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书华(左)和他的“老伙伴”刘军书记一起夜查工地赵书华在办公室签署相关申报表 本版照片均由通讯员朱贺 摄
一副磨得满是划痕的老花镜,一个有些褪色的玻璃杯,一双沾满泥土的老布鞋,这是济南市渣土管理处驻市中区渣土管理办公室主任赵书华的标配。晚上10点,戴起眼镜,蹬上布鞋,夹着水杯,赵书华跟同事钻进面包车,消失在茫茫黑夜里。
工作23年,如今,59岁的赵书华依然乐此不疲地奔波着,不是在工地,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白+黑”“五加二”是常态,“拼命三郎”“工作狂”早已成为他的代名词,甚至连“癌症”病魔都被他的顽强“征服”。
济南市2019年度第1期“济南好人榜”近期公布,赵书华荣获“敬业奉献好人”奖。“‘敬业奉献’称号,老赵实至名归,他是所有渣土管理人员的代表,也是榜样。”市渣土管理处党总支书记刘军表示。
近年来,济南市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升级,“泉城蓝”成为常态。这背后,离不开像赵书华一样常年坚守一线的忠诚卫士。记者近日走近赵书华,感悟全市渣管人这个群体的奋斗历程。
他的工作日常:
无论白天黑夜,第一个赶到现场
4月9日早上8点,
在市渣土管理处驻市中区渣土管理办公室内,赵书华正在签署《零星工程建筑垃圾处置申报表》。经办人王某接到签好字的表格,刚出门,赵书华又追出去,叮嘱了几句注意事项。
记者眼前的赵书华身形消瘦,但面色俊朗,走路大步流星,让人想不到他曾患有肺癌。早上7点,他准时出现在工作岗位上,开始一天的工作。第一件事就是进入市中区渣土办公室微信群,翻阅昨晚夜查的情况及内容,每一条每一字都仔细查看。随后,他开始巡查落实夜班发现的问题,梳理汇总,并对照工地巡查走访。“对于乱撒乱倒、车体不洁、带泥上路的以及裸露渣土未覆盖,出入口未安装冲洗设备等情况,夜晚发现的问题,白天约谈项目负责人,上门对其进行服务。”他说。
上午9:15,天下起雨,驻区办执法人员集合完毕,赵书华带队上路。9:30,到达市中区某建筑工地,赵书华第一个下车,检查渣土覆盖情况。“雨天工地就不要施工了,而且裸露工地一定要盯守覆盖。雨天车辆不要外出,减少车辆带泥上路的可能性。”再三叮嘱,他才离开奔向下一个点位。
据了解,市中区目前有25家运输单位,在建工地约30余处。无论何时,只要工地有情况,赵书华都会第一个赶到现场,了解情况排查问题。20多年来,赵书华从区到市,再从市到区,干过几乎渣土管理每个岗位,但不变的是他反应快速,总是第一个到现场。
他眼中的自己:
“奉献渣土行业,活着就干死了就算”
赵书华今年59岁,
从1996年渣土管理处成立起,他一干就是23年。工作环境差、危险系数高、工作强度大、面临压力多,是渣土行业管理的显著特征。济南渣土行业管理近年来经历了规范治理升级,如今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而这背后,赵书华和同事们同样爬过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坎儿。
“他们(渣土车司机)最不愿意见到的人就是我了。”赵书华笑着说,作为渣土管理者,一刻都不敢放松,有时还要和他们打游击。有一年,为逮住在皇上岭乱倒渣土的渣土车司机,赵书华与同事连续六晚躲在皇上岭的草丛里盯守,最终将司机抓住。
“杂乱、分散,好汉子不愿意干,赖汉子干不了。”这是赵书华对自己工作的形容。“现在,渣土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更加人性化,还出台了《济南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让渣土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寻,是件大好事。”
