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诺瑞特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资料照片)
最近,济南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喜事不断,山东首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企业及项目名单公布,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公示,济南企业数量均拔得头筹。
日前,山东省工信厅联合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发布了山东制造·硬科技TOP50品牌榜。在这一纯技术榜单上,济南企业占了9个,从数量上看,再次居全省首位。
业内专家表示,济南工业文化氛围浓厚,科技创新能力强,目前我国要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智能制造”是济
南工业崛起的机遇。
制造硬科技
济南又拿下了第一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做优做强制造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山东制造·硬科技TOP50品牌榜专家委员会评审组成员楼上游透露,做这个榜单,是为了促进山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评选伊始,就收到全省320余家企业报名;评审组根据创新性、可行性、市场前景等具体指标,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展开评审,并一致确定了榜单。“其中不仅有众多知名龙头企业,更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一批有技术、有前景、潜力巨大的新兴企业正在快速成长。”楼上游说。
记者注意到,这份榜单中既有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公司的CR400AF时速350公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公司的通信光电子芯片及器件,也有山东如意科技集团的乙醇微水无盐染色技术及产业化,这些多是大企业的项目成果。
济南入围的企业及项目成果有:山东华翼微电子公司的高抗冲突物联网安全芯片、山东鲁能智能公司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神思电子公司的铁路安全视频监控和智能分析系统设备、翼菲自动化公司的轻量级高速工业机器人、山东圣泉新材料公司的“轻芯钢”及配套树脂、泰华智慧产业集团的城市智慧照明监管与单灯控制器、山东昊月新材料的高吸收性树脂项目、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的麝香酮、山东博科生物公司的高通量免疫分析系统。
从入围企业及项目成果数量上看,济南居第一位,其他市如青岛有7个,潍坊有7个,烟台有3个。山东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山东引导企业从制造转向创造,加大研发投入,协同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促进山东制造业向产业链与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在201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名单中,山东有88家企业入围,数量居全国第一;40个品牌被评为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一批填补国际、国内空白,居于领先水平的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标志着“山东制造”的品牌价值正在向高端化迈进。
原创能力强
豆浆机产自济南
看到济南很多企业及项目成果出现在榜单中,已80岁高龄的屈贤明深感欣慰。作为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他与济南有着不解之缘,“20世纪50年代末,我大学毕业就曾在济南二机床实习过,后又多次实地调研。”
屈贤明来济南参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19山东论坛”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济南高校、科研院所众多,创新能力很强,很多创新成果都是原创性的,比如九阳豆浆机,“过去很多外国人讲,中国家电行业基本上是学习复制国外的,比如洗衣机、电视机、冰箱等。中国人用豆浆机反驳,它是中国原创的,原创地就在济南。”
“外国人不怎么喝豆浆,中国人喜欢喝,原创地在中国很正常,但原创在济南就很说明问题了。”屈贤明说,1994年,世界第一台全自动豆浆机在济南诞生,创始人王旭宁年仅25岁,至今问世已经25年,已经做成70多个亿的大产业,盈利水平比很多高新技术产品还要高。
很多人把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具、家电、玩具等产业称为传统产业,一些专家把传统产业称为夕阳产业,对此屈贤明有不同看法,“民生产业的确是传统产业,但绝不是夕阳产业,相反,它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只要人的肌体没有大的变化,就一直需要它。”
传统产业是相对于新兴产业而言的,用一些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有作为。比如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焊接、巡检,需要人去做,很辛苦很累,劳动环境也不好,还有一定危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年轻人不愿意去干了,此时研究一些焊接机器人、巡检机器人代替人类,市场需求就很大。
记者注意到,这次入围榜单的济南企业中,很多项目及成果致力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比如鲁能智能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翼菲自动化的工业机器人、泰华的智慧照明控制器等,用机器代替人的重复性体力劳动。
“济南企业创新能力很强,比如二机床,过去在我国机床行业中并不算突出,如今已经成为佼佼者,设备应用在美日等国的汽车核心生产线。”屈贤明说,济南二机床成为我国提供智能制造装备的名企,同时又在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
全球制造业复苏
“济南智造”正布局
“受全球流动性收紧、利率中枢上行、全球贸易摩察升级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速出现见顶回落态势。”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徐东华来济南参加论坛时说,2018年,全球GDP增速与2017年基本持平,约为3.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别下调今年、明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为3.5%和3.6%。
尽管大环境不可确定性因素在增加,但全球制造业活动却在复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制造业增加值呈现缓慢增长趋势,2017年同比增长9.58%。从历史数据看,1998到2017年全球制造业增加值共出现4次负增长,最大跌幅为2009年的-8.32%。2017年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相比1998年增长了132.19%,年复合增长率4.03%。
从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看,近年来全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所下滑,但占比总体维持在15%以上,制造业占GDP比重趋于稳定,2017年全球制造业占GDP比重达到16.7%,重新回到16%以上。
从主要国家制造业增加值总量上看,中国、美国、日本名列前三,2017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3.59万亿美元,总量全球第一,相比2016年增长11%,维持较高增速。
从主要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看,中国、韩国、德国、日本位于世界平均水平以上,美国、英国、法国位于世界平均水平以下。中国制造业占比为29.34%,位居世界首位;其次为韩国,占比27.57%。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研发支出稳步增长。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研发支出占GDP比重从2001年的2.08%,跌至2007年的1.96%,后回升到2015年的2.23%。
在这一宏观背景下,世界主要制造业国家都在制定措施,支持本国制造业发展,比如美国就在促进制造业回流、重振制造业。“今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鲜明提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济南市工信局局长汲佩德说,这是济南时隔15年,再度发出“工业强市”的号召。
“从济南发展阶段看,工业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和新旧动能转换的空窗期,存量不够大不够强,新动能成长还不够快,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经济增长还不能形成有效支撑。”汲佩德说,工业经济增长对龙头骨干企业的依赖较大。去年,中国重汽、浪潮集团、莱钢、齐鲁制药等9家过百亿企业对全市工业利润增长贡献率超过60%。但今年以来受市场需求下降、价格持续回落等因素影响,稳增长的压力较大。
特别是济莱区划调整后,钢铁产业在济南工业占比达到20%,面临市场需求不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矛盾和困难,调结构、稳增长的压力依然较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目前,济南市正围绕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新能源汽车、精品钢材等先进制造业,构建优势制造业产业集群,努力打造“济南智造”品牌,塑造省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今年伊始,市政府以一号文件印发《济南市促进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资金扶持额度空前,政策覆盖广度空前,组织推进力度空前,为济南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生态。(本报记者刘彪)
新闻推荐
本报6月11日讯(记者徐文冰刘烨)本报联合山东神州旅行社推出的“轻奢”游欧洲活动,一经推出就颇受欢迎,“不带钱包”也可...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