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眼看要来,各种“倒计时”直拨心弦。“数着过日子”,是当下考生们最鲜活的状态。
紧张,压力,不言而喻;动力,拼搏,历历在目。
仅剩几天,在这个“黎明前最深的夜”,很多“过来人”用直击灵魂的声音告诉我们:全力以赴,就是完胜。
这些作为访谈对象的“过来人”,他们中有记者、干部、职员、教师、留学人员……他们分属于70后、80后、90后、00后……
他们尽管现在的人生早已踏上不同的轨道,享受不一样的精彩,但是说起各自高考前夜的那段刻骨铭心,都是一样的神采飞扬。
下面,我们就跟着这群“老高考生”们深沉的叙述,分享不同年代的“当年倒计时”,感受同样回味无穷的“青春斗”。记者潘愈
“倒计时”模式开启
26日,江苏淮安中学高三8班学生把老师的口头禅印在班服上。班主任的名字、数学老师的金句和英语老师的淮式发音,都承载了满满的回忆,打眼一看就能回想起上课时的场景。
这个很“皮”的毕业班引发网友们一大波的“记忆杀”,想起当年那些苦口婆心的老师、班主任和那些可爱的同学、战友们,大家都想问句“嗨,你们还好吗?”。
如今距离2019年高考眼看没剩几天,很多考生进入了“数着过日子”的状态。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今年将走入高考考场的考生超过千万人。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经历4年稳定后,在2018年涨至975万人,较2017年增加35万人。显然,今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又增加了不少,考生们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在2019高考倒计时10天时,@人民日报刊发《一起转,为每一位考生加油!》,文中称,最后10天!这是你与梦想的距离。奋斗了那么久,黎明前最深的夜,请咬紧牙关走完。乾坤未定,当下的每一秒都可能改变命运。继续努力啊少年,回首这段光辉岁月,让人骄傲的,远非一纸通知,而是那个全力以赴不曾放弃的你。青春无悔,高考,加油!
此时此刻,不管家里有没有高考生,全网上下都早早开启了各种模式的“倒计时”,此时根本没有旁观者、局外人。
“忆往昔”,在接受记者采访的那些高考经历者们,都异口同声地表示,想当年教室里的那块黑板上,总有一角是用来倒计时的,那上面鲜红的数字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在缩小。看着会让你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紧绷起来,而这种感觉则会持续到考试结束的那一刻。
为备战各显神通
“如果时光倒流,你想对高考那年的自己说?”人民日报通过其官方微博发起的这项调查引发了较大的参与度。截至记者发稿前,参与调查的网友当中有56.9%选择“应该再努力一些的”;10.8%的网友宣布“你已经尽力了,没有遗憾”;9.6%的网友选择“坚持你想学的专业”;22.7%的网友选择“将来你会怀念这段时光”。
其实,这些都是过来人才有资格进行的“总结”,但是对于那些正身处其中的当事人来说,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积极备战似乎才是正理儿。
1994年出生的贾先生是2013年参加的高考,他就告诉记者,高三最后那段时间他感觉自己已经到了“麻木”的地步,“高三的时候,我们是一周要考两次,各科都考。都习惯了,也都麻木了。高考的时候也没啥大的感觉,就感觉跟模拟考一样。”
同是90后的小薛目前在青岛黄岛区工作,也是2013年参加的高考,她说自己当年的高考气氛还是很紧张的,特别是后期的突击考试让自己压力很大,“那时考试很频繁,一模二模三模一个接着一个的,压力挺大。当时就想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就想着自己拼一把,总不能让自己白白浪费这三年的时间吧!”
