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场1952文化创意产业园
1911年建成的张夏火车站 本版照片均由新时报记者郭尧 摄
目前,济南的不少老建筑被注入民间资本,改造成办公场所或餐厅。新时报记者随机挑选6处老建筑探访,发现只有3处可以入内参观,其余的则以“办公”等理由,拒绝外人进入……
地点:红场1952、英美糖酒公司文化产业园区3年未改造完
二环西路与红庙北路交叉口东南角,是济南市变压器厂的老厂区,现为红场1952文化创意产业园。厂区内的3座厂房是建成于1952年的仿苏式工业建筑,均为红砖砌筑的框架结构,从南至北依次排列。2018年,红场1952被列入济南市首批历史建筑,其主要立面、主体结构、特色部位构造等核心价值要素均已明确为“不得改变”。
新时报记者探访中,以游客身份试图进入厂区,多次被保安拦下。厂区的多数空间处于空置状态。最热闹的是南厂房,被改为京东超市,超市内部被吊顶装饰,难以看出过去厂房内部的痕迹。建筑的特色部位为通风口和爬梯,分别在中厂房和北厂房,目前都得以完整保留。北厂房的北墙并不临近二环西路,厂房的多处玻璃破损甚至缺失,部分红色墙面被熏黑。
开发商高力仕达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提供的招商推介书介绍,红场1952商业综合体规划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已完成10万平方米。“北厂房临街处有大众4S店,正在装修。变压器厂1952年建厂,所以叫红场1952,保留了原来的特色进行加固,并重新规划装饰。”招商人员称,红场1952除了有汽车展厅和4S店,还有跨境电商中心、金融机构、餐饮街、儿童体验中心、休闲娱乐街等。
据悉,2015年9月,红场1952已开始改造厂房,预计2016年营业。但在新时报记者探访中,两名工作人员均表示,正式开业时间尚不明确。经查询发现,今年3月5日,上述公司才发布红场1952项目A、B区改造及停车楼建设施工总承包招标公告,4月3日开标,计划工期270天。红场1952的A、B区对应变压器厂北厂房和中厂房。按照该计划,红场1952的A、B区在今年或难以开业。
同样是文化产业园区,位于经二纬七路的文化创意产业园2012年就已开业。该产业园原为英美糖酒公司的办公楼和仓库旧址,约建于上世纪30年代,是一栋英式二层楼。2008年,槐荫区相关部门对其维修加固。现在,这栋老建筑的东立面被一层玻璃房挡住,站在院外,只能看到建筑的南立面。新时报记者探访时,还没有走入院内就被保安拦住,“现在里面是单位,不能进去看。”
与这栋老建筑情况相似的,是位于纬四路1号的原胶济铁路普通职员公寓,它建成于民国期间,是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栋老建筑的二层楼东立面外墙漆成了黄色,底部有1米多高的毛石墙基,墙面有灰色竖条装饰。外人想进入院内,也需要登记。
地点:纬二路19号、张夏火车站百年公寓成开发商的办公房
同样是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纬二路19号的原胶济铁路高级职员公寓现已修葺一新,改为开发商办公用房。从外观看,红色尖顶、黄色水泥拉毛墙面、灰色毛石墙基搭配在一起,建成二层楼,颇具异域风情。据悉,院内建筑于1903年建成,最早有6栋二层楼。纬二路拓宽时,院内两栋楼房拆除,剩余4栋二层楼。新时报记者探访时在院内看到两栋二层洋楼,但这两栋楼现在是开发商的办公用房。“最近两年,里外都装修了一遍。屋顶、外墙的石头没动,只是刷了刷漆。”门口的保安说,朝西的别墅门口新装了3个装饰性拱门。
和红场1952同一批被列入济南首批历史建筑的,还有1911年建成的张夏火车站。如今,张夏火车站的候车室、售票厅已被改成职工文化活动点。济南市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图显示,张夏火车站主体建筑站房220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两间,整体保存较完好。站房顶部是机制灰色小洋瓦,红色线椒,黄色外墙,绿色门窗,毛石墙基,这是济南现存的3处具有德国哥特式建筑特色车站之一。1996年,张夏火车站停止客运功能。近几年,站房改成职工文化活动点,内部摆放着健身器材。车站职工介绍,100多年来站房从未翻修过,仅刮过墙皮,刷过漆。绿色的木门从建成沿用至今。
还有的老建筑被改做了商用。山东锦和棉麻有限公司办公楼和纬七路127号近现代建筑被收入济南首批历史建筑,现均已作为商业用途,改成饭店和酒店对外开放。位于经四路465号的锦和棉麻有限公司办公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近代办公建筑,呈一字型布局。二层楼外墙深红色,坡屋顶呈浅红色,2018年前相关部门调查时,“建筑外立面局部破损,部分木窗损坏,具有一定保护价值。”周围居民表示,这栋建筑过去是山东省棉麻批发站。如今,这栋建筑已经成为一家连锁餐饮店。
纬七路127号近现代建筑于1970年前后建成,整体呈“口”字形,中间是庭院,四周为房间,仅一层。“红砖外墙,砖木结构,红色平瓦双坡屋面,有老虎窗。”门卫介绍,这栋建筑曾是7213印刷厂,其前身为新四军七师印刷所,于1939年在安徽创建,1949年搬到了济南。据悉,在闲置多年后,如今这座建筑已经改建为餐厅。晚餐时间,顾客陆续进入,但大多不了解这栋建筑的过往。
(新时报记者杜林 昀勍)●专家谈 济南老建筑不能没有了魂
2018年,济南公布了第一次历史建筑普查名单,共366处建筑入选。如何维保、开发、利用好这些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近日,济南市老建筑文化旅游促进会会长李建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老建筑开发利用,应挖掘原先的主题和历史文化,尽量契合老建筑原来的功能和主题。
李建军早已留意到部分老建筑破败闲置的情况。“主要问题是产权单位复杂,有的是国有资产,或省直部门的资产,保护和利用老建筑没有标准或方案。”李建军说,老建筑最大的作用是被合理使用,但现在很多建筑几乎是废弃的,文物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难以介入,“顶多挂个牌,产权单位不一定能做到修缮维护。”
对于老建筑的统一规划也是非常必要的,“商埠区集中在市中区和槐荫区,小部分在天桥区。3个区各做各的,没有统筹和一致性是不行的。这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统筹,甚至购买回去,再介入社会力量修葺。”李建军建议,保持统一规划的同时,老建筑尽量不要统一建设开发,如果大家把外形做成一模一样“又成假的了”。百十年前的建筑建设风格迥异,是由不同业主根据各自业态将房子建成的。在李建军看来,济南有些成功的开发利用案例,比如宏济堂,迁移后保留着原先的业主。“这就需要规划,尽量挖掘出原先的主题和历史文化,在此基础上和现代商业结合。银行、商店、药店或餐厅都要尽量契合老建筑的功能和主题。” (新时报记者杜林 昀勍)
新闻推荐
妈妈去哪儿 老妈老妈,我们去哪里呀有我在,就天不怕地不怕……这不是真人秀,这是济南的真人真事 “好儿子”陪着老母亲走世界17年来周游近20个国家
李明与母亲旅游途中的合影受访者供图“马来西亚、新加坡、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法国的凯旋门是...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