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G2京沪高速港沟收费站拓宽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的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意见,首次实现了国土、规划业务“一窗受理、一窗出件”,距离3月21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挂牌仅有10天时间。
机构改革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国土与规划业务融合、流程再造作为首要任务,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市委、市政府“一次办成”改革部署要求,将工程建设项目涉及国土、规划的审批环节由19个压缩为13个,审批时限压缩1/3以上,打造出了最简、最短、最优的全新业务流程,让企业省时间、群众少跑腿,加快释放机构改革红利,为优化营商环境添彩助力。
坚持刀刃向内“四字诀”彰显改革勇气
机构改革前,国土、规划业务分属两个部门,各自受理、并行审批,环节多、时间长,给企业、群众带来诸多不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翟军表示:“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刀刃向内,实施‘减、合、联、压’改革,推动国土、规划业务融合、服务优化、效能提升。”
减,能减的事项、环节、要件,立说立行减下来;合,具备合并办理条件的事项,整合为一个环节、一个流程、一个结果;联,不具备合并条件的事项,明确一个处室牵头,实现一次报建、并联办理、多证齐发,让企业群众“只跑一次”甚至“零跑腿”;压,主动提前介入,先行咨询预审,尽早稳定方案,最大限度压缩办件时限。
业务流程再造“三段式”提高服务效率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围绕“拿地即开工”这个标准,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取得土地、规划审批、测量测绘、登记办证等事项,整合为用地、方案、登记三个阶段,并分别设计了政府投资项目和社会投资项目的审批流程,从而实现功夫做在平时、周转留在内部、便利让给群众的目标。
在用地阶段,将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合并,土地测量和地形图测绘合并为一张图纸、一次进场,将建设工程设计要求纳入土地出让条件,取消土地移交书环节,建设单位取得立项文件后随时可以申办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在方案阶段,划拨项目,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即可启动工程设计方案联审;招拍挂项目,持土地成交确认书即可启动联审;唯一用地意向人的工业仓储物流项目,可随时进行联审;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可以一次申办、多证齐发。
在登记阶段,将建设用地竣工监管、房屋登记外查整合到规划核实踏勘环节,竣工规划测量与房产登记测绘统一标准,依据测绘成果直接办理不动产初始登记(房屋)。
通过上述举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国土、规划的环节由19个减少至13个,政府投资项目从立项、征地到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压缩至43个工作日,社会投资项目中的房地产项目从征地到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压缩至45个工作日,实体经济项目为40个工作日,其中唯一用地意向人的工业项目为35个工作日,压缩幅度均超过1/3。
整合数据资源 “一张图”保障改革落地
为保障审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整合政务服务窗口、OA办公系统的同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全力打造自然资源和规划“一张图”,搭建覆盖项目生成、预审对接、并联审批、联动监管的信息化平台,进一步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翟军表示:“机构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服务效能和监管水平。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不能设‘红绿灯’,不能有‘肠梗阻’,努力打造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高速公路’,为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本报记者 王宝泓)
新闻推荐
仲文玉主任带领团队为患者诊疗。□记者王丽通讯员赵梅阮利红生活日报4月21日讯近日,二胎妈妈...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