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为了圆南部山区仲宫街道山里孩子的上学梦,济南时报与爱心读者们一起,帮他们在北道沟村建设了一所爱心学校。建起的大屋是小学生们的教室,其中一间则留给了稍小的娃娃,成了附近几个村里唯一的幼儿园。20年过去了,小学早已和其他学校合并,搬去了山下更宽敞的地方,可当初的幼儿园还在,和20年前一样守着这里的孩子们。
时间回到1999年6月,时任济南时报新闻部记者的杨金花在采访中了解到,当时的仲宫四道沟附近的孩子们,因为校舍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如何上学成了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四道沟由附近的四个山峪、四个自然村组成,眼看几个村的孩子的求学之路可能中断,记者便以《谁来帮山里娃圆梦》为题进行了报道。
第一次报道后,虽然也有部分爱心读者捐助,但对于孩子们来说仍是杯水车薪,为了能让他们继续有学上,同年7月,济南时报再次以《帮助山里娃圆梦,征集千名慈善读者》为题,于头版刊登倡议信,在读者中筹集善款帮助孩子们建设新学堂。
仅十几天,报社就收到社会各界爱心捐款6万多元。1999年11月3日,以“济南时报慈善读者学校”命名的这所学校建成投入使用。校门一侧还特地镌刻了慈善读者的名录碑,以铭记爱心。学校建成之后,济南时报一直不曾忘记这些山里的孩子,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组织爱心助学团再次去学校,给孩子们带去些学习生活用品。直到2011年,汇聚了大家爱心的“时报小学”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整体并入了新建成的并渡口民族小学,孩子们也搬去了更宽敞的教室。
当年学校建成时,校舍中专门留出了一间屋,留给附近几个村的学龄前儿童做幼儿园。20年过去,虽然当年的小学已与其他学校合并,但这所只有一间屋的幼儿园依然保留了下来,邻近4个村的孩子都会来这里上课,任课的老师也还是当年的那一位,“从没想过要走。”同一直坚守在这里的老师一样,这所汇聚了众人爱心的学校,还会继续守在半山腰处,守护着这群山里的孩子。(新时报记者 俞丹)
新闻推荐
“金融大脑”让企业融资更智慧 济南高新区探索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新模式
□本报记者李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是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凤凰既要“引得来”更要“留得住”,能否顺...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