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均(1775—1850),字上琓,号穀原、穀源、香畴、墨华居士、墨华庵主,元和(今苏州)人。《清史稿》记载:“(黄均)守娄东之法,尽其能事。游京师,法式善、秦瀛为之延誉,得官,补湖北潜江主簿。未之任,于武昌胭脂山麓筑小园,居之二十年,以吏为隐。画晚而益工,于吴中称后劲。”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娄东画派在清代中期已经墨守成规、仿古没落之际,黄均有中兴之力。黄均的笔墨苍劲有致、浑厚清逸,运笔出锋间墨色浓润,使树木葱郁、沟壑深邃。他的皴法爽朗空灵,具有沉雄古逸之长。从现藏于济南市博物馆的黄均《仿赵松雪笔意图》中,便能清楚地看到他的绘画特点。
《仿赵松雪笔意图》为纸本设色,纵108.5厘米、横44.5厘米。画家在画面左上方款署:“己亥四月,仿赵松雪笔意,恭呈鲁山夫子大人诲正。黄均。”钤“黄均信印”“穀原”白文印。画家绘山麓春景。画面中,清晨的万物隐现在未散去的薄雾中。在湿润的雾气中,古松更显飒爽之姿。画家选择高远和深远相结合的构图形式,以淡墨绘山石、树木,用浓墨点染,再施以淡淡的青绿和赭石进行渲染,使整个画面显得古雅清逸。远处层峦叠嶂,有苍茫云烟环绕于山峰,几座村舍在云霞中若隐若现,仿若人间仙境。近处古松成林,在烟云的衬托下显得郁郁葱葱。山涧流泉飞泻,曲溪蜿蜒而流,木桥架于溪水之上。
此作为仿赵松雪笔意。从用笔上便可看出,黄均深刻理解了赵孟頫所提出的“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的观点。在作品中,黄均以书法用笔勾勒山石轮廓,使笔墨疏朗、意境简括。在用笔结体的基础上,他又用枯笔勾画出石块的肌理和阴阳向背,在疏简的组合中传达出一种深沉和凝重的艺术力量。
黄均深受董其昌的影响。而董氏所推崇的“古法”便是全面继承了赵孟頫的艺术思想,主张师法古人、由古而新,又竭力倡导“书画同源”的笔墨理念。黄均“以书入画”,将书法中的“飞白”运用到绘画中,突显出景物的凹凸之形和生动之感,发挥了“骨法用笔”的作用。整幅作品构图紧凑而老到,笔墨变化丰富且细腻,笔笔皆用中锋,具有径直如矢、宛曲如弓的特点。
黄均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心性的表达,从其作品中可看出当时画坛对“文人气”的崇尚。清代文人画中的“画学之美”将文人画的格调和意境不断提升。清代画家在表达物象之美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的人格、学识之美的表达,并将二者融为一体,在挥洒笔墨的过程中又不失天真烂漫之趣,也就是所谓的“士气之美”。黄均的这幅《仿赵松雪笔意图》从格调上完全遵循了“文人画”对气韵、格调的要求,从中可以看出其对赵孟頫画学思想全方位的理解和体会。
黄均作为娄东画派的后继者,其成就不仅在于山水画上,对梅、竹等均入手即通其妙,并著有《墨华庵吟稿》。黄宾虹曾对黄均作出“时人喜陶锥庵、黄穀原一派画。渠辈皆以功力胜,不在纤秀。纤秀是其合时人处而已”的评价。可见,当娄东画派一味摹古、崇古,与中国画学相背离时,黄均依旧能领会元人笔意,成为后人所敬仰的画家。
■■■
新闻推荐
“五龄童经十路飙车”引网友心惊 实则是父亲抱着孩子开车,交警已通知当事人接受处罚
◤根据爆料博主提供的截图,在驾驶座上一名5岁大小的孩子手扶方向盘。本报记者张泰来实习生徐靖靖5岁...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