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在国家天文台和导师合影 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宋鹏飞 摄研学团成员过生日
7月6日至9日,新时报小记者北京科技研学之旅圆满结束。为期4天的研学之旅中,在新时报记者和研学导师的带领下,大明湖小学五年级的40名学生了解了天坛和最美故宫;探秘了国家博物馆,学习天文历法、体验榫卯结构;徜徉在福山寿海与大剧院……感悟厚重与博大的华夏文明,全方位体验高科技的奇妙与魅力。
从后母戊鼎到金缕玉衣国博之旅很厚重
国家博物馆是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是集中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最高历史文化的艺术殿堂。这里收藏的140万余件藏品,按照时间脉络,从远古到明清再到近现代史,给大明湖小学的学生带来了一本立体的“百科全书”,让他们见证了中华5000年文明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
在导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根据时间脉络寻找国博镇馆之宝,感悟先人的超高智慧并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欣赏了课本上学过的后母戊鼎(原名司母戊鼎);见到了传说中的金缕玉衣。走进近现代史图片实物展示区,通过观看一幅幅历史图片,学生们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根植心中,明白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更加树立了科技强国的信念。
手作体验榫卯结构故宫古建可以这么玩
天坛为明、清两代帝王祭天与祈福五谷丰登之所。同学们所到之处,处处彰显九五之尊的皇权规制。在导师的带领下,大家将“寻找園丘坛与九相关的事物”作为任务,在一次次闯关中了解了天坛建筑“中九”的涵义;通过玩“含九”游戏,学习天坛所体现的自然观、生活观,了解回音壁、三音石的声学原理;在祈年殿,初识榫卯结构的魅力。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代帝王居住办公的地方,也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所在。一条中轴线串起了三殿三宫,也串起了一座北京城。在导师的引导下,大家重点学习了故宫的建筑规制,探讨了故宫的防雷、防火、排水、取暖等匠心设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榫卯是中国古代极为精巧的发明,是古代工匠的智慧结晶。故宫、天坛祈年殿、应县木塔都为榫卯结构木制建筑。以山西应县木塔为例,历经近千年地震雷劈、枪击炮轰,却屹立不倒,就得益于榫卯结构。本次研学开设了榫卯手工课,让同学们用12块木头变身数十种建筑结构,完成最快的10名同学还得到了孔明锁奖励。
哪里见证皇家园林之美?颐和园的秘密还真不少
在颐和园,研学导师给同学们普及了与颐和园相关的三山五园知识。新时报小记者李东野说:“通过讲解,我了解了颐和园是乾隆皇帝为孝敬母亲而修建,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漫步颐和园,同学们了解了为什么颐和园被称为福山寿海,十七孔桥为什么有十七个孔,桥上狮子有多少,颐和园是否挪用了海军军费,知道了世界最长长廊的长度,欣赏了长廊壁画,了解了文澜阁的囚牢作用,感受了光绪的愤懑……颐和园,这座古老而壮丽的名园,浸透着中国人民的血汗、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展示出中国造园艺术的精华。
科技点燃梦想在探索中寻求未来
中国科学技术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结合的展览内容和互动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动手中探索实践真知。新馆设有“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五大主题展。从远古到未来,让同学们感悟中华五千年的科技发展。学生们边走边学,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点燃了科技梦想。
国家体育场,也称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现代化的建筑风格及功能,生动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夜幕下的鸟巢美轮美奂,同学们在研学手册上认真涂鸦出了自己心目中的鸟巢。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沙河基地,同学们来到普展厅,听学者讲解天文历法知识。何谓天文?古代天文历法从何而来?天文学科有多庞大?光学望远镜有哪些作用?如何观测星系?体验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黑子和日珥,观看穹幕天文电影,遨游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感受“星际迷航”。
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标性建筑——中国国家大剧院,也是此次大明湖小学的学生重点参观的地方。国家大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是亚洲最大的剧院综合体。设有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艺术展厅、餐厅以及音像商店等配套设施。在这里,导师给同学们讲解了关于分贝的知识;了解了大剧院的建筑师安德鲁以及所使用建筑材料之一纳米材料的优点;讲授了大剧院在声音处理方面的科学原理……
与北大学霸面对面百年名校里的少年梦
研学北大是本次研学活动的重中之重,济南时报特别安排了来自安徽的学霸哥哥给同学们做讲解,据悉,他是以生物竞赛冠军的身份考入北大。
在学霸哥哥的带领下,同学们驻足在博雅塔前,漫步在未名湖畔,浸润在百年名校的书香里……在这里,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了学习方向,期待着能投入名校的怀抱,汲取知识武装自己,为建设祖国奋发图强。
【相关链接】
吃住游学皆特色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活动前期,针对本次研学旅行,济南时报和大明湖小学就课程设置、吃住标准、研学手册内容、安全保障等环节经过多次磋商、调整,并在报名前启动前置课程,组织家长和学生到学校礼堂,详细讲解了研学各个环节的相关标准,给同学们做了出行前的安全知识讲解及相关注意事项。
出团的4天里,通过微信群、图文直播等方式让家长们实时关注学生们的动态,吃得什么,住在哪里,学得什么,家长们一目了然,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更有学生家长直接在微信群里预定济南时报的寒假研学课程。
这次,济南时报特别设计了16开本50余页的研学手册,提炼了各个场所的知识点让同学们游中学。值得一提的是,团队里有一对双胞胎姐妹花宋柏稼、宋柏谊,每天晚上都跑到记者的房间,就研学手册上的问题虚心请教,每攻克一道难题就击掌欢呼。她们对记者说:“老师,这次北京研学太开心了,不光吃得好、住得好,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很多知识,以后我们还要跟着你到其他地方去”。此外,研学团的菜品适合孩子们年龄特点,其中一餐烤鸭餐更是北京特色。
7月8日,是研学团成员李承锡的11岁生日,带队记者得知后,特别定制了生日蛋糕,大明湖小学的老师高倩和大家一起唱起了生日歌,为李承锡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新时报记者孟琳)
新闻推荐
据济南市车管所统计,6月24日至27日,济南市新车挂牌的业务量高达6905辆,比平时一周多近一千辆。最近,省城不少市民反映,觉得济...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