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飞潘世金
突破“校内校外”壁垒
建设以“课程化”为标志的延伸教育体系
绘本妙妙屋、创意纸艺、戏剧表演……每天下午4点至5点,是高新区雅居园小学学生的社团活动时间,除了常规的阅读类看护,学校还提供了几十个以发展特长、培养兴趣、拓展素养为目的的社团活动,采取“教师主办类”、“家长志愿类”、“学生导师类”、“社会公益类”等多种形式同步并行,每学期都会有近80%的学生在这里得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12月26日,济南市教育局发布《指导意见》,其中指出要突破“校内校外”壁垒,创新教育方式,开启以“课程化”为主要标志的延伸教育体系建设。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效融合,形成课后教育体系;推进“学长制”经验,将“学长身份”转化成“学长意识”,让高年级学生以身示范,带动低年级学生自我发展;
“学校逐步探索出了从服务教学到全面服务、从延时服务到全时服务、从服务学生到关注教师、从校内到校外的家校携手共进教育新模式。”高新区雅居园小学校长马红梅说,学校与校外资源拉手共建,将优质校外资源发展为延时服务基地,带学生走出去,有计划地进行校外实践活动。
突破“家里家外”壁垒
家校联手,形成育人合力
每天早上七点,济南育才中学的老师早早来到学校,打开部分教室迎接早到的学生,很快教室里就传来晨读的声音。校长张涛介绍,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很多家长只能将孩子提前送到学校,这一做法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也受到他们的一致好评。
2012年,营东小学的家长志愿者就主动承担起下午放学后的监护职责,学校特地将装修一新、具有童话色彩的阅览室作为“四点半课堂”的场所。学校家委会会长黄闻龄说,在营东小学,家委会也参与到了学校的教学,并开了一系列的特色家校课程。“学校聘任家长为课程导师,家长变身‘教师’,为学生带来了系列特色家校课程。”
《指导意见》指出,要突破“家里家外”壁垒,家校联手,形成育人合力。依托学校家委会和家长学校,提升家长参与课后教育的积极性,变学校教育的“旁观者”为教育的“参与者”。
突破“线上线下”壁垒
采用“互联网+”,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据介绍,目前济南市主城区386所学校,全部开展了“食堂+配餐”及“课后服务”,覆盖率为100%。2018年秋季学期,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参与延时服务的学生达到了365066人,做到了“早到可进校,进校有事做,做事有指导,晚走有管护”。
“我们将根据学生年龄和季节特点以及食物过敏体质学生,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食谱,2019年,我们将和食药部门联合启动互联网+食品安全物联网溯源云平台工程建设,构建食品源头可溯、过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的管理机制,打造校园最干净最透明的阳光厨房,让社会认可,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吃得舒心。”济南高新区社会事务局副局长方奎明说。
济南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突破“线上线下”壁垒,采用“互联网+”,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通过线上教育、空中课堂、微课分享、个性化指导、即时推送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实现学习形式个性化、教育方式多样化、表达形式原创化、平台互动开放化,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满足学生多样化课后教育服务需求。
为了进一步巩固现有课后服务成效,同时配合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26日,济南市教育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27日,济南市中小学生课后教育工作现场会在高新区雅居园小学召开。记者了解到,济南市突破“校内校外”壁垒,突破“家里家外”壁垒,将实施学生课后服务向推进课后教育工作转变和深化。
济南市高新区雅居园小学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学校供图)
新闻推荐
本报12月27日讯(通讯员刘天峰)巡察“谈话”是巡察工作的重中之重,长清区纪检委在根据实际情况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摸索...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