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主任范秀芳(右一)与护士长(左一)交流小患儿病情。 (邱天 摄)
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临时妈妈”们。
□本报记者 邱天 通讯员 董自青
当护士节撞上母亲节,这样一个群体便成为了今天的“女主角”,因为她们既是护士,也是一群早产儿的“临时妈妈”,她们就是济南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NICU)的护理团队的护士们。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的新生儿科成立于 1990年,是山东省围产保健重点专业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成功抢救的最小体重只有530克,最小胎龄24周,并为多例严重溶血病患儿成功实施换血技术,目前接受省内转诊的危重新生儿的救治,荣获山东省青年文明号,山东省优质护理先进单位、济南市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多项,2019年4月成为济南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在国际护士节和母亲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目睹了“临时妈妈”的艰辛,也见证了小小患儿家属对她们的信任。
24小时全程陪伴爱心责任心为生命保驾护航
“这是出生时体重只有600克的宝宝。”“这是得了新生儿黄疸的宝宝,每天需要照蓝光。”“这是一位早产儿宝宝,肠胃发育不完善”……在市妇幼保健院NICU病房,护士们对每个小小患儿的状况都了如指掌,仿佛是她们自己的孩子。2小时喂一次奶,4小时换一次尿布,哭了就需要抱抱,时间到了就需要打针,“临时妈妈”对待每一个小小患儿都如数家珍,在NICU里,“临时妈妈”们要不停地监护着每位宝宝的情况,观察着他们细微的变化。
在这里,接收的主要是刚出生的小小患儿,由于其特殊性,这些小小患儿没有爸爸妈妈的陪护,日常的护理全部依靠这里的“临时妈妈”。这些小小患儿,多数是因为早产、窒息、肺炎甚至危重症和先天性疾病,这些出生后就“折翼的小天使”不会表达,所以“临时妈妈”要不间断地、细致地守护着他们。
“您不在时,我们就是孩子的妈妈。”市妇幼保健院NICU护士长朱思莲告诉记者,这是科室全体人员对小小患儿爸爸妈妈的承诺。60后的朱思莲已经从当年的“朱妈妈”变成了现在的“朱姥姥”,“照顾新生儿的工作是辛苦,但是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作为几十名患儿的“妈妈”,她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35年,从工作至今一直坚守在新生儿科,经她手救治的新生儿,从当初的襁褓之中也逐步走向社会,有的成为家庭支柱和社会的顶梁柱。
4月14日晚,一位重度窒息的新生儿被送到了NICU,此时的朱思莲正在照顾自己的外孙、外孙女,据悉那天由于朱思莲的亲家出了严重的交通事故,全家人都在医院等待消息,只有她一人在家照顾数月大的孩子。“没想到的是,科里也有更紧急的事,我接到通知后,立即通知我的家人回家,我马上赶回医院。”朱思莲说,尽管当晚科室也有足够的护士值班,但在抢救的关键时刻,还是“人多力量大”,科里资深护士董洪美和薛莹在接到信息后也在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最终合力把这个宝宝从危急中救治过来。
其实,像类似的事情比比皆是。“自己孩子出了状况,当妈的肯定是第一个到达现场,我们就是孩子的妈妈。”这里的护士更具爱心、责任心。
为了孩子的一切“妈妈”们也是蛮拼的
记者走进市妇幼保健院的NICU看到,一个个巴掌大的小小患儿躺在保温箱里,努力地适应着新的环境,为了给早产儿提供更舒适的护理服务,新生儿科还自己研发了“创新型鸟巢”,其模拟子宫的环境,让小宝宝的卧位更加舒适,另外还方便消毒管理,人性化的关爱获得了患儿家属的一致好评。
为了让小小患儿和母亲能够亲密接触,早在2014年,该科室就增添了早产儿袋鼠妈妈护理等母婴服务。经过医护人员对小小患儿的病情评估后,其母亲可以穿上隔离衣来到病房与自己的孩子进行亲密的零距离接触,抚触、熟悉、沟通,妈妈们就像袋鼠一样将自己的“小袋鼠”拦在怀中,促进妈妈和小小患儿的亲密关系。
不少小小患儿来到NICU后,需要进行穿刺,记者用手比量了一下,一个只有几百克重量的小婴儿,其手掌就像成年人的指甲盖一样大,可想而知他们的血管有多细了。“就像一根线。”朱思莲给了准确的回答。要在线一样细的血管上穿刺,考验的不仅是护士的技术,还有心理素质。所以,进入NICU的门槛还是很高的。“医院护理部每年都会进行护理技能大赛,新生儿科的护士都是在竞赛中选拔出来的优秀护士,首先技术过硬,其次是要看科室、医生、患者给予的评价如何。”朱思莲介绍。为了练好穿刺技术,很多护士都会找自己最细的血管穿刺练习。
“我感觉自己练就了一口娃娃音。”薛莹笑着说。当每天在给小小患儿们讲话时,“妈妈”们会情不自禁地把语速放慢,把喉咙压扁,把语调升高:“宝宝饿了吗,不哭不哭,乖……”仿佛小小患儿们真能听懂似的。“他们真的能听懂。”薛莹说,因此,掌握“婴语”也是一项必备技能。
在这个科室,有工作经验很重要,其实所谓的“工作经验”就是照顾孩子的经验,因此“有孩子”也是进入科室的“优势”,但是随着需求不断增长,科室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很多新人并不具备这种“优势”。尽管如此,很多未婚未育的年轻护士在照顾小小患儿时,动作也十分娴熟,这也凸显了科室传帮带的重要作用。
该院是济南护理学会新生儿护理专业委员会的主委单位,朱思莲任委员会主委,因此每年科室都会举办全市的新生儿科学术会议,为了提高科室年轻护士新生儿救治水平,科室里的年轻护士每年都有机会去北京、上海、浙江等全国知名医院的新生儿科进修。
当好称职的“临时妈妈”
把孩子交给“亲妈”
新生儿科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重,对朱思莲和她的护理团队来说,每天工作都在10小时以上,为了患儿、为了可爱的小生命,她不知放弃了多少节假日、放弃了多少与亲人团聚的机会。
朱思莲介绍,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新生儿科面临的危重症新生儿比以往多很多,特别是高龄产妇早产儿的分娩率在增加。她们从怀孕到生产已经经历过很多磨难,只有宝宝健康成长,才能圆了她们做母亲的梦。
“你们能给看好吗?”“能按时给宝宝换尿裤吗?”“这么多孩子你们能看过来吗?”面对如此多的疑问,朱思莲带领她的护理团队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小小患儿家属的所有疑虑。
从事护理工作35年来,新生儿科抢救治愈的早产儿、危重患儿有上万例。看着一个个小小患儿在自己的关爱下一天天健康长大,每当听到出院患儿父母说“我们的孩子都长这么大了”时,她们就会感到很满足很幸福很有成就。接受采访时,朱思莲拿出手机,把保存的照片、视频一一展示给记者看,“这个宝宝刚来的时候28周早产,500多克,现在已经会走路了。”“这是宝宝过一岁生日时的全家合影。”“这是孩子的妈妈又生二胎后,两个孩子的合影”……这一切仿佛就在眼前,朱思莲的眼中全是爱和温暖。
“‘信任’是科室医护人员与患儿家属最重要的纽带。”朱思莲说。
她们是让濒临停止呼吸的小心脏重新恢复正常的守护者,她们是让想成为母亲的女性圆梦的最后一位筑梦者,她们既是母亲,也是护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南丁格尔”使命的初心。
新闻推荐
为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提高劳动者维权意识,5月10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向社会发布2018年度保护劳动者权益典型案件,内容涵盖...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