除了各种考试“轮番轰炸”,营养问题也很重要。毕业就来济南工作的高女士,1987年出生,2005年参加的高考,她笑着告诉记者,当时高考前,父母还给自己加强了营养,吃的特别得好,特别的有营养,“我考完试以后,整个人都胖了呢!”“老爸老妈的‘鸡腿’没有浪费哈。”
“由内而外”的压力
紧张、压力,是众多过来人给高考统一贴上的“标签”。
80后的王女士在济南已经工作十多年了,她说2000年的高考让她至今难忘。“压力肯定是有。因为我是家里的老大,我得给妹妹做榜样啊,不能让她轻瞧了我吧!不能考得太差了,所以只能向前拼,又没啥捷径可走的,所以只能按部就班地好好复习。”这两天,有一些学生收到了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批人虽然不用参加国内高考,但是他们要参加国外的“高考”,所以面临的压力一样不小。
昨日北京时间凌晨2点多,正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读心理学的小武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她是个00后,去年才出的国,她告诉记者,当时读的是国际班,虽然没有参加国内的高考,但是压力同样是巨大的。
“其实我觉得我们这些国际班的压力会更大一些吧,参加国内高考的,你可能高三的时候最紧张,高三的时候压力最大,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这个压力是贯穿整个高中三年的,因为我们要一方面准备托福,还得完成高中的各种课程,还要上AP的课,就是美国大学预备课程,上这个课程是可以换学分的。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有好几种,压力就非常大,非常难。”
小武接着说:“我们的考试分为好几次,不是考一次就完了,但不是说我们就没有压力了。每一次考试都挺紧张的。因为这个国外大学的整个申请过程是不能拖拉的,所以每一次考试都挺紧张的。主要是身边的同学们都很厉害,所以就很紧张,这么多人都看着呢。”
说到这里,不管是要准备出国的,还是要应对国内高考的,顺其自然,坦然面对就是正理儿。
解压秘笈赶来帮忙
备战得方法得当、量力而为。而面对压力,就得试着解压,疏导,让自己尽快“冷”下来。可是一则“为冲刺高考熬夜奋战,女生吃辣条提神致反复发烧”的新闻令人唏嘘不已。
武汉市警方通报称,18岁女孩小璐即将参加高考,每天熬夜到凌晨。犯困时,小璐通过吃辣条提神,睡意顿时全无,每晚少则一包。但近段时间,小璐老是反复发烧,吃药退下去后又烧起来了,咽喉肿痛,连吞咽都困难。
医生表示,这与她进食过多辛辣、刺激的食物有关,“当机体抵抗力因过度劳累、体质虚弱、烟酒过度、有害气体刺激等因素降低时,细菌繁殖加强可导致化脓性扁桃体炎。”医生建议,考生考前注意饮食清淡,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并且保证充足的睡眠。
不得不说,小璐给考生们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那么到底怎样解压才最有效果。这个还是因人而异的。
王女士表示,当时学校、老师和家长都铆足了全力为他们这些高考生服务。“那会儿,我有点紧张过度,我妈就怕我晕场,整天冷着个脸,最后也不知道她从哪里听到的‘偏方’,专门买了现在孩子用的退热贴,让我考试的时候直接贴在脑门上,说是能帮助我保持清醒状态。那会儿退热贴叫‘一贴凉’,不是很普及,价格也特别的贵,想想,我妈为了我考试也是下了血本了。”
另外这两天,各种解压秘笈频频爆出想来“帮忙”,诸如《考前焦虑这么办》,这里面就写道,焦虑是正常状态,你看不进去书很急,别人也一样;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次经历,人生不以考试成败论英雄;不刻意追求心态平和,只要基础打好了就不怕;做好复习计划,实在复习不完,能复习多少算多少;家长尽量不要批评孩子,多理解鼓励。
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这些心灵鸡汤似的安慰从来不是“多余的”,从来都是及时的。
独享的那些“特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逢高考,各个考点周围都是各种交通管制、严禁噪音,就为了给考生们营造一个安静的考试环境,以便于考生们的发挥。
在济南从事媒体工作的朱女士,是1997年参加的高考,她回忆道:“我们那个时候根本没啥交通管制一说,当时我也记不清楚了,忘记具体是中考还是高考了,反正就记得当时考试的时候,外面有个大喇叭一直在循环放着一首歌,对了,就是《潇洒走一回》,当时这歌特别的火,就一直在循环播放着。我记得考完以后,出了考场,这首歌还在放,我当时还跟着哼呢。所以这歌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呢!”
相比之下,近年来的考生似乎要幸福很多。
王女士说,当时他们青岛很多考点附近都进行了交通管制,很多家长还自发到路口拦截大型货车通过,“当时到考场的时候,老远就能看见有交警在路口设点执勤,禁止噪音车辆经过。我记得,那时社会上的人都很自觉,只要一听是要高考的,二话不说就主动让开了。大家都很重视高考生呢。”
高女士也告诉记者,当时他们潍坊地区的考场周围也是很安静,“车在附近经过,能不按喇叭的都尽量不按了,谁要是在附近大声喧哗,一准会引来大家的‘怒视’。”
小薛还表示,“我们当时是住校的,学校都是统一组织专车把我们送到考场的。不让家长送,也不让自己一个人去,就是怕路上有啥意外会耽误事儿。这样由学校统一送到,就方便很多。”
“花式鼓劲”上演
回想起自己当初高考时爸妈的反应,很多网友都表示,那是一辈子的最值得珍藏的记忆,“自己和父母就跟战友一样,大家朝着同一个目标奋力前行!”
