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严峰央视前主持人敬一丹认为自己的退休并不像媒体同行们说的那样是“一个时代结束”了,她说退休仅仅是“一个记忆结束”了。“不是一下子就状态改变了,有很多事情在延续,很多新的东西在生成。退休之后是一种渐变的过程,而不是说咔嚓一下就变。”
我亦有同感,尤其欣赏那个动感十足的象声词“咔嚓”。这就好比一个人在缺氧的高原呆了几十年,“咔嚓”一下子坠落到富氧的平原,中间没个过渡,还不得“醉氧”?作为媒体人,退的是领导职务,不退的是专业学识。这几年,我谢绝了各种哪怕是荣誉性的“名衔”,谢辞了学校、社会各种邀约讲学和“客座”。这并非自恃清高,而是在用心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渐变”方式。
我历来相信“一心不可二用”的说法。把几十年历练的专业学识拿来与人分享,固然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既然是“传道授业”,就必须专心为之,也就不可能再享受“心随感觉一起走”的个人空间,到头来怕是连“一个记忆结束”都成了奢望。想想也是,自幼从军,考学读书,再从业媒体,军龄、学龄和工龄加起来,竟近45年!趁夕阳正好,放松身心,在渐变过程中体验更为完整的人生,迎接一个陌生却不断有新事物生成的时代,不也是很有意义的吗?况且,“传道授业”不限于校园课堂,有了好的作品,照样能传播知识,共享互鉴。
当然,换一个角度来看,到了年龄,人可以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但不能从此销声匿迹,含饴弄孙、无所事事了。如果结束的只是“一个记忆”,那么延续的就是不变的初心,生成的就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简单说,在职时必须做的,现在有了选择性,但有益于社会、有益于身心的事情,一定是可以做、应该做的。
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几年,感觉在职时有过“忙并快乐着”的激情,退休后也有“闲并充实着”的愉悦。一幅画作不能铺满油彩,总要一块“留白”,才显得张弛得体。
日子是真切的。我退休当年就出版了两本书:新闻专著《新闻的律动》,不仅半年后再版,而且还获评华南地区出版社优秀出版物;记忆文学《何处归鸿》,也上了各大书店、众多网店的“书架”,售书情况看好。
不仅如此,从2016年底开始,我又迷恋上了散文写作,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两年多时间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了近40篇散文,还被不少网站转载。今年,友人劝我结集出版,后来奢想还会写出更好一些的散文,别留下遗憾,就暂且搁置了;还有拟出的一本新闻评论集,打算从在职时发表的百余篇评论中遴选出来,眼下也在书稿整理中……
退职与在职是迥然不同的,生活情状不可能重复,更没有必要复制。写点儿文章是一种喜好,一种修身养性,更多的是一种工作“惯性”。不过,退休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无拘无束的,不能一天到晚宅在书房里,坐在电脑旁,埋进“故纸堆”。如果说过去的日子风风火火,那么现在就是不慌不忙,“不走量,只走心。”试想,换一种角度,品酌“另类”生活的况味,拣拾不同生活方式的触感,不也是一种“渐变”过程?
过去忙于工作,或者以忙为借口,疏远了生活中许多值得体味的东西,现在重又回归平常生活,方知可以乐在其中。如今有了闲暇,逛超市、买食材、学烹饪,也便成了日常的习惯。在一篇文章中,我描述了厨中学艺的一个个故事,感慨道:“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去购物、去烹饪、去关心油盐酱醋,摈弃曾经的‘身份’,不再闭门向隅,活得更加洒脱自在……”更重要的是,领悟到一个人不论年纪大小,如若失去对自己未来日子的掌控,就难免导致心绪“躁郁”。属于自己的乐趣
和心境,终究
无可替代;属于自己的生活,必定会还原感性,与心灵相通的人们一起分享。过去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体悟多是粗线条的,很少从中发现那些并不缺少的美好。如今不同了,小院里、厨房内、茶台上,都能涌出以往不曾感觉到的生活细节,这些细节积累多了,加上当记者的专业底子,文章就从笔端汩汩淌出。《小院那片天》《君子何必远庖厨》《餐桌上的往事》,这些描述真实、感受细腻的散文,都是有感而发写出来的。《小院那片天》的写作灵感,不过是来自一大清早嬉戏在柚子树枝头的一对白鹭。除了淋漓尽致的细节描述,也一并阐述了对“一花一世界”境界的追逐:“凝望着小院那片天,那些不事张扬的满院芳华,你不会慨叹‘时间都去哪了’,不会戚然于老之将至,也不会沉湎于逝去的时光而难以自拔。你会放下欲望,像那些花儿一样活得干净,活得真实,活得自信。”
从济南府到“闯关东”及至“下江南”,我的人生履历还算丰富,这也为我的区域文化比较研究提供了直接帮助,这些经历和思考当然不能随意丢失。于是,我的笔下就有了《他乡月也明》一类的文章,有了不同于他人的感悟:“爱上一个地方,就要爱上这个地方的文化。当你真正融入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和社会,就不会再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悲情,就不会叹息‘年年春日异乡愁’,就会抛却世俗的偏见和狭隘的乡土观念,去仰望和邀约与故乡同样的一轮明月。”
“借一缕明媚的阳光,翻晒自己人生的旅程。”每当文章见著报刊、网络,一种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得意于虽则已经离职,但并没有“归隐”,还活在当下。而且,写作是不能“吃老本”的,需要不断补充学识的“能量”,不消说,读书笃定成为自己不变的生活方式;就连平时看电视剧,也会随手把那些充满人生哲理的句子记在手机“备忘录”里,以此获得思想的启迪。常想,如此生活节奏,终于可以让心静下来,让日子慢下来了。
还是少年的年纪我就当兵了———当的是文艺兵,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吹拉弹唱还不生疏。这二十多年,二胡、小提琴跟着我走南闯北,悠扬的乐音时常给家人和友人带来愉悦。如今有了闲暇,重又操起几把乐器,不是来段《良宵》,就是拉段《二泉映月》,有时候还会用小提琴来一段贝多芬的《小步舞曲》……凤鸣鹤唳的琴声,氤氲着悠闲静好的时光。
不论是写文章还是下厨房,不论是莳弄花草还是操琴奏乐,都是情之所至的心境放纵,都是愉悦身心的灵丹妙药;没有功利的驱使,没有名利的追逐,有的只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盼。
给日子一块“留白”,就像一幅云淡风轻的山水画。
新闻推荐
◆市民咨询市民高先生:自己在上海某公司济南分公司工作,该分公司在济南市历下区注册,劳动合同是与该分公司签订的,劳动地...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