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的小清河畔,有一个村庄,名叫“四风闸”,建村于宋代,原名四横闸,因地处赵王河建有四个闸口而得名,宋代杰出词人辛弃疾就出生在这里,如今,在村中的辛弃疾故居,他的点点滴滴正在被还原。
辛弃疾故居大门是巍峨的四柱三门石坊,穿过石坊为六角碑亭,石碑上方刻的是辛弃疾画像,下方写着:“辛公稼轩,名弃疾,字幼安,宋高宗绍兴十年五月十一日卯时,出生于济南府历城县四风闸村。”碑亭后,辛弃疾塑像高高耸立,头戴儒巾,身披战袍,内穿护甲,腰跨宝剑,昂首挺胸,目视远方,那个胸怀壮志、意气风发的青年英雄,又在眼前鲜活起来……
1161年,金海陵王完颜亮把都城从燕京迁到了开封,准备提兵南下。而金王朝占领区内,农民纷纷起义,同金军展开了斗争,济南府内耿京率领的起义军为当时最强大的一支。反金起义军的成员大多是贫苦农民,知识分子却仍然在彷徨、观望,没有一人参加到农民起义的洪流中来。在这种情况下,辛弃疾毅然决然地率众起义。
他把四风闸村和附近几个村庄的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对众人大声喊道:“乡亲们,金朝要让咱们去打自己的同胞,有良心的人谁也不愿干。咱们去投奔耿京,保家保国,抗击金兵!”说罢,辛弃疾跨上战马,头也不回地向大路奔去,众人紧跟在他身后。耿京见辛弃疾到来,高兴地说:“咱们义军中,什么能人都有,就是没有文人,你这一来,马上就得掌管起全军的文墨印信。”说罢,便把大印交给辛弃疾,任命他为“掌书记”。
1162年,时年23岁的辛弃疾代表义军办完联络南宋朝廷的事返回北方,刚到山东境内,就得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死、义军溃散的消息。此时他临危不乱,快马加鞭赶到叛徒张安国就任伪职的济州府,冲进去挟住张安国直奔南宋边境。这番壮举震动南宋朝野,连南宋皇帝也连连称赞,为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抹上了最富有英雄主义色彩的一笔。
辛弃疾不仅是一只熟稔军事、勇冠三军的“战狼”,也是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辛词现存600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如《水龙吟》、《水调歌头》、《满江红》等,表现了恢复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菩萨蛮》、《破阵子》等,表现对北方地区的怀念和对抗金斗争的赞扬;《贺新郎》、《摸鱼儿》等,表现对南宋朝廷屈辱苟安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如今,人们吟诵着他那气吞山河的诗词,将他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本报记者/李小梦 手绘/徐磊)
本期“济南故事”绕口令:抗金英雄辛弃疾,胸怀壮志勇杀敌;六百辛词抒情意,爱国精神永流传。
新闻推荐
昨日在省城一小区居民楼内,记者看到有不少居民骑电动车上楼充电。见习记者王远摄在省城一小区居民楼,不少人都将电动车停在...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