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长云是济南国棉三厂原团委书记、前纺车间主任。几十年前在纺织一线工作的经历,如今却还历历在目。
据他回忆,七十年代初,正是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年代,纺织工人身穿白大褂,头戴白帽,令人刮目相看。“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当时的厂长王德敏、陈敏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感染着三厂的职工,他们早上四、五点进车间,晚上八、九点回家,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拿着跟工人一样的工资,没有津贴,不搞特殊。车间就是他们的工作岗位。
有一次,厂长发现棉花供应不上,夜班可能停产,便立即召集供销科开会,供销科连夜出车,从棉花厂拉回原料,保障了纺织生产。车间就是他们工作的第一线。厂长下车间从第一道工序走完八个工序,最少两个多小时,有时在第一线发现问题,第一线解决问题,就要走一上午的时间。这种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精神,得到广大职工的赞许,也创造了当时济南纺织系统第一的好成绩。
1967年正处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有部分群众闹革命,车间干活的人少,在这种情况下,团委组织全厂团员青年成立了“五四先锋连”,他们的任务除干完本职工作八小时外,下了班还要继续进车间纺纱。团委委员吴强,车间支部书记房萤、李建伟起到了标杆作用,修纺织机的男青年,没有纺织技术,他们就边学边干,后来他们也成了纺织能手。当时没有什么福利待遇,只有一个信念:当好毛主席的纺织工人。
目前他们已经成了六、七十岁的老人,当回顾过往历史时,他们自豪地说:岁月把我的青春带去,但无私奉献的精神常驻心间,代代相传。
(济南日报记者李小梦)
新闻推荐
绽放在国徽下的“铿锵玫瑰” 记省优秀共产党员、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田越洋
田越洋田越洋1989年11月参加工作,历任天桥区法院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经济庭副庭长;2001年7月通过公开招...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