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城市夜间经济更多还是以餐饮、购物为主,夜间消费供给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顺应消费者由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的趋势。”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说。
王蕴认为,政府应通过给予商家一定的政策支持,例如降低夜间电费价格、对夜间场次文化演出给予一定补贴等,鼓励市场主体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业态、新模式。
“烧”好“服务保障”这把火——
采访中,不少商家呼吁政府给足发展空间。上海浦江游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朝辉说,黄浦江夜游十分火爆,企业一直想发展水岸联动、日夜对接的游船经济,但涉及商务、文旅、交通、环境、市场监管等诸多管理部门,他希望政府加大“放管服”力度,为企业发展“夜经济”提供便利。
发展“夜经济”,城市管理也在面临“重重考验”。夜间出行问题如何解决?夜间安全保障是否到位?……一道道考题面前,各个城市正在做出探索。
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延时运营;济南部分公共卫生间延时开放,加强保洁、垃圾收运作业管理;依托人脸识别、社会化视频探头联网等技术手段,长沙市五一商圈驻地派出所受理的刑事案件和扒窃案件,同比均大幅降低。
“烧”好“合理发展”这把火——
个别城市忽视科学规划,在城市中心、居民聚集区“空降”夜市一条街等消费场所,带来交通堵塞、噪声污染、光污染等扰民问题。有的城市打造夜间消费商圈一味追求“高大上”,脱离当地百姓实际消费水平。
许光建表示,不能把“夜经济”做成面子工程,更不能脱离实际情况和百姓需求,一哄而上搞“空中楼阁”。
“发展‘夜经济’不能‘赔本赚吆喝’。比如夜间公交怎么开,要算经济账。公交公司可以亏,但公交公司加上商场的综合效益是赚的,这个夜班车就可以开。商家营业到几点,得由消费者说了算,不能强求。”尹志新说。
成都市商务局流通产业处处长王永刚是一位有着40年工作经验的“老商业”。他眼中的“夜经济”,不是仅仅为了促消费,更多应该放在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延伸、提升上。
“坐红眼航班的人能顺利打上车,夜班工作者能轻松找到一碗小面,这才是‘夜经济’应该有的民生温度。”王永刚说。
新华社记者刘阳王雨萧王优玲季小波(参与采写:胡旭魏一骏白田田何欣荣雷肖霄丁非白)
新闻推荐
“长清十二时辰”之卯时 地点:万德街道马套村北方有茶园,何必下江南
茶农胡永翠一大早就开启了采茶之行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高志川摄日出,山尖上露出一抹浅白。茶园里的茶树在光影里蒙...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