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晚7点,济南市莱芜第四中学高三·13班的教室里,学生们正在专注地上自习,语文老师魏红梅小声地为学生做起一对一的作文指导。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高考,高三语文组的12位教师正全力以赴为学生梳理考点,上好“最后一课”。作为该校成绩最为突出的学科组之一,团队教师有“几最”,平均学历最高、平均教龄最长、党员数最多。
师以课立身,如何上好语文课?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该语文组通过激活、引发、互促、共进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而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课堂特色:
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地,也是老师与学生思想碰撞产生火花的舞台。
“课堂‘活’,则教学强。”作为高三语文组组长,魏红梅和团队老师都有一个共识,“语文教学不是填鸭式,不能搞花架子,要做就做到实处、做到最好。”
围绕把课堂“活”起来,该语文组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本剧”教学法,即在适合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
高三·9班的语文老师郑丽在“课本剧”教学中最为擅长,在她的课堂上,因为氛围浓厚,有时一堂课,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讨论能从课堂上争论到课堂结束,甚至争论到老师办公室。
学生参与度高,才能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语文组里的每一位老师都很擅长根据每一位学生各自特长,让学生通过“点将”或学生自告奋勇当“老师”获取知识,互动中老师把控整体、查缺补漏,让学生在参与中更好地理解语文。
除了创新实施“课本剧”教学法,该语文组还大力倡导“推门课”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去年又将“推门课”升级为课堂开放周,这背后语文组坚持的理念就是:每一名任课老师都要经得起任何人的听课考验。
此外,该语文组还积极倡导课堂讨论教学法、阅读展示教学法、课前演讲教学法等一系列教学方法,这都已成为语文组的特色。
■教学理念:
最好的教学源于热爱、成于坚持
热爱是最大的动力,和学生互动是最美的一种享受。
“当您热爱一份工作时,就不会感到疲劳,您眼里的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作为语文组的元老之一,李育才如此谈教学。
从教26年的李育才,被很多学生亲切地称为“大家长”。班里曾有一名女生,因为家庭原因课堂上经常表现得孤僻、沉默。李育才在详细了解情况后,得知这并非性格使然,于是在一次次“悄无声息”的关心下,这名学生逐渐开朗起来,不再以沉默或“我不会”抵触学习。如今每次上课表现出的都是唯恐老师看不到她的高兴。
同样因为与学生关系融洽,虽已年过半百,但陈法强却很喜欢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强哥”。他认为语文教学重点在于给予学生兴趣的调动和展示的平台。在他的引导下,他的学生有30多人次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文章。
在高三语文组所有老师看来,宽严相济中老师与学生“打成一片”,才会获得更好的教育实效。
■团队共识:
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一个成功者的背后,往往有一个伟大的团队。这一点在高三语文组体现得尤为明显。
刘清泉、李瑶、李敏是高三语文组里仅有的3位80后、90后年轻教师。“我们很年轻,但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通过集体备课、评课、磨课等方式,全组都在为我们的成长支招。”刘清泉深有体会道。
在去年的全校青年教师公开演讲课中,语文组的所有老师分批次连续聆听了她12堂公开课,从教学内容、教案结构、课堂节奏、学生反映等方面反复研讨,帮她修改完善课堂教学。最终,她以95.60的高分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如今,1985年出生的她已是文科组的备课组长,也是全校最年轻的备课组组长。
“一堂课,不同老师听,认知和感受是不一样的。伴随着集体研讨,大家在交流互动中就都有所提升。”魏红梅说。在语文组,团队老师有一条不成文的共识,那就是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在坚持互学互促、共同成长的教学路上,语文组里几乎每个老师都或多或少地荣获过园丁奖、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荣誉。
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如何上好语文课?老师们一致认为,语文教学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把最简单的事努力做到最好、做到规范、做到极致。
新闻推荐
□记者晁明春报道本报济南6月16日讯济南市文物局今天通报了疑似丁宝桢墓工作情况。通报称,根据文物法律法规规...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