多年来以单位为家的他,对家人心存愧疚。2009年,为迎接全运会,济南市建筑渣土综合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白天晚上连轴转。此时,他的母亲突患疾病住院。即便这样,他也只能凌晨2点下班后去医院看一眼母亲。但谁也没想到,住院仅两个星期,老人病情突然恶化。正在清河北路处理乱倒渣土的赵书华接到妻子的电话,赶往医院,还是晚了。至今,这件事在他的心里都挥之不去。
近年来,济南连续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各项举措,渣土行业管理力度更大,赵书华和同事更加努力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活着就干,死了就算。”这是他的口头禅,也是座右铭。明年将退休的赵书华,总是说只要自己还在工作岗位上干一天,就要把本职工作做好。
服务对象眼中的他:
眼里不揉沙子的“铁包公”
在到市中区渣土管理办公室之前,赵书华是市渣土管理处督查科科长,
他和同事每天要监管数百家建筑工地和2000余辆渣土车。
“赵科长看着很和善,执法起来却毫不留情,但也正是这种执拗和坚持,最终让我佩服不已。”说这话的是一名跟赵书华打了多年交道的渣土车司机张阳(化名)。
2017年,张阳在运渣土途中发生违规行为,被赵书华和同事查处。“当时,不仅不配合,还暴力抗法了,以为能吓唬住他们。”张阳说。然而,赵书华和同事一点不畏惧,将车辆查扣。张阳又通过关系接触赵书华求情。
“渣土车违规运输的后果大家都知道,对这种行为必须毫不姑息。”在赵书华坚持下,此事没有被“摆平”,反而张阳被行政处罚并拘留10天。张阳不仅没有怀恨,反而从内心佩服他。“他的坚持最终是为了我们好,要不然我们可能会闯下更大的祸。”
执法严厉,加之脸色黝黑,赵书华被司机和同事戏称为“铁面包公”。执法中,严厉是赵书华的A面;服务中,热心则是赵书华的B面。对新开的渣土工地,赵书华主动上门热情服务,对工地遇到的问题热心解答。不少工地和公司都给他送来了锦旗。
同事眼中的他:
手术仅休息15天,未拆线就上岗
在工作岗位上,赵书华有一批“老伙伴”,其中就包括济南市渣土管理处党总支书记刘军。
一起共事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刘军见证了赵书华的工作、生活以及其中的酸甜苦辣。刘军说自己曾边哭边为“老赵”总结了工作中的“12条坚持”:坚持“日考核”,坚持“日讲评”,坚持“日调度”,坚持“日督办”,坚持“日巡查”,坚持“每天早巡逻”,坚持“日通报”,坚持“日约谈”,坚持“每日指导服务”,坚持“每日监控”,坚持“每日微笑服务”以及坚持“干下去”。
“他就像老黄牛一样,任劳任怨。哪里需要他就在哪里,不顾自己身体,永远冲在一线。”刘军说。
谈到身体,老赵总是说自己“皮实”得很,但同事们都知道,他曾经罹患过肺癌,右肺切除了。“2017年10月,老赵在外地开会,身体突然不适,一直咳血,就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癌症。”同事介绍,之后老赵住院进行手术,“手术过后15天他就上班了,当时导管刚拔,缝的线还没拆呢,大家都劝他再休息休息,他不愿意,一刻也放不下工作。”
在同事眼里,赵书华就是“工作狂”,即便得了大病,他依然笑呵呵工作、加班,奔走在渣土管理一线。
像赵书华这样的渣管人,在市渣土管理处还有很多,他们24小时不分昼夜忙碌,在深夜星空下为“泉城蓝”践行一份承诺。多年来,济南渣土扬尘治理工作更加精细规范,“泉城蓝”已成为常态。 (记者李焜染 通讯员董娟)
新闻推荐
一、比信息采集工作管理,看网格精细化管理水平第一名为市中区(成绩:97.13分)、第二名为历下区(成绩:96.9分)、第三...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