅要焕发每一个市民群众、市场主体对于城市“缺水”的生命体验,更要不断构筑城市主人翁关于一杯水、一汪泉与一座城的“照面”机会。把水源地保护的现状与问题以及水环境、水生态、水治理的重难点、关节点、梗阻点“和盘托出”,把水再生、水循环等无限量市场空间的渠道和门楣敞开,或将是活水汩汩的“终南捷径”。
新闻推荐
未来,济南陆港空港将连成一体董家铁路货运中心计划年底投用,欧亚班列迁移至此
济南外向型经济不强,内陆城市、没有“出海口”被认为是重要原因之一。不过济南有空港,陆港基础设施建设正加速推进中。...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