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济南 今日章丘 今日平阴 今日济阳 今日商河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今日济南 > 正文

每个逝去的生命,都曾发出呐喊 关注子女心理状态科学给予陪护关爱

来源:农村大众报 2019-05-17 12:42   https://www.yybnet.net/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平安幸福。但,不幸的是,总有一些父母希望落空。他们的孩子,自己选择了终止生命,向社会扔出一枚枚炸弹,给父母留下了无尽的悲伤。

无数生命

在如花年龄枯萎

4月17日,一个17岁的男孩,在上海卢浦大桥与母亲发生争执后,跳江身亡;

3月8日,郑州市第六十二中学一个初三男孩,在教室内玩平板电脑,被老师批评回家后跳楼;

2018年9月1日,济南某中学一个初二女孩,从自家小区20楼跳下;

2018年11月,西安一名初三男孩,被班主任强行理发后跳楼自杀;

同月,湖南衡阳一名初三女孩考试成绩下降被老师、家长批评后,服药自杀;

2017年1月,兰州市安宁区一个8岁男孩在家中自杀身亡;

……

“自杀,一个都太多。”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说。一个个自动选择离去的生命,让父母痛彻肺腑,也让社会惊诧不已、惋惜不止。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全球有80万人因自杀终止生命,且自杀是15-29岁年龄组中第二大死亡原因(人民网2016年09月20日报道)。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发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曾经考虑过自杀,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大河网-大河报2014年02月19日报道)。

记者通过网络查询发现:去年9月1日开学当天从20楼跳下的女孩,暑假前一学期,母亲就发现她手腕上有刀伤伤痕,但未采取有效措施;8月31日也就是自杀前一天,她曾精心买了礼物送给了好几位同学并各附带一份遗书;湖南衡阳自杀身亡的女孩,曾在班级QQ群公开表达自杀的想法,并且还掀起了一场关于自杀的讨论;西安被强行理发的初三男孩,曾拒绝上学10天……如果能在阳光下绽放,谁也不愿在黑夜里枯萎。任何一个选择终止自己生命的人,都曾发出生命的呐喊,期待有人,尤其是亲人能拉自己一把。如果父母能及时觉察,那么,完全有可能帮孩子度过心理危机,恢复正常的生活。

那么,这些选择终止生命的孩子,其言行是否有什么共同规律?

“六变”“三托”

生命危机有征兆

4月初,台湾心理学家、希望24热线创始人林昆辉应济南一所学校邀请,做了一场名为《青少年自我伤害识别及预防》的报告。该校700多名教师全部停课集中学习。藉多年热线服务及生命危机干预经验,林昆辉首先总结分享了自杀前的言行征兆规律——“六变”“三托”。

“六变”是指一个人在有自杀意念后,常会在性情、行为、花钱、语言、身体、环境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如,外向的人突然变得内向,少语的人突然变得多话。不按规律作息,该干嘛不干嘛,不该干嘛却干嘛,如学生翘班、逃学、无故请假、开始自残等。在花钱方面,乱借钱胡乱花,一反常规买东西送人。在语言上,突然谈论或者书写以下话题——“人活着有什么意思?”“死了多好啊?”“怎么死比较好?”“没什么意思,死了算了!”身体方面,突然得病或者久治不愈,动机和情绪发生极端或者异常改变,如深度焦虑、忧郁失眠、恐惧恐慌、强迫狂躁等。生活环境方面,发生天灾人祸,失恋、失学、成绩下降等。

“三托”是指“托人”“托事”“托物”。如果一个和奶奶感情非常好的孩子,突然对家人说“你以后要好好照顾奶奶”,如果一个非常喜欢汽车拼装玩具的孩子,把好多玩具都送给了朋友,或者请别人转交……这都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当一个孩子出现以上征兆,尤其是出现“三托”中的任一行为时,老师和父母都必须谨慎处理。”林昆辉建议。

小事不小

有时会成为“撞针事件”

除了“六变”“三托”,孩子如果有长期的偏差行为,并且处于权力倒错的系统中,也容易发展为生命危机事件。

偏差行为的形式有很多,主要表现为拒绝上学或学习,如突然连续性逃学,或者假装生病一直请假,或者进了校门不进教室,或者进了教室不打开课本。其次,在学校或者家中“不动或过动”。“不动”表现为上课下课端坐不动,不说话,不和别人玩,说话声音小如蚊子,眼光向前只看一米地带;“过动”表现为躁动不安,不守常规和礼仪,无法自制地去碰别人、打别人,不交作业,为小事吵闹不休,一生气就哭闹不止,有逃学、逃家或自伤、自残行为,甚至以此为条件威胁老师、家长。所谓“权力系统倒错”,表现为孩子不服从老师和家长的命令,与师长争辩、顶嘴,或者谩骂、违抗父母,甚至有侮辱言辞与攻击父母师长的行为。

“如果一个学生处于权力倒错的系统中,又有长期的偏差行为。”林昆辉说,“老师和父母必须要密切注意。尤其是那些有可能成为‘撞针事件’的小事。”

小事不小。对孩子而言,成人眼中的“小事”会成为引发生命危机的“大事”,成为“撞针事件”诱发生命危机。譬如,老师家长批评、成绩下降、同龄人之间的取笑……这些小事,能否成为“大事”,和个体的心理状态紧密相关。一个心理健康状态欠佳的孩子,当遇到这些事情时,根本不和父母和其他亲人说,因为已有的经验告诉他们,“说了也没用”“还会被批评或者处罚”,或者“说了光让父母烦心”。

“三规”“六禁”

陪同照顾要科学

当孩子出现“三托”“六变”征兆时,如果父母、老师细心观察,或多或少总会发现,要尽快采取行动,尤其是发现“三托”中任一行为时,一定要马上采取科学的陪护措施,用爱心融化孩子心中的坚冰,把孩子从死亡边缘拉回来,千万不要把孩子继续往死亡线上推。

那么,哪些行为能拉回孩子?哪些行为又会把孩子继续推向死亡呢?林昆辉将其总结为“三规”“六禁”。

“三规”是指“陪、听、说”都要按规定动作来,这样有助于把孩子从死亡边缘拉回来。

“陪”:要温柔体贴、和颜悦色地陪伴,表达关爱,生活照顾起居;如影随形地陪同,上楼跟后面,下楼挡前面,决不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当出现“三托”行为时,要24小时不间断陪护。

“听”:随时要准备好听孩子说话,孩子一有说话的意向,陪同者马上第一时间看孩子并做倾听状。孩子不说话时,不要问东问西,尤其不要质问原因;孩子说话时,陪同者只听不说。

“说”,则是指如孩子长时间(整天)不说话,陪同者才可对他说话,但不是提问,只说生活琐事,如天气、饮食、玩乐方面的事儿,告知家中每个人身上发生的事情,某某恋爱结婚了,某某出去旅游了,等等,以此重建孩子与家庭及生活的连接。

“六禁”,则是禁止陪同者做的事情。如果陪同者陪伴不科学,做这些禁止的事情,相当于把孩子继续往死亡线上推。

具体来说,“六禁”是指:不要劝善,不要诉说人生有多美好;不要规过,不要要求孩子别再做错事;不要哀求,责怪孩子让你伤心哭泣、生病;不要责骂,生气辱骂责备孩子;不要抱怨,责怪孩子引起大家生活的不便与困扰;不要质问,逼问事件发生的原委。

“每一个打算结束自己生命的人,内心都走过了非常痛苦的历程。”林昆辉认为,“只有温柔的陪伴,才能与其重新建立生命连带关系,才能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讲座现场,林昆辉分享了多起案例。他希望,“每一个老师,每一个父母,都有能力判读孩子自杀的征兆,并且第一时间去救助孩子,这样才会减少出事几率!”

农村大众报记者魏新美

新闻推荐

“壮丽70年”百名新华社签约摄影师、摄像师采风活动圆满收官透过容颜看气质 济南CBD勃然起势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拍、一路赞……5月11日,由新华社山东分社、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主办,济南时报承办的“壮丽70年...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每个逝去的生命,都曾发出呐喊 关注子女心理状态科学给予陪护关爱)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