面对孩子发自内心的这种最高评价,家有考生的爸爸妈妈们又岂能坐的住?
“孩子,我知道你每天披星戴月很辛苦,有做不完的数理化,背不完的政史地,但这终究是你必须跨过的一道坎……”
这不,网友“洞见Chengchen”题为《孩子,请一定要把自己逼进好学校》的一封信在家长朋友圈里刷了屏。
这位父亲,在文中声情并茂地将自己当年的拼搏经历进行了精彩的展现。“孩子,高考临近,请一定要给自己信心。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能够挺下来的,都是勇士。”文中有很多这样类似于心灵鸡汤的语言,深刻表现出了一位过来人的“痛彻”体会。
对于校园恋情,这位父亲还苦口婆心地劝道,“有句话说的好,真正的感情,不是你侬我侬,花前月下,而是携手进步,共同成长。我深信,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这就是在暗示你,如果想追到女孩,就必须有优异的成绩。
这位父亲直言,“现在想来,还真得感谢那段拼命一搏的日子,让我最终从学渣变成学霸,考进了一所985大学。”这些发自肺腑的来自灵魂深处的字字句句让人印象深刻。
最后这位父亲还语重心长地告诫孩子,“当你终于把自己逼进了好学校,你就会明白:人生最幸运,莫过于与优秀的人共事,然后借由他们,逼出更优秀的自己。”
“别人家”的家长
打开网页,各种关于高考的话题登上热搜。而最显眼的是一位维和警察妈妈。
报道称,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高三学生郑某的妈妈是正在西非马里执行任务的中国维和警察的一员。由于她无法亲自陪伴儿子度过高考冲刺阶段,所以从远方专门发来一张照片帮儿子打气。
合影中的中国维和警察们摆出各种帅气姿势,还有几个举起了枪,大家一起为郑同学加油鼓劲儿。“史上最强高考应援团”“硬核鼓劲儿”……获得网友们阵阵惊呼赞叹。
看到这张照片,很多网友开玩笑地说,“高考考砸,‘虽远必诛!’”“儿子,你‘感动’吗?不敢动不敢动……这哪敢动啊?”“妈妈我会好好努力的,有事好说,你们把枪放下先……”
玩笑归玩笑,这位“硬核老妈”获网友疯狂点赞,她的“大爱”精神也感动了众人。
在谈到自己的父亲,朱女士感慨万千,她说,“我记得我当时考完最后一场,老师组织我们返校的时候,刚出门口,我就看见我爸在老远处跟我打招呼。我当时跑过去问他,‘你来干什么来了?’我爸当时说,‘我就是不太放心,就担心有啥事情需要我帮忙的,所以就顺道过来看看。没别的!’”
朱女士说,后来从母亲那里她得知,其实当时她每场考试父亲都会去的,每次父亲都要骑将近两个小时的自行车才能赶到考场,“就是躲得远远的,怕我看见。每次见我从考场出来,看着我状态挺好的,他就会放心地离开。”
不得不说,很多时候父母的爱都是含蓄的,但是一旦“暴露”出来,总能戳中大家的泪点。
甩干眼泪继续前进
汗水加泪水,是过来人对高考的另一个“标签”。
想起当年的高考经历,小薛表示,“刚开始我的语文考的感觉还可以,但是第二天考到数学的时候就感觉很难了,当时我记得是12道选择题,但是就有四五道不会的,就是瞎蒙的,当时感觉要崩溃了,考完在回去的路上,在车上,就忍不住大哭了一场。”
同年参加高考的贾先生也表示,“我们当时那年数学特别难,考完以后,我就亲眼看见一个女生一出考场就哭了。但是我自己却没感觉有啥,考完就考完了,哭有啥用啊?”
提起当年的高考,朱女士说自己最有发言权。“我们那一年比较特殊,我记得1996年的时候才开始实行的标准分,就是满分是900分,而我们正好是实行的第二年。但是我们是第一届出了成绩再报高考志愿的。原来是先填志愿再高考,碰巧了,你就能考进自己报的学校。但是我们那一届情况不一样。”
正如朱女士的话,“现在回想起来,就觉得高考只是人生中一次很重要的考试而已,不要跳不出来。”面对各种变化,各种难题,我们应当甩干眼泪继续前行。经历过,认真过,那就够了!从容应对,那就是我们的无悔青春!
新闻推荐
□记者晁明春报道本报济南讯5月27日,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就即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的若...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