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吃过油旋吗?”
“吃过!”
“那你们想自己做油旋吗?”
“想!”
8月16日上午,在乐山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内,济南工匠、省非遗传承人卢利华正在现场教孩子们制作老济南美食——油旋。
案板上,光滑的面团柔韧富有弹性,在一双灵巧的双手中从面剂子擀成了牛舌状,指尖沾适量花生油从表面划过,薄薄的面饼上泛起金黄的油光,香葱末和细盐在指尖的交错中缓缓落下,使原本单调的面团丰富起来。卢利华将面皮纵向对折,一边拖拽面皮一边朝里卷起,面团的延展性在此时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薄至几近透明却丝毫不会断裂。在手指灵活地转动下,一块小小的面团转眼间变成了一只“小陀螺”,远看圆润可爱,近看纹理细致。
虽然现场设备简单,但丝毫没有影响到卢利华的制作。卷好的油旋面团放置在电饼铛内,底面出现微黄色后翻面按成饼状,手指的按压给油亮的面团留下点点小窝,彰显着手工制作的天然感。
十几分钟时间,透着一股葱香的油旋出锅了,顾不上烫手,卢利华熟练地将油旋中央摁出一个小窝,并轻轻一拍,原本饼状的油旋变得蓬松,层层纹理也更加明显。油旋做好,趁大家品尝的工夫,卢利华给孩子们讲起了油旋的故事:“你们看这油旋一圈又一圈,代表着咱们济南的历史,油旋的历史还得从清朝说起了。顾仲编著的《养小录》中就有这样的油旋制作的记载,光绪年间的“文升园”饭庄,就以经营油旋闻名……”(本报记者 王飞 张有水)
新闻推荐
医护人员在例行工作检查位于南部山区仲宫街道的历城区人民医院,成立于1950年,拥有近70年的历史,一直肩负着守护济南...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