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13日讯(记者 杨晨 通讯员 孙健智 张迎秋)5月5日,济南仲裁办组织召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育活动暨“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5月9日,组织党员干部到大峰山党性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以实际行动接受一次党性锻炼和革命传统教育;5月11日,推动全省首家建筑工程领域的专业仲裁院——“济南建设工程仲裁院”在济南成立……连日来,济南仲裁办把开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育活动当作践行“担当作为,服务人民,打造一流仲裁机构”的重要机遇,动员济南仲裁办全体人员深入开展专题教育,做到思想观念大扫除,促进工作作风大转变,推动群众工作大改进,实现为民服务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提升。
心中有民方能务实为民为城市发展注入仲裁新动能
近年来,济南仲裁办通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有了很大改进,“忠诚、干净、担当”成为仲裁队伍的主旋律。在5月5日召开的济南仲裁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育活动暨“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上,济南仲裁办党组书记、主任王伟表示,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责无旁贷的责任感,“仲裁兴我荣,仲裁衰我耻”的荣誉感,“由我改变,由我振兴”的使命感,落实市委“八问”“八改”“八个强化”的要求。济南仲裁办要深入学习领会,深化思维转变,深化作风整改,始终坚持“心中有民,干中为民,创新发展利民”的服务理念,实现宗旨意识全面增强,开展思想观念“自我革命”,扎实推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育活动和“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的各项内容落地、落实,在提升办案质量和效能中争创国内一流仲裁品牌,为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注入仲裁新动能。
2018年,济南仲裁办受理案件1955件,受案标的额41.8亿元,同期分别增长39.5%、38.8%,创历史新高,充分发挥了其在助力“四个中心”建设、促进省会经济发展,参与社会治理、完善多元化解纠纷机制中的职能作用。济南仲裁办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抓手,进一步提升仲裁公信力。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积极创新,实行立案前网上预审,建立容缺受理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案件,实现立案“最多跑一次”。开展立案厅环境整洁常态化、公开内容规范化、立案流程便捷化、文明服务人性化的“四化”服务,打造一流服务窗口形象。引入“律师志愿咨询岗”,为当事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推行立案前调解,完善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建立“主任接待日”制度,畅通诉求渠道,基本形成了“人人都是营商使者、事事都是营商环境”的新局面。
发展有道方能惠民利民探索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仲裁庭服务、为当事人服务”的工作方向,以提高仲裁公信力,让当事人有更强烈的公平正义、便捷高效体验感为目标,以“更好更快”办理案件为主线,以办案秘书、仲裁员为队伍建设重点,在专业领域突出仲裁专业化特色,打造国家一流区域仲裁中心,让当事人有更多的获得感,这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最好体现。5月11日,全省首家建筑工程领域的专业仲裁院——“济南建设工程仲裁院”正式成立,这是济南仲裁办在工程建设领域探索构建“评审—调解—仲裁一体化”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一次有益尝试。
建设领域纠纷是最能体现仲裁制度专业化特色的纠纷类型,能够通过专家断案、灵活快捷方式,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而满足建设领域发展的需求。目前建设工程纠纷类型多样、情况复杂、标的额大且专业性强,全省十强建筑企业中已有8家企业采用仲裁的方式处理纠纷。济南建设工程仲裁院就是通过整合先期成立的“山东省建设工程评审中心”“济南仲裁委员会工程造价仲裁中心”等专业分支机构及仲裁员的专家资源,在工程建设领域探索构建“评审-调解-仲裁”一体化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济南建设工程仲裁院将通过分析建设工程纠纷案例,总结纠纷多发、易发节点,为施工企业、工程参与方等提供风险提示等方式,进一步防范各类纠纷的发生;抓紧制定工程纠纷工作流程、工作职责,编制工程类仲裁院名册,最大程度整合市场资源,高效解决建筑工程纠纷争议,为建筑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更加精确的仲裁法律服务。
新闻推荐
商报济南消息(记者邹元德)“现代管理之道的前提是学会自我管理。”5月12日上